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的學習觀,是阻礙孩子成爲「學霸」的元兇!

說起學習,很容易與成績掛鉤。很多人的學習觀是:成績=天賦×努力。

錯誤的學習觀,是阻礙孩子成為“學霸”的元兇!

很多人對學習的理解是這樣的:

在他們看來,天天上課睡覺打遊戲,然後考前翻翻書,最後考試九十多,就是天賦高,認真聽課挑燈夜戰,結果最多六七十,就是天賦低。

在他們看來,天賦完全是基因決定,生而有之,不可逾越,永久保留的。天賦低的人再怎麼努力,也無法彌補這種差距,這是一種非常膚淺的學習觀

其實成績,以及孩子各方面的成長也由思維習慣來決定。思維習慣有多重要?我們在學習一個新事物,往往是依靠其與已知的事物進行比較與聯繫。比如我們見到一個由幾根木棍支撐的木板,會馬上判定這是一張“桌子”,因為我們在後天見到的所有具有類似特徵的東西,都被我們分類為“桌子”了,於是,這一類物品就和“桌子”這個詞語聯繫在一起。

錯誤的學習觀,是阻礙孩子成為“學霸”的元兇!

閱讀習慣有助於培養思維習慣

這種思維習慣的獲取,相當大的途徑就是閱讀習慣的養成。按照《如何閱讀一本書》中的分法,書籍的作用有兩種,一是提供經驗、二是教授理論。

比如一部小說,就是一系列經過高度整理,高度有序化的經驗;一本科普雜誌,除了經驗之外,還有一系列淺顯通俗的理論

一個熱愛閱讀小說新聞的孩子,在早期可能就通過閱讀這種可以最快提升自己經驗豐富度的途徑,擁有了遠超其他同齡人的早期經驗積累,而人總有從已有經驗歸納理論的傾向。

人的經驗越豐富,平時突發靈感,從經驗歸納出理論的可能性也就越大。面對新知識時也就更容易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一個熱愛閱讀科普雜誌或者淺顯理論的孩子,則更容易養成鍛煉出自己接受外來理論與整理既有經驗的習慣。同時,一個個由以往經驗整理出理論的成功案例,很可能會在價值觀上激勵他們思考,並養成強烈的思考傾向。

你仔細觀察那些學習效率高的人,就會發現,其小時候或多或少都有愛閱讀的習慣。無論是何種閱讀,都有產生精神愉悅的可能。而這種愉悅將成為寶貴的早期正向激勵,使其愛上吸收外界經驗、接受外界理論,或者開始看到一道難題就忍不住思考,忍不住推敲。

所以說,所謂“天賦決定上限,努力決定下限”也是不準確的,所有的因素共同決定上下限,而良好的閱讀習慣絕對是重中之重。

錯誤的學習觀,是阻礙孩子成為“學霸”的元兇!

閱讀有利於孩子三觀的優化

家長給孩子看到的世界,決定了孩子將有怎樣的世界觀。家庭的習慣也可能成為下一代的習慣。如果一個愛閱讀的家長,培養出來的孩子也會有一種書生氣質,也會對閱讀感興趣。

孩子通過閱讀去感知和認識世界,孩子可以從閱讀中汲取養份,滋養內心,一個內心充盈的孩子才會具有創造力。

記得俞敏洪在一次演講中談到讀書的重要性:“只有書中的思想才能夠引導你走向未來,需要大量地讀書,海內外的書都要讀。什麼書都拿來讀,這樣多種思想衝擊碰撞以後,你才會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形成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你就能成為世界上優秀思想的集大成者。

對於孩子來說,閱讀不僅僅是一種從閱讀內容中獲取有用信息的一種方式,而且還是構成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項重要內容,是促進孩子的人性健康發展的有益方式。

孩子在閱讀對象的潛移默化之下會慢慢的形成良好的道德感、審美感和意志力。換句話說,閱讀對於孩子的情商發展是十分有利的。

錯誤的學習觀,是阻礙孩子成為“學霸”的元兇!

我們都知道,情商對於一個正在成長的孩子來說,有的時候甚至會比智商更加重要。一個智商高的孩子,如果沒有堅強、樂觀的性格以及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的輔助的話,是很難真正獲得成功的。而這些品格都是應該從小培養的。

養成獨立思考能力---閱讀可培養批判性思考能力,書中複雜的論證及情節,孩子都能邊讀邊吸收,邊分析理解,閱讀讓孩子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當然也要享受人生的快樂---閱讀時人生最大的快樂之一,一書在手,樂以忘憂,只有愛閱讀的孩子才可自得其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