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創新「支部+X+貧困戶」模式 推動精準扶貧

支部引領,領出怎樣的精彩

白河創新“支部+X+貧困戶”模式 推動精準扶貧

脫貧攻堅的陝西實踐 亮點16 陝西農村網-陝西農村報安康訊(記者 李冀安)白河縣121個村中、建檔立卡貧困村74個,貧困人口7.1萬人,貧困面積大、脫貧任務重。近年來,白河縣積極探索推行“支部+X+貧困戶”精準扶貧模式,充分發揮黨組織的組織優勢、組織功能、組織力量,推動黨建與精準脫貧深度融合,為脫貧攻堅提供持久的力量保證。

鍛造堅強支部,引領脫貧攻堅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近年來,白河在累計投資4000餘萬元建成90個高標準村民綜合服務中心的基礎上,結合“基層黨組織建設提升年”活動,採取縣財政兜底方式,投資近200萬元,確保納入“清零行動”的4個活動場所全部建成並投入使用。將近年來探索創新、行之有效的黨建責任清單、村幹部任職承諾、黨員“定期活動日”等十項具體措施,總結提升為村級黨組織十項制度,推動村級黨組織建設全面規範提升。

同時,按照人崗相適、按需選派的原則,選派78名優秀機關幹部到村擔任“第一書記”,為推動“支部+X+貧困戶”精準扶貧提供人才支持。大力實施基層黨員幹部暨新型農民大培訓行動,舉辦精準脫貧攻堅專題培訓班3期,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32場次8000餘人次。

全縣120個村(社區)黨支部全面推行黨員“定期活動日”制度,進一步增強了農村黨員的黨性觀念和黨紀意識。探索“互聯網+”新模式,藉助基層黨建精準指導平臺(手機+黨支部)和網絡黨支部,把“支部建在網上、黨員連在線上”,實現3460名黨員線上線下“同步學習、同步教育、同步活動、同步服務”,推動黨員教育管理常態化、規範化、全覆蓋。

七種模式,實現精準對接

三院村是白河縣冷水鎮後高山村,通過“鍛造堅強支部引領、流轉土地建園區、招商引進小微企業,解決就地就近就業”,順利破解了高山地區的脫貧難題,三院村搬到社區的1070人中,除310名外出務工、年老體弱和兒童學生之外,其他勞動力80%全部實現就地就近就業,基本沒有留守在家吃“閒飯”現象,搬遷戶農民純收入達到9756元。

白河縣東坡村山高坡陡,土地貧瘠。該村黨支部結合村情實際,把發展甘蔗酒釀製作為主打產業,並引導創業能人成立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2016年,該村通過採取“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先後種植甘蔗155畝,帶動75戶貧困戶年增收1000至6000元不等。

白河縣以黨支部為核心,按照“一村一策、一戶一法”思路,採取引、建、培、聚等途徑,探索推行“+農業園區、+社區工廠、+龍頭企業、+合作組織、+旅遊景區、+創業人才、+黨員幹部”等七種模式,讓貧困戶通過流轉土地、勞務用工、訂單銷售等方式參與“黨支部+X+貧困戶”扶貧模式,實現穩定增收脫貧。全縣已建成現代農業園區52個,開發旅遊景點12個,扶持創業人才創辦龍頭企業23家,成立經濟合作組織69個,帶動4500餘戶貧困戶增收致富。

同時,白河縣積極推行“三包、四扶、五保障”模式,紮實開展以組織聯建、黨員聯動、實事聯辦、幫困聯助為主題的“四聯”活動,全縣82個縣直部門包聯首批啟動的29個精準扶貧村,每名黨員幹部包聯1至2戶貧困戶,幫助跑項目、找路子、興產業,推動幫扶工作由外部“輸血”向內部“造血”轉型。併發揮工商聯、共青團等群團部門職能優勢,引導社會資金、項目、企業進村,組織50家有幫扶能力的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結對幫扶50個貧困村,通過產業幫扶、醫療幫扶、教育幫扶、扶貧濟困等方式,推動社會扶貧資源向貧困村和貧困人口匯聚,帶動貧困群眾實現脫貧增收。

夯實責任,務求工作實效

白河縣嚴格落實黨建工作巡查督導制度,把“支部+X+貧困戶”精準扶貧工作作為巡查督導重點內容,實行一月一暗訪、一月一通報。縣委成立3個督查組進行跟蹤督導,現場幫助解決具體問題30餘個。同時,建立“定人員、定任務、定責任、定目標、定時限”的“五定”責任機制和抓黨建促脫貧攻堅考核評價機制,把各鎮落實“支部+X+貧困戶”精準扶貧模式作為檢驗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成效的重要內容,並納入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對工作推進相對滯後的2名鎮黨委書記進行提醒談話,確保“支部+X+貧困戶”工作落到實處。

按照“有方案、有規劃、有典型、有特色、有效應、有氛圍”的“六有”要求,採取靈活多樣的帶動方式,培植以省級天寶農業示範園區為代表的縣級示範點10餘個,鎮級示範點30餘個,帶動74個貧困村創新“支部+X+貧困戶”精準扶貧模式,有效發揮了典型示範引領作用,為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奠定了堅實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