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戰」——正在來襲!

美國致力切斷伊朗石油出口

國際原油價格跌宕起伏

維護伊核協議 各國如何保障伊朗經濟命脈

供需平衡 地緣風險

國際原油價格誰主沉浮?

“油戰”——正在來襲!

近一段時間國際石油市場上,原油價格的大起大落,重創整個大宗商品市場。目前控制油價已經成為國際政治、經濟領域的重大議題,國際貿易爭端、美國對伊朗制裁政策反覆、歐佩克增產的能力、利比亞港口關閉等等各種風吹草動,都會引起油價的動盪。

“油戰”——正在來襲!

如今世界石油供應已經形成了,以沙特為首的歐佩克產油國、以俄羅斯為首的非歐佩克傳統產油國,和美國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原油市場格局,但是這三方似乎都不能單獨成為原油價格的主導力量。而正面臨伊核協議風波,美國製裁等危機的伊朗,卻大有攪動格局之勢,目前也正處在國際原油市場的核心風暴區。

“油戰”——正在來襲!

伊朗擁有全球第四大已探明原油儲量,是OPEC第三大產油國。2015年伊朗原油生產水平已達到每天280萬桶。在美國宣佈對伊朗制裁後,伊朗放出狠話,如果石油出口遭禁,伊朗將封鎖經由霍爾木茲海峽的石油運輸,目前全球有三分之一的海運石油通過霍爾木茲海峽,這一舉措必將對世界石油市場產生極其重大的影響。

“油戰”——正在來襲!

雙方矛盾已然升級,美國宣稱對伊朗的新一輪制裁將於八月初正式生效。然而牽一髮動全身,受影響的並不會只是美伊雙方,自5月美方表示將制裁伊朗過後,德法英三國和歐盟領導機構一直在遊說白宮,要求對金融、能源和醫療衛生領域的伊朗與歐洲合作項目給予制裁“豁免”或更長的寬限期,但是上週根據美國媒體報道,美方高官致函歐盟官員,正式拒絕了這一要求。

“油戰”——正在來襲!

2017年歐盟對伊朗出口總值108億歐元,進口總值101億歐元,歐盟國家中,與伊朗貿易額最高的是意大利,其次是法國、德國和荷蘭,對伊朗貿易僅佔歐盟全球貿易總額的0.6%,但是,隨著美國對伊朗制裁從下月開始恢復,受美國“長臂管轄”鉗制,所有與伊朗有業務往來的歐盟國家企業都將受到連帶制裁,其中不乏大型跨國企業,這些企業現在都面臨艱難的抉擇。

8月,這場周旋已久的全球“油戰風暴”是否將正式來襲,《財經正前方》正在關注。

本期節目關注

石油博弈

“油戰”——正在來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