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上市了!小米的這8年,究竟值多少錢?

今日上午9:30分,小米在港交所正式掛牌上市。上市代碼為01810,開盤價16.6港元,較發行價下跌2.35%。以開盤價計算,小米市值如今超520億美元。

終於上市了!小米的這8年,究竟值多少錢?

聚光燈下的小米有無數光環:既是香港首家同股不同權上市公司;也是有史以來全球第三大規模的科技互聯網公司IPO,僅次於阿里巴巴和Facebook;還有消息稱,小米上市後或將在10個交易日後被納入恆生綜合指數,創下港股史上最快紀錄。

這不僅是資本圈的盛事,更是對整個手機圈意義非凡。

成功上市

2010年4月6日,小米在北京中關村銀谷大廈正式成立。當時只有13名員工,除了雷軍、林斌、黎萬強和黃江吉四名聯合創始人之外,還有範典、劉新宇、王海洲、李明、屈恆、秦智帆、李偉星、孫鵬和管穎智這9名創始團隊成員。

現如今,這9位員工依然活躍在小米的各個重要崗位上,而他們8年的堅守,也隨著公司的上市得到了可觀的資本回報。截至6月14日,小米已經向超過7126名承受人(包括集團高管和其他僱員)授出了購股權及獎勵,合計約25.12億股。

終於上市了!小米的這8年,究竟值多少錢?

▲香港上市

據招股書披露,小米的高管團隊中,林斌持股13.3286%、黎萬強持股3.2375%、洪鋒持股3.2207%、劉德持股1.5494%、王川持股1.1149%。按照小米470億美元市值算,持股最少的王川身價也至少達5.4億美元,而林斌則達到62億美元。

儘管小米以手機起家,但雷軍並不把小米定位為一間手機公司或是硬件公司,而是將小米定位為一家互聯網公司。儘管這個定位似乎沒有讓所有人信服。不過,雷軍認為,小米身上有一個獨一無二的特徵,那就是小米是全球罕見既能做硬件、也有深厚互聯網基因、還是一家有電商基因綜合性企業。

八年創業

時間回到2010年4月6日,北京,初春料峭。

在中關村的銀谷大廈裡,雷軍、林斌、黎萬強、黃江吉喝了一碗黎萬強父親早上5點鐘起來熬好送到公司的小米粥,開始了創業。

終於上市了!小米的這8年,究竟值多少錢?

▲創始人合影

早期,小米的團隊大都是創始人們通過推薦然後找來的,創始團隊在金山、谷歌、微軟等大公司積累的人脈資源,在小米創立初期的人才建設上起了很大的幫助。

憑藉雷軍和林斌的招牌,小米以“滾雪球”的方式聚攏了一大批人才。雷軍當時除了參與MIUI的研發和融資之外,他還有一部分工作內容就是面試他的員工,小米前100號員工的每一個人他都親自見過一遍

終於上市了!小米的這8年,究竟值多少錢?

▲創始人團隊

同時,為了激勵這些早期員工,讓他們更有參與感,雷軍還決定讓員工持股。這個持股方案遵循自願認購的原則,持股金額上限大約30萬元,人人均可參與,最後有約60人投資持股,金額不等。

當時認購股份的人一定想不到,如今小米上市,他們這些持股的早期員工,有些身家已經過千萬元甚至過億。伴隨著小米完成這次萬眾矚目的IPO,除了這些聯合創始人,八年來陪著小米一路走來的一些早期員工,也都獲得不同程度的豐厚財務回報。

站在風口

“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這是小米早年間雷軍廣為流傳的一句話。事實上,在當時的行業環境中,小米也的確是如同坐火箭一樣快速崛起。

2010年蘋果憑藉iPhone 3GS的初露崢嶸而野心勃勃,iOS以及安卓市場份額急速擴張,HTC進軍大陸市場,曾引領全球手機市場的諾基亞Symbian以及黑莓BlackBerry份額不斷被侵蝕。那個時候,“中華酷聯”還沉迷於龐大的運營商定製機市場,尚未崛起。

終於上市了!小米的這8年,究竟值多少錢?

▲小米手機1青春版發佈

在2010年8月16日,小米發佈首個內測版本的MIUI。當時國內很少有手機廠商專門針對原生安卓系統做ROM的深度開發,依靠MIUI以及小米有意識的去打造社區,與用戶進行互動,小米很快便聚集了一大批米粉。

2011年上半年,高通投資了小米。到了2011年底,新一輪融資規模為9000萬美元,此時小米估值已經從2.5億美金漲到了10億美金。

終於上市了!小米的這8年,究竟值多少錢?

