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蘭河畔論英雄(作者:於宏遠)

呼蘭河畔論英雄(作者:於宏遠)

我看過《三國演義》。裡面的有一段情節對於我來講,印象十分深刻。就是那段“青梅煮酒論英雄”,相信大家也多數人看過這個故事。這裡我不想說古人之間的爭鋒天下的格局和政治手腕,我的話題是:站在呼蘭河畔,誰才是我們這個城市真正的英雄?

此時,我正打開《烽火—呼蘭抗日戰爭歷史紀實》這本書,這本當年呼蘭烽火歲月的紀實,是我們呼蘭的彌足珍貴的史料。

讀完這本書,我深有感觸,熱血沸騰,當下,我們又有多少人紙上談不忘記當年為呼蘭的解放事業拋頭顱撒熱血的那些英雄,又有多少人已經叛經離道,做了辜負先烈們的事情啊?

呼蘭,是一座我們熱愛的城市,她美麗富饒,歷史悠久,當歲月流逝,曾經的災難已漸行漸遠,但我們真的不能忘記,為我們呼蘭的解放事業前赴後繼血灑這塊黑土地的英雄啊。

可是現在又有多少人,還在自己的靈魂深處記得和懷念這些革命先烈呢?

在那個年代,烽煙四起,許許多多的仁人志士血灑白山黑水之間,打開這部《呼蘭抗日烽火紀實》,自當看到:愛國志士王廷蘭、王鴻恩為國捐軀、劉志恆英勇就義、樸炳珊激戰日軍、張蘭生血灑疆場、張伯彥寧死不屈、唐惠民購槍打狗、梁文洲組織民團抗日、黃友舍家抗日、於天放牢門脫險、王玉科抗日救國、傳奇特工厲男、特支書記張克明、羅明哲反滿抗日、獄中硬骨頭胡起、愛國將領趙劍鋒、高克繳獲敵人坦克、崔喜峰創建人民武裝、小韓勇救趙一曼,......等等等等真實的歷史,栩栩如生,彷彿昨日再現,那時的呼蘭在日寇的鐵蹄下,然而,呼蘭人民尤其這些呼蘭的英雄,這些有血性的呼蘭人,充滿著拯救呼蘭、光復呼蘭的愛國情懷,與敵人進行著頑強殊死的鬥爭,他們是我們呼蘭的脊樑。

有人的地方就有人性,就有各自的信仰和理想以及為了這個信仰和理想追求的艱辛、挫折、苦難、甚至犧牲的過程,這些人當年曾在呼蘭這片熱土上,為了尋求呼蘭河自由、安寧和呼蘭人民的幸福,流乾了最後一滴血,他們是我們呼蘭河畔的英雄,不要因為日子太匆匆太久遠而忘懷了他們。

英雄已逝,回到當下的呼蘭河畔,我們的每一個人都要做好自己,做一個對呼蘭做好事的人,而不是做一個給呼蘭抹黑的人,我們每一人都要做好自己,不要因為他人做的不好,而扭曲了自己思想和靈魂,我們每一個人不要喋喋不休的做憤青,自己的好自己帶著,你若盛開清風自來。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做個對這個城市建設添磚加瓦的人,而不是做“拆”我們這個城市的“牆角”的人。

寫道此,忽然看到呼蘭城市振興戰略這樣的話:“跨河北擴、沿江東拓、產業興城、強區富民”、加快推進:“一城一谷一集一紐”。

無論逝去的清官,退休的僚,還是腐敗的吏,當初的他們所有人其實也在“謀政為民”,當初他們上任伊始也曾對著呼蘭河、對著黨旗莊嚴宣誓過,可是走著走著就忘了初心,走著走著就背叛了先烈們為呼蘭付出的鮮血和頭顱。

我很有印象的是呼蘭一位局長在任時確實為呼蘭的文化事業和基礎設施做了實事,這樣的領導即使退休,呼蘭人民也會記得他。

那句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的詩詞,同樣適用於呼蘭河畔。歷史的煙雲總能定位這個北方呼蘭河畔的真善美。回到文之開頭,曹操和劉備是在古代爭霸天下煮酒論英雄,而如今在公元2018年代,機遇和挑戰並存的今天,在呼蘭河畔寫誰是英雄的話題,其實就是呼喚傳統文化、英雄情結的迴歸,呼蘭62萬人民需要凝神聚力謀發展,需要重新提及那些為呼蘭解放和為呼蘭人民過上和平安寧的幸福生活的先烈們的初心和重新點燃那些呼蘭英雄們的本質的燈塔,英雄是人民封的,多年以後,許多年以後,誰的口碑又能瀰漫在呼蘭河的渡口呢?讓那些熙熙攘攘南來北往客眾說紛紜你我他,真善美吧。或者蓋棺論定,誰又是呼蘭又一波真英雄呢?

但是,歷史的河流浩浩蕩蕩,以史為鑑,開創未來。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我們銘記歷史,緬懷先烈。要知榮辱,圖奮進,當自強,不忘昨天的苦難與屈辱,居安思危,不斷創造出無愧於黨,無愧於先烈,無愧於人民的光輝業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