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島戰爭對之後各國海軍有哪些影響?

用戶67236050


馬島戰爭對於現代海軍的啟示意義非常巨大,尤其是在二戰後海戰絕跡的年代,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技術細節參考。同時,雙方的戰爭規模和體量,也決定了效仿學習者的數量眾多。任何有志於在海上有一番作為的國家,都可能以英國和阿根廷為師。

馬島戰爭給海軍的第一個啟示就是航母的重要性。哪怕只是使用短距垂直起降飛機的小航母,也比沒有航母要好很多。哪怕使用只是基於鷂式攻擊機升級而來的海鷂戰鬥機,也比沒有空中掩護時的無助要好。

但這種最低層次的艦隊防空,還是在戰爭中表現出很多漏洞。比如海鷂不具備中距離以上的空中攻擊能力,航母也沒有預警機幫助指揮協調。所以,英國人在戰後逐步提出了升級版本的海鷂FA2,讓2000噸級的航母上的艦載機,也能具有較強的中距空戰能力。海王預警直升機則從空中移動雷達做起,最終具備了初級的指揮能力。

僅僅這兩個地方,現在都還有很多國家在摸索學習。

英國人自己在建的新海軍艦隊,更是這些教訓的結果。


同樣是在艦隊防空方面,英國人在馬島戰爭後修改了很多過去的固執己見。比如調整42級驅逐艦上裝備的海標槍導彈。通過軟件和雷達升級,讓其具備攔截掠海導彈攻擊的能力。所以在後來1991年的海灣戰爭,42級又創造了人類歷史上首個艦載防空導彈攔截反艦導彈的實戰記錄。

他們也不忘給42級等軍艦,加裝了密集陣近防系統。這是軍艦的導彈攔截失敗後,最後一層火力防線。相比之下,馬島戰爭中的英軍戰艦,往往只能使用機槍做最後的嘗試。

同時,英國人通過戰爭認可了新式進程防空飛彈海狼的優異性能。在戰後,裝備海狼的22級護衛艦大量服役,取代了在戰爭中使用落後海貓導彈的21級。海狼防空導彈也在戰後不到10年,開始普及垂直髮射系統。一直到今天新式的海受體導彈,都有海狼的影子。

英國人還不忘在戰後給新建造的22級加裝了42級驅逐艦上的114毫米主炮。因為馬島戰爭已經證明,海軍在對岸支援作戰時的火力輸出是非常要緊的事情。114毫米在海戰中的作用可能越來越少,但在對陸上目標的轟擊時,還是威力十足。


最後,在一些小細節方面,馬島戰爭的影響最為深遠。首先是各國海軍意識到,不能繼續使用節約成本的鋁材料來建造軍艦。一旦在戰鬥中中彈,鋁材料會以非常快的速度燃燒,造成船員損管的不利。


士兵的制服,也不能再用尼龍等化纖材料,因為同樣是非常助燃的化學產品。在馬島戰爭後,各國海軍都為士兵配備了防火材料製作的戰鬥服,就是這場戰爭的影響。


當然,馬島戰爭作為一個孤立,被挖掘的重視的部分還會有很多。限於個人水平與時間關係,暫時只能想到這些了。


米南德王問道


馬島戰爭是現代海空戰中一場很值得研究的戰爭。不論是英國還是阿根廷,都給了各國很多在海空軍方面的啟示。

艦隊防空的硬件與軟件

馬島戰爭中英國損失的軍艦基本都是被阿根廷的路基或艦載機擊沉的。阿根廷的戰機不論是使用反艦導彈還是炸彈進行低空突防,都對英國艦隊具有極大的威脅。

英國艦隊中不乏安裝新型防空導彈的新銳戰艦,例如42型驅逐艦和22型護衛艦。42型驅逐艦的海標槍中程防空導彈在82年來說可以給編隊進行區域防空,在世界範圍內也是不錯的驅逐艦。22型護衛艦的海狼近程防空導彈也能為距離較近的戰艦提供防空火力支援。

攔截超低空與掠海飛行目標能力不足,這是要命的地方。海標槍可能設計之初沒考慮到需要攔截海平面高30米內的目標,所以攔截超低空突防的戰機和掠海飛行反艦導彈時格外困難。而海狼的效果卻還不錯。所以後來的防空導彈基本都將最低攔截高度降低到30米甚至10米以下,來攔截超低空目標。

英國前一陣解密文件稱,謝菲爾德號防空指揮官在飛魚導彈來襲時竟然在甲板喝咖啡......各國後來估計也學習到戰爭中軍艦的防空計劃、防空人員執勤等制度有遺漏所造成的損失,從而改進自己國家的防空、反潛等計劃任務安排與人員執勤等。

軍艦設計

英國的防空驅護艦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安裝了中程防空導彈的戰艦沒有近程防空導彈,安裝了近程防空導彈的戰艦沒中程防空導彈。面對敵方空襲時,很容易出現防空火力斷檔。所以後來的防空驅護艦,起碼都有中程、近程防空導彈和小口徑自動防空炮這三層防空火力。

