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及格的父母才是好父母~

對父母來說,最糟心的事情是什麼?

——

我辛苦半輩子,養出來的卻是個生活自理低能兒

上了大學還不會洗衣服、不會做飯的人屢見不鮮

大學畢業好幾年,換了好幾份工作,不是嫌苦就是嫌工資低,只會玩遊戲,乾脆回家啃老

——我辛辛苦苦拉扯大的孩子竟然是個白眼狼

網絡上公開的弒母事件實在令人膽寒

從十多歲孩子到名牌大學學生

這一病態的社會狀態讓我們不禁深思

我們的父母究竟是哪裡做的不好嗎?

家務不用做

零花錢不用愁

犯了錯有人護短

人生軌跡甚至都安排妥當

哪裡是做得不夠好,恰恰是做的太好,反而導致了這些結果

  1. 自理能力差
  2. 財商低
  3. 以自我為中心
  4. 缺乏主見
  5. 道德觀扭曲
不及格的父母才是好父母~

父母應該如何做?

讓孩子做家務

哈佛大學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證明,愛做家務的孩子與不做家務的孩子,就業率對比為15:1,收入比後者高20%,且婚姻更幸福。

古語有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做家務,是孩子成為精英的第一步。

讓孩子學會理財

1. 零花錢應通過相應的勞動付出獲得。

這一點西方國家做得很到位,包括總統奧巴馬的女兒也需要做家務才能有零用錢。且家務並不包括整理自己的衣物、房間等屬於個人的事。

這種方式既可以讓孩子能有一定的錢可以購買他們必要的物品,同時也可以得到一些實際的勞動鍛鍊,更讓孩子明白有付出才會有收穫。

2. 學習理財。

知道孩子將零用錢分為存款、花費、捐贈和投資幾個板塊,教孩子預算金錢,有節制的消費。

不及格的父母才是好父母~

為自己的錯誤買單

很多家長都會有一個條件反射性的舉動

當孩子做了錯事時,護著孩子,說“他還只是個孩子”

2014年的古裝劇《絕世高手之大俠盧小魚》一度將這句話引爆網絡

可能很多人當成笑點,一笑就過去了

但是這卻也恰恰道出了家庭中所存在的一大問題

這看似溫柔的保護,帶來的可能就是孩子道德觀的扭曲

我做什麼都是對的,反正我只是個寶寶啊~來打我啊~

從幼兒期開始,家長就應該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自己的錯誤需要自己承擔

讓孩子遠行

孩子的人生是他自己的,永遠不要試圖把孩子禁錮在自己身邊。

就像龍應臺說的: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邊,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必追!”。

不及格的父母才是好父母~

錯誤的愛可能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父母們,教育孩子可以懶一點,放手讓孩子去成長,去做所有他可以做到的事吧!

(點擊文末“瞭解更多”,瞭解更多注意力情況,注意力測評+課程試聽 免費領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