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农先生被引次数最高的10篇论文,值得收藏!

南国农先生被引次数最高的10篇论文,值得收藏!

南国农先生被引次数最高的10篇论文,值得收藏!

关注CITlab(搜索CITlab,关注微信公众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下载10篇论文PDF合集。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个理论和实际问题(上)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一个过程,一个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培养、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教育信息化是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的过程;信息化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后的表现形态。教育信息化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五化三性”,即教育信息显示多媒化、教育信息处理数字化、教育信息存储光盘化、教育信息传输网络化、教育信息传输网络化,以及开放性、非线性、交互性。教育信息化建设主要在学校信息技术领域、现代远程教育领域、教育管理和信息技术队伍培训领域进行,主要内容是“三件”建设,包括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和潜件建设。

发表杂志:《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第11期,3-6

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上)

摘要: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这是当今世界教育领域人们普遍关注的两大热点问题,也是世纪初我国教育者的两项重大使命。文章主要对有关信息技术教育的几个概念进行解释说明,阐述信息技术教育“五化三性”的特点,指出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当代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措施,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同时介绍几个国家和我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发表杂志:《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第8期,42-45

让信息技术有效地推进教学改革

摘要:本文对“信息技术”与“教学改革”的概念作了简明的阐释,指出要让信息技术有效地推进教学改革,需要做好两件事:加快“三件”(硬件、软件、潜件)建设和提高应用水平。“三件”建设包括四项内容,即加快硬件环境建设,或说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软件资源开发力度,主要是网络课程、数字教材和学科教学资源库的开发;加强教师与管理人员基本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建立精简、高效的信息化教育管理机构。此外提出了“加快”与“提高”的三种策略,包括认真解决两个问题(观念问题和实际问题);深入整合实验,创建精品课程;重视研究、总结、推广已有的成功经验。

发表杂志:《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第1期,5-8

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中国道路

摘要:我国的教育技术学科建设,走过了艰辛的历程。既有上世纪80年代的辉煌,也有90年代的困惑,更有新世纪的希望,现在我们必须走摆脱依附、自主创新的中国道路。中国道路的实质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主要由五大支柱(基本理论研究、硬件环境建设、软件资源开发、新型模式建立、有效管理探索)和三大实践领域(学校信息化教育领域、现代远程教育领域、教育管理和信息化教育队伍培训领域)构成,是中国道路的两个基本要素也是信息化教育的基本内涵。

发表杂志:《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第1期,6-9

中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的发展道路

摘要:我国举办电化教育(教育技术)专业是成功的。我国的电教专业是多层次、多方向、多性质的。我国举办电化教育专业也是出色的,不但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而且使电教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在海外获得了较好的声誉。学科建设和办专业借鉴是需要的,但还要超越。要“有借鉴、有改造、有创新,最终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教育模式。”要摆脱依附,走自己的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这就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我们应走之路。

发表杂志:《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第9期,3-8

从视听教育到信息化教育——我国电化教育25年

摘要:自1978年我国电化教育重新起步以来,已经过去25年。这25年来,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视听教育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和信息化教育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期—现在)。25年的电教实践实现了四项主要业绩:第一打破了传统教育方式的一统天下,促进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发展;第二,营造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电教事业;第三大大改变了人们对电教的认识;第四不断提高了电教者对自身的认识。文章从名称问题、定位问题、过渡问题三个方面探讨了当前的问题,并指出头10年的展望。

发表杂志:《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第9期,22-25

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新使命

摘要:本文阐述了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和教育信息化工作者的新使命,对如何完成使命,作者提出了三条策略,即建立两种理念、使用两件法宝、发扬两种精神。两种理念指以人为本,以和为贵;“建”与“用”都重要,而后者更重要。两件法宝是一个公式、一个口号:中国电教是一家。两种精神包括实事求是精神(戒浮躁、不作假、重诚信)和自强不息精神(注意培养坚强的意志力;注意培养坚定的自信心;永葆朝气,坚持探索,走自己的路,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教育而努力)。

发表杂志:《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第12期,10-12

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中国之路

摘要: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已经走过了6年的历程,发展迅速,成绩显著。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是中国信息化教育发展之路,也是深入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中国之路。文章回顾了现代远程教育6年来的发展历程——实施机构形成系统,规模日益扩大;“三件”建设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分析了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包括高等现代远程教育的结构、分布和定位问题;现代远程教育实施中的五个不足问题(资金不足、网上资源不足、技术支持不足、专业人员不足、理论指导不足)。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并指出深入发展方向。

发表杂志:《中国远程教育》2005年第2期,5-8

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下)

摘要: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这是当今世界教育领域人们普遍关注的两大热点问题,也是世纪初我国教育者的两项重大使命。文章对新观念、新技术、新教育、新人才做出详细地阐述,指出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重大使命是用六种现代教育观、三种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六化三高,培养创造型人才,积极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最后探讨新世纪头十年,要做好的两项事情项:不断完善“三件”建设(硬件建设、软件建设、潜件建设),以及积极开展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验。

发表杂志:《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第9期,14-18

电化教育与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

摘要:电化教育是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文章首先阐释了教育现代化和电化教育概念与内涵。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任务主要有两个:革除旧教育的五个弊端(忘了学生、忘了能力的培养、忽视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上课与谋生不搭界、教学上的注入灌输死记硬背法);完成本身的“三件”建设(硬件建设、软件建设、潜件建设)。当前,深入开展电化教育,主要做好三件事情:举办教师电教培训;开展电教系统工程建设;进行学科电教实验。

发表杂志:《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第1期,3-8

南国农先生被引次数最高的10篇论文,值得收藏!

南国农

南先生是中国电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教育家,其电化教育“七论”奠定了中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方向,对我国教育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电化教育事业奠基人、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西北师范大学唯一终身教授 、《电化教育研究》杂志主编。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南国农先生被引次数最高的10篇论文合集

南国农先生被引次数最高的10篇论文,值得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