第二點就是為了省錢而採用民用標準和大量鋁合金造軍艦是會出大問題的。一發小小的飛魚導彈幹掉了一艘42型驅逐艦,這充分暴露了英國人省小錢吃大虧的本質。在這之後雖然軍艦也會用鋁合金材料,不過使用數量大大減少並且主戰艦艇幾乎看不到採用民用標準的。

第三點,電磁兼容性問題。有資料稱42型進行衛星通訊時無法開啟防空雷達,同時期的蘇聯軍艦也有無法使用同波段的不同雷達的窘境。所以這之後各國更加註重電磁兼容性問題。

戰術意識

不得不說一下阿根廷的航母,不能因為沉了一艘巡洋艦就不敢出港啊。航母是進攻性武器的代表之一,當做陸地機場來用簡直是暴殄天物。而且當時的情況就是阿根廷的艦載機部隊如果能在距離馬島更近的區域進攻,那麼留空時間更長,不會出現油料只夠投放武器不夠空戰的尷尬情況。

艦隊反潛意識也隨著阿根廷的貝爾格拉諾將軍號被英國核潛艇擊沉而更加強化。各國見識到了花了大價錢造的攻擊型核潛艇的威力,對反潛兵力發展更加認真。


列昂尼德圖波列夫


個人認為,阿根廷並輸在戰略和戰術愚蠢。第一,開展前沒有進行外交平衡和轉移戰略,竟然和英國的老大美國以及英國的表弟法國關係密切,而不是將外交轉向蘇聯,尋求蘇聯幫助,實際上,當時阿根廷和蘇聯交惡。第二,沒有做好戰爭準備,沒有足夠的反艦導彈,實際上,當時全球能製造反艦導彈的國家就幾個。阿根廷甚至沒有能夠作戰的戰鬥機,超級軍旗和A-4實際上都是對地攻擊機,其實英國的鷂式戰鬥機作戰性能很差,甚至打不過米格21,但是相比之下,阿根廷就沒有戰鬥機,結果就是用攻擊機和鷂式戰鬥機對打,結果損失殆盡,擊落鷂式0架。沒有戰鬥機,也沒有辦法截擊英國轟炸機。第三,戰術錯誤,在佔領馬島後,沒有建立馬島防空陣地和陸海反艦導彈陣地(實際上也沒有對海反艦導彈,但是連大炮都沒有部署),沒有使用馬島上的機場,甚至沒有將補給送到島上,結果英軍一登陸,一萬阿根廷軍人投降。總之,阿根廷的馬島之戰,愚蠢至極。不過,對中國影響不小,戰前,中國曾經計劃引進海標槍海空導彈以及與英國合作建造055,但是鑑於英軍海標槍以及42型驅逐艦在戰爭中不佳表現,就停止了這方面的計劃。


非洲熊貓


謝謝邀請!馬島戰爭對之後各國海軍有哪些影響?我們先還原一下英阿馬島之戰爭的由來和結果吧。馬爾維納斯群島地處南美洲巴塔哥尼亞南部海岸以東約500公里。全島總面積約1.22萬平方公里,是英國海外殖民地,擁有內部自治權。群島首府斯坦利港位於索來達島,阿根廷人稱"阿根廷港"。英國於1833年重申對其殖民統治,並擁有外交權和守衛權。

(英阿海戰時的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

但阿根廷仍宣稱對該群島擁有主權,並於1982年實施軍事佔領。由此爆發英阿馬島之戰,最終以阿根廷失敗投降而結束。英國《衛報》2016年3月報道 :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判定福克蘭群島位於阿根廷領海內。並通過相關決議,通過重啟談判,尋求和平解決爭端的立場。英阿馬島戰爭於1982年4月2日開始到6月14日結束,歷時74天,是一場海陸空聯合參戰的現代化戰爭。

(阿根廷海軍用法國飛魚機載反艦導彈擊沉的英謝菲爾德導彈驅逐艦)

戰爭剛開始美國就聯合其他西方國家制裁了阿根廷,禁止武器和重要戰略物資出口阿根廷。尤其是阿根廷武器的重要供應國法國的武器禁運,導致阿根廷最後因沒有彈藥和武器以失敗告終。英阿馬島海戰是二戰後對英國皇家海軍兩棲作戰能力的一次檢驗,是對戰後英國皇家海軍兩棲作戰方式和制定兩棲作戰的艦船發展及對策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實戰經驗和借鑑意義。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兩棲艦船在地區性的局部戰爭中的作用是戰爭取勝的關鍵。隨著武器現代化的飛速發展和使用,登陸與反登陸之間的爭奪更加激烈,由於馬島對於英國太過於遙遠,對於大跨度的越洋作戰,如何實現和解決由艦到岸的兵力及裝備運輸問題?唯一能做到的就是讓主船體內具有大容量的船塢,通過裝載登陸艇及兩棲作戰車輛,以及甲板上可容納一定數量的垂直起降戰鬥機、直升機等大型登陸艦船,才能有效完成快速機動和高效的輸送登陸人員及武器裝備,以此對登陸作戰部隊及時實施火力支援,同時也能承擔一定的自身防禦能力。


