日本人用榻榻米的少了,東坡區藺草種植面積萎縮一大半,咋辦?

日本人用榻榻米的少了,東坡區藺草種植面積萎縮一大半,咋辦?

□本報記者 周金泉 特約通訊員 陶廣漢

7月下旬,在我國重要的藺草種植基地——眉山市東坡區,成片成片青油油的藺草剛收割結束。今年的價格與去年基本持平,然而,種植規模卻每況愈下,從高峰時期的3.5萬畝逐年萎縮至今年的1.08萬畝。藺草似乎從當年的紅紅火火一下跌入了冰窖。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藺草種植規模在東坡區逐年萎縮?接下來,不種植藺草了,騰出來的土地,業主和農業公司又將發展什麼特色農業產業呢?

種植面積逐年降

7月19日,記者在東坡區悅興鎮看到,一片片藺草種植基地,僅剩下一些業主棄之不要的草樁,值錢的商品藺草早已進了加工廠。悅興鎮是東坡區最大的藺草種植基地。

“從10年前開始,就有浙江的藺草公司過來流轉土地種植藺草了。以前,種植規模逐年增加,高峰時候接近1萬畝;最近3年來,規模則逐年減少,目前只剩下近3000畝。”悅興鎮農業服務中心技術人員朱玉忠深有感觸地說,“發展得最紅火的時候,有8家浙江藺草公司在我們這裡流轉土地,他們自己種植、自己加工,形成‘一條龍’生產;現在,僅剩下4家浙江公司了,還有兩家本地業主在為他們訂單種植。”

藺草是生產榻榻米的重要原料,東坡區種植的藺草最終都是出口到日本。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浙江一些生產藺草的公司和業主就到東坡區自建基地、加工廠或與當地業主攜手實行訂單生產,藺草一時間成為東坡區的特色產業,該區悅興、太和、尚義、多悅、秦家、萬勝等鄉鎮均廣為種植,鼎盛時期達到3萬—3.5萬畝。

“從6月下旬至7月上旬,我區的藺草已經收割結束了。一級草的收購價仍是2.5元—2.7元/公斤、二級草1.6元/公斤,與去年持平。但是,2015年過後,我們的藺草種植面積卻在逐年萎縮,今年就只剩1.08萬畝了。”東坡區農業局經作站副站長李革說,“同時,鮮草年產量從頂峰時的10萬噸降到了現在的3.5萬噸,年產值從兩億元降到七八千萬元。”

出口量減勞力漲

東坡區藺草種植從紅紅火火到如今的規模銳減,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既受制於國外市場需求,也受制於勞動力成本上揚。

李革說:“現在日本年輕人的生活和消費習慣改變了,不咋個使用榻榻米了。因而,日本對藺草的進口量在逐年減少。” “2005年,我過來的時候,種了2600多畝藺草,今年就只種了1500多畝。”和新藺業公司老闆王雲富是浙江寧波人,他說:“現在,日本已經有了藺草的替代品可製作榻榻米,這一方面造成藺草需求在日本市場的萎縮。另一方面,過去日本木結構的農房,幾乎每間房屋都要用到榻榻米,但是,我三四年前到日本考察,發現大阪到東京沿線大量的農村空心化,農民都搬進城住進了公寓,本來過去每間房都要用到的榻榻米,可能就只用一間房來佈置榻榻米了,這也導致對藺草需求的減少。”

朱玉忠說:“我鎮種藺草的都是浙江過來的藺草進出口公司,我也聽他們說日本市場對藺草的需求少了。同時,我覺得,藺草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但現在人工的費用太高了,大大增加了藺草的生產成本。”

“勞動力成本上升,確實制約了我們的發展。”在東坡區尚義鎮、悅興鎮流轉土地種植藺草的浙江寧波鄞州區集港鎮業主胡振華說,“我們請的臨工都是100—120元/天;每個環節還請包工,200元/天;割草,請的貴州和涼山州的農民工,割草費從去年的0.16元/斤上漲到今年的0.18元/斤。”

及時轉型天地寬

接下來,東坡區這些不再種藺草的土地又拿來發展什麼產業呢?該如何轉型呢?

王雲富說,他近年來已經用種過藺草的土地種了幾百畝藍莓和幾百畝晚熟柑橘,轉型發展休閒觀光農業。王雲富滿懷深情地說:“現在,我已經離不開四川了,就在四川發展了。”

“我以前在東坡區尚義鎮、悅興鎮流轉土地種了3000多畝藺草,到今年就只有1600多畝了。”胡振華說,這少種的1000多畝土地,如果還在流轉期內,他就會拿去與當地種植蔬菜的業主對換進行種植,一是因為種植藺草一般三四年就要輪換土地,用蔬菜地來種藺草還可防範惡性雜草發生,二是蔬菜業主也很樂意用種過藺草的土地來種蔬菜,因為這樣可防範蔬菜的根腫病,提高蔬菜產量和品質。

朱玉忠說:“對浙江老闆不種藺草的土地,我們引導鼓勵本地蔬菜業主進行再流轉,拿來種蔬菜可以阻隔根腫病。但是,考慮到今後藺草的市場行情還會變化,一旦行情好轉,浙江老闆拿到了訂單,我們又會引導蔬菜業主將土地再流轉到浙江老闆手上。”

據李革介紹,藺草一般在每年底開始種植,直到次年7月上旬收割結束。因而,東坡區多年來採取了 “藺草+晚稻”的種植模式,即收完藺草可搶種一季晚稻。現在,隨著藺草種植規模萎縮,東坡區的業主將重回到過去“蔬菜+水稻”的生產模式。李革還建議,不種藺草的土地,還可採取“水果+蔬菜”的種植模式,在水果投產前的兩三年,可在林下套種蔬菜,以節本增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