▲小米總裁林斌

小米創始團隊正式亮相併宣佈進軍手機市場是在2011年7月的時候,當時揭秘了旗下3款產品:MIUI、米聊、小米手機。隨後8月16日小米手機1正式發佈,10月正式開售,定價1999元。

國內首款雙核1.5GHz手機、基於安卓自主研發的MIUI操作系統、只在線上銷售等等。這款產品一經推出之後,在市面上引起了較大的轟動。很快,小米便在智能手機市場上撕開了一個口子,從2012年的719萬、2013年的1870萬,到2014年的時候,小米憑藉年出貨量6112萬臺成為中國市場第一。

終於上市了!小米的這8年,究竟值多少錢?

▲小米創始人雷軍

對於小米和雷軍,風口理論、互聯網七字訣還有“硬件+新零售+互聯網”鐵人三項大家都已經耳熟能詳。實際上,小米公司的本質就是兩個字:效率。因為互聯網思維的本質其實就是提升效率,從消費者的視角來解讀小米模式,就是高品質、高性價比。

如今看來,小米是當之無愧的互聯網手機鼻祖。也正是看到了小米模式的可取之處,2013年前後,大可樂、榮耀、IUNI、一加等品牌如雨後春筍般湧入市場,甚至連長期依賴運營商市場的聯想,都在隨後推出了互聯網手機品牌ZUK。

事無小事

2013年,雷軍看到了IoT(物聯網)和智能硬件的趨勢,決定孵化小米生態鏈。

當時雷軍對互聯網的發展階段有一個基本判斷:第一階段是互聯網,第二階段是移動互聯網,第三階段是IoT。雷軍認為,每個階段,必會有成就萬億級大公司的機會。如騰訊、阿里巴巴、百度趕上了互聯網的風口,而小米手機當年則是踩準了移動互聯網引發的換機潮。

終於上市了!小米的這8年,究竟值多少錢?

▲小米空氣淨化器

早期,小米生態鏈在選擇投資標的的時候,基於兩個原則:一個是找熟悉的人,這樣可以儘可能的降低溝通成本和風險,彼此之前相互熟悉,合作效果更好;第二個是看產品和技術,不看重商業計劃書,有的項目如果產品和技術過硬,在辦公室談一個小時就能投了。

小米的生態鏈產品涵蓋空氣淨化器、電飯煲、淨水器、電風扇、空調等多個領域。卻只用了3年時間,孵化出了77家企業,其中16家年銷售額過億,3家年銷售額過10億,培養出4家“獨角獸”公司。

終於上市了!小米的這8年,究竟值多少錢?

▲智米科技創始人、CEO蘇峻

對於生態鏈企業,小米就是放大器。”智米科技創始人、CEO蘇峻用了一個貼切的比喻來形容生態鏈企業和小米的關係。如果沒有小米,智米能做出一款不錯的空氣淨化器,華米能做出一款不錯的智能手環和手錶,紫米也能做出一款移動電源。但是小米讓這些生態鏈企業的產品、品牌和渠道放大。

把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就是一種成功,但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這句話,適用於幾乎所有的小米生態鏈企業。

新的征程

2011年,小米之家開始建設,最初是為廣大米粉提供小米手機及其配件自提,小米手機的售後維修及技術支持等服務,從2016年開始轉型為小米對新零售的探索。它以手機為核心,向電視、路由器、AI音箱以及生態鏈企業產品展開。

終於上市了!小米的這8年,究竟值多少錢?

▲小米之家線下店

2017年8月28日小米官方公佈的數據顯示,小米之家累計客流達到1570萬人次,單店月均為519萬元,每平方米的坪效是27萬元,目前排在世界第二。

新零售佈局初見成效,海外市場也捷報頻傳。不管是小米手機、電視還是生態鏈,雷軍的這盤棋都到了收官的時候。

根據此前小米招股書所披露的數據顯示,2017年小米手機銷量達9140萬臺,較2016年大幅增長64.9%,位居全球第四;2017年小米海外市場收入超過320億元,已進入全球74個國家和地區,並在全球15個國家和地區進入智能手機銷量前五名。

終於上市了!小米的這8年,究竟值多少錢?

▲小米與長和簽署戰略合作

如今小米還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消費級IoT物聯網平臺,連接了超過1億臺智能設備(不含手機和筆記本電腦);投資或孵化了超過90家專注於發展智能硬件及生活消費產品的公司,構建起手機周邊、智能硬件、生活消費品三層產品矩陣。

小米商城如今也已是中國第三大3C與家電類電商平臺,線下小米之家坪效位居全球第二,僅次於蘋果。

終於上市了!小米的這8年,究竟值多少錢?

▲上市前夜點亮九座城市感謝米粉

8年過去,快速奔跑的小米商業邊界不斷擴大,已成為一家兼具智能硬件、軟件、互聯網服務、新零售的龐大生態型公司。在外界看來,上市公司意味著巨大的成功和財富回報,對雷軍來說,上市僅僅是小米新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