英軍當時動用了各種型號的各式艦艇,看上去陣容龐大但卻給登陸作戰的組織和指揮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為掩護這些艦船的登陸,英軍不得不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在阿根廷大陸方向進行封鎖並組成龐大的護航編隊,這就凸顯出了擁有航母的重要性,尤其是重型航母。其次就是隨著兩棲作戰方式的發展,兩棲作戰艦船必須具備兩棲作戰的突防以及自身的攻防能力和提高技戰性能。當時英軍雖然意識到平面登陸和空中垂直登陸相結合的“立體登陸方式"的重要性,但苦於沒有足夠的兩棲突擊作戰能力,因此只能採取傳統的突擊搶灘登陸方式。這也導致了美軍後來"超地平線突擊登陸"的立體作戰方式的誕生。


再者就是現實清楚的告訴我們,在這個表面和平的世界上,儘管西方發達國家極力的吹捧民主、人權、平等、自由,但一旦觸及到他們的利益,他們一直吹捧的這些口號全都成了假話。如果阿根廷當時有自己強大的國防工業生產能力,英阿馬島之戰還能爆發嗎?即使爆發了,結果又會如何呢?這就是馬島之戰後帶給世界各國海軍的影響。
個人觀點,歡迎你評論、探討!


西秦懶仙



馬島之戰讓世界各國重新認識到了航母的重要性,這應該是最重要的一點;其次,遠洋艦隊的防空問題,尤其是對超低空掠海目標的防禦;再者,垂直起降戰鬥機並不適合高強度的戰爭。第四、徵用民間艦船機制。

以下分別說明。

第一、馬島之戰讓世界各國重新對航母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認識,發展航母,尤其是擁有重型航母成了各軍事大國海軍實力的象徵。

英國遠離馬島,但憑藉兩艘輕型航母(一艘原本已準備退役並出售)為主力的艦隊竟敢橫穿大洋,到數千海里之外的別國海域進行一場島嶼主權爭奪戰,可想而知,一是要靠當局者的膽量和氣魄,二就是要有對應的實力,後者小編認為更為重要。


也就是依靠這兩艘航母和臨時商船改造的平臺所搭載的艦載機使英國海軍在馬島海域輕鬆應對阿根廷空軍戰機。

與此相對,阿根廷海軍由本土起飛的戰機卻由於作戰半徑油料問題只能在到達臨戰空域後投下炸彈或發射導彈後必須立即返航,否則所剩油料將無法回到本土機場。

也正因如此,英軍憑藉“鷂式”垂直起降飛機吊打阿軍,取得了完勝,這凸顯航母的重要性,但是另一方面,輕型航母的艦載機數量也暴露了明顯的不足。

第二、遠洋艦隊的防空是重中之重的問題,尤其是對超低空來襲目標的防空。

阿空軍靠著勉強到達作戰海域為數不多的作戰飛機幻影3以及超級軍旗憑藉超低空突防躲過英軍雷達,併成功發射“飛魚”,擊沉英軍多艘艦船,最為震驚世界的當屬英軍的“謝菲爾德”號導彈驅逐艦。

由此,海戰對於超低空目標尤其是掠海目標的防禦最為重要。

第三、垂直起降的固定翼戰鬥機並不適合大強度、長時間滯空的空戰需求。

鷂式雖然以逸待勞,但是在本次的實戰中也暴露出了許多的問題,假如阿空軍戰機可以延長滯空時間的話,相信英軍的“海鷂”也將付出巨大的代價,同時整個英軍艦隊的損失也會更加慘重。

鷂式是一種垂直起降的固定翼戰鬥機,由於其起飛特性,決定了其無法長時間滯空和無法攜帶更多導彈的尷尬境地。

所以,直至今天,各國航母都是在大力發展彈射技術,而非垂直起降技術,而且航母也會越來越大。

第四、戰時對民間商船、貨船的徵用機制和高效使用。

英阿馬島之戰,英軍取得的全面勝利,功勞有很大一部分同時也得力於英國對於民間商船、貨船的徵用及高效機制。

在開戰前,英國一週之內徵用並改造民間艦船56艘,這不但解決了傷員救治、後勤物資運送、兵員投送,甚至還有飛機運送穿,可以說這場戰爭的勝利,有一大塊功勞得力於此。


冰雹藍天


馬島戰爭,英國雖勝,但也付出相當的代價:謝菲爾德艦被飛魚擊沉。阿根廷竟然沒有想到英國會動用陸軍登陸作戰。戰後,各國海軍因此更加重視艦載,機載武器的發展,還有陸基防禦發展,同時也更加海陸空協同作戰的研究。


呼喚者


謝邀請:英阿馬島戰爭,在一次刷新了人們對信息化戰爭的認知,海陸空立體做戰!區域防空的重要性,陸軍突擊的必要性,以及艦載武器的打擊效果,重點突出航母在現代化海戰中的地位,還有反艦導彈擊沉英國戰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