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行業的5個冷門小知識

電影行業一直都是比較神秘的,今天給大家列幾個冷知識.

1.王家衛所有電影名字都是四個字。

首先我們羅列一下他獨立導演的所有電影片名:

旺角卡門(1988年)

阿飛正傳(1990年)

重慶森林(1994年)

東邪西毒(1994年)

墮落天使(1995年)

春光乍洩(1997年)

花樣年華(2000年)

二零四六(2004年)

藍莓之夜(2007年)

一代宗師(2013年)

我們會發現,竟然都是四個字。其實關於這個,王家衛在上《魯豫有約》時說這只是個巧合,次數多了就像是個習慣。不過四個字的片名聽上去、看上去都很屌!四個字是中國人古老而自然的一種語言使用形式,詩經中就有大量四字結構,又如成語,寓意豐富而精幹短小

。四字結構,是一種很經典的語言習慣,而王家衛性格偏向欣賞傳統美學風格,拍片風格一以貫之,所以如此。

電影行業的5個冷門小知識

2.為什麼盜版電影免責聲明都是【請於24小時之內刪除】

下載盜版軟件和電影,在1小時內刪除和24小時內刪除沒有區別,都不能作為免責理由。不過國外律師事務所給網站發函要求刪除侵權鏈接時一般都要求在24小時內完成;而很多大型網站如Google也承諾在收到可靠舉報後24小時內刪除侵權內容。根據美國《數字千禧年版權法》中的“避風港原則”,只要網站在接到權利人通知後及時刪除侵權內容,就不用承擔侵權責任。所以“24小時刪除”的說法可能和通知刪除侵權鏈接的律師函有關,但和網站不同,盜版軟件和電影的下載者不受“避風港原則”保護,所以24小時內刪除也不能免責,免責聲明沒有法律效力。

電影行業的5個冷門小知識

3.為什麼很多影片在影院看不到?

製片方在拿到好的劇本開始拍攝電影的時候,首先需要拿到拍攝許可證,拍攝結束後,要把影片送到電影局審查。由於審查制度,上影的影片比拍攝的影片少得多,且國內觀影人群年齡下移,導致創作風向難以把握,近年來影片的產量增速在下滑。每70%的電影拍攝之後都沒有機會在影院上映。下面是近年來電影的產量變化圖,看了你就知道審查制度的嚴格了,這還不包括進口的國外片子。

電影行業的5個冷門小知識

4.電影票房收入中,電影院和製作方,發行方是如何分成的?

在所有的票房收入中,有5%屬於繳納“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3%為營業稅,剩下的淨票房收入按照政府的指導性意見,在票房分賬中影院提取50%左右,製片和發行一般不少於43%,剩下歸院線。

以100塊票房為例:

1、國家直接先扣掉5%做為電影專項基金,3.3%的稅款 。這部分8.3%,就剩下91塊半了。

2、剩下91塊半里,差不多有一半左右,直接分給院線和影院。

3、院線、影院分完之後,發行方還要收一個發行代理費(發行佣金),目前行規是發行票房可分配收入(毛收入)的5~15%比例都是正常。

發行方要在發行總可分配收入中逐項減掉下面幾項內容後,才是製片方所得:

1)發行佣金;

2)導演或主創明星獎勵(有或者沒有);

3)代為墊付的發行成本(拷貝費+宣傳費等);

4)稅金(往來發票都是要交稅的)。

你看,上面都減完了,剩下的才是製片方收入。

唉,能剩多少呢。。。。

所以啊,製片方在製作出影片提交給影院放映的時候,都會要求一個最低的票價,以保證自己的收入權益。目前市場上主流的影片最低發行價在25元左右。

到影院看電影的時候,動輒50—70的電影票價咱就就可以理解了!還是辦個會員卡吧。

電影行業的5個冷門小知識

5.印度電影為什麼都很長且伴有歌舞

說起印度電影,都會想到歌舞元素,幾乎一部不落。當年獲得奧斯卡最佳電影的《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是英國的導演,原以為不會再跳舞了,可萬萬沒想到就在結尾也得補上那支遲來的舞蹈。同時,印度電影都很長,幾乎每部都要近3小時。

電影行業的5個冷門小知識

這個原因非常神奇,因為印度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很炎熱,觀眾希望能在電影院裡一邊乘涼一邊打發時間。尤其對於最廣大的貧民來說,花一筆小錢在某個鄉鎮破電影院裡待上半天看美女跳舞是他們最大的享受。如果電影時間太短,觀眾就會覺得沒意思。早期印度電影製片商為迎合大眾這一需求,通過在電影中加入大量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歌舞以增加片長,久而久之便形成印度電影這種固定類型的風格。3小時的電影,中場還會有十五分鐘的休息時間,大部分人都會離場去櫃檯買零食、小吃。

跳舞只是幫我拖延時間陪妹子的,懂了麼。

電影行業的5個冷門小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