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可是啊,這世界上的窮病要怎麼治呢?

“這世界上只有一種病,窮病”,這句話是賣假藥的張長林在拿到程勇的給的30萬之後說的。

生病的人得吃藥,藥太貴,買不起,這個時候病人就患上了“窮病”。病人患上慢粒性白血病,有格列林可以治療,可是病人一旦有“窮病”,就治不了白血病了。說窮是一種病,這很諷刺

《我不是藥神》:可是啊,這世界上的窮病要怎麼治呢?

新手爸爸呂受益、黃毛彭浩、蹩腳英文劉牧師,他們都是不僅患有慢粒性白血病,還患有“窮病”。

呂受益才剛當上爸爸就發現自己患病了,還想過自殺;黃毛得知自己患病不想連累家裡,就從凱里到了上海,這明顯就是有一種自生自滅的意思啊;劉牧師相對來說,應該要好一點,雖然電影沒有交代,但從結局看來“窮病”沒有那麼嚴重。

《我不是藥神》:可是啊,這世界上的窮病要怎麼治呢?

程勇和劉思慧沒有慢粒性白血病,可一開始他們也都有“窮病”。程勇父親生病需要醫藥費,店鋪需要房租,孩子需要撫養費。當這些費用通通拿不出來的時候,他就生了“窮病”。劉思慧,單親媽媽帶著一個生病的女兒,還得每天看經理和客人的臉色為大家跳舞,可能還會被人揩油。可有什麼辦法呢?女兒生病要吃藥,這讓她生了 “窮病”。

《我不是藥神》:可是啊,這世界上的窮病要怎麼治呢?

後來從印度代購便宜的格列林,不僅讓他們可以治療白血病,還治好了“窮病”。可是後來程勇無奈把渠道讓給張長林後,藥價又貴了,這下“窮病”又復發了。比如呂受益割腕、上吊,最後還是死了。

《我不是藥神》:可是啊,這世界上的窮病要怎麼治呢?

“窮”原本是一個

相對的東西,比上你可能窮,比下你可能就是富,這世界有很多人並不富裕,他們卻並沒有生“窮病”。可是一旦急需用錢,家裡不夠支撐了,這個時候就“生病”了。

到底需要多少錢才能不生“窮病”,要多少錢才能治好“窮病”,這誰能說得清呢?

《我不是藥神》:可是啊,這世界上的窮病要怎麼治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