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師——樓光來教授

1927年,在時任南京國民政府大學院院長蔡元培倡導之下,以國立東南大學為基礎,合併了江蘇、上海等地的9所高等院校,組建了中國高等教育史上第一個“教育帝國”——國立第四中山大學,由瑞士日內瓦大學博士張乃燕出任校長。

國立第四中山大學下轄9個二級學院,其中文學院第一任院長就由樓光來教授出任,由此可見樓光來教授在當時中國教育界的地位和聲望。

一代名師——樓光來教授

樓光來

樓光來(1895—1960)字昌泰,號石庵,浙江嵊縣人,1895年9月24日出生於浙江省嵊縣石璜鎮樓家村,樓氏家族家學淵源,其曾祖父樓啟棠、祖父樓後瑜都曾以教書為生,樓光來自幼深受家族影響,由於天資聰慧且勤奮好學,在其少年時期就考中了秀才,成為遠近聞名遐邇的少年才俊。

1911年,樓光來考入“清華學堂”,成為這所留美預備學校的第一屆學生,當時的“清華學堂”實行“四四”學制,即高等科與中等科各四年,如果從中等科學起,需要在校學習八年,而且實行嚴格的淘汰制度。

樓光來在這所留美預備學校裡接受了嚴格的美式現代教育,經過了七年多的學習之後,於1918年夏從“清華學校”高等科畢業。

1918年8月24日,樓光來以留美官費生資格,從上海搭乘“南京號”遠洋郵輪赴美留學,與其同船的還有詩人徐志摩,考古學家李濟,物理學家葉企孫、外交家張歆海等一大批留學生。

樓光來先後入讀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哈佛大學攻讀英國文學,在哈佛大學文學院留學期間,深受新人文主義大師歐文·白碧德教授的賞識和影響,樓光來還曾與陳寅恪、湯用彤、吳宓、張歆海、俞大維、顧泰來等人仿法國著名文藝社團“七星社”經常聚會,當時被稱之為“七星聚會”。

一代名師——樓光來教授

白碧德

1922年,樓光來從哈佛大學畢業並獲文學碩士學位,於當年夏天回國,並應張伯苓之聘出任私立南開大學教授,當時的私立南開大學,匯聚了一大批海歸精英人才,這其中包括了凌冰、饒毓泰、姜立夫、何廉、梅光迪、蔣廷黻、湯用彤、李濟等一些著名的自然與人文學者,致使私立南開大學的聲望日漸盛隆。

樓光來在南開大學執教時間並不長,就因當時外交界缺乏翻譯人才,而被北洋政府外交部派任中國駐美公使館秘書,回國之後又歷任外交部司長、交通部參事兼郵政司司長等職。

1923年,時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長郭秉文,依據美國現代大學模式,創辦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現代大學——國立東南大學,東南大學可與當時的北京大學一爭高下,以致在中國高等教育界素有“北大以文史著稱,東大以科學名世”之說。

國立東南大學成為當時中國最好的國立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科班出身的郭秉文,為國立東南大學延攬了一大批著名的海歸教授,這些海歸學者也大都是國內某一學科領域的奠基者或佼佼者,樓光來就是其中之一,他被郭秉文聘為國立東南大學西洋文學系教授。

一代名師——樓光來教授

國立東南大學校門

1925年春,時任清華學校校長曹雲祥創辦了國學研究院和大學部,自此清華開始了四年制大學本科教育,在吳宓的推薦之下,曹雲祥向樓光來發出邀請,聘任樓光來回母校任教,出任清華學校和清華大學西語系教授,但樓光來在清華園執教的時間並不是很長。

1927年4月,國民政府定都南京,蔡元培出任大學院院長,主張效法法國大學院與大學區制,對中國教育行政制度進行改革,在此背景之下,在南京組建了國立第四中山大學。

樓光來應張乃燕之邀重回到南京,出任國立第四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後由謝壽庚教授接任,1930年,謝壽庚奉調出任比利時大使之後,又由汪東教授繼任文學院院長。

1936年底,樓光來應時任浙江省政府主席朱家驊之邀,出任浙江省政府委員兼秘書長,但時間僅有半年餘,就因“七七事變”而中斷仕途回到南京,並隨國立中央大學西遷重慶,出任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主任,他同情學生運動,也經常資助貧困學生,因而深受學生愛戴和尊重。

一代名師——樓光來教授

樓光來

1941年11月,在抗日戰爭最為艱苦的歲月裡,樓光來教授復任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院長,1943年,樓光來被重慶國民政府教育部遴選為第二批“部聘教授”,第二批“部聘教授”僅有15人,也就是說在全國範圍內,每個學科領域只有1名教授當選,至1944年9月,樓光來卸任文學院院長一職。

1946年11月,國立中央大學從陪都重慶遷回南京舊址覆校,樓光來教授又一次出任文學院院長,這已是樓光來第三次出任中央大學文學院院長,在人才輩出的中央大學,樓光來在其20年的執教生涯中能夠先後三次出任文學院院長,可見樓光來的學識和人格魅力,樓光來在南京執教期間,還經常受邀去金陵大學授課。

1947年,樓光來應邀兼任全國總商會秘書長,當年5月20日,南京爆發了震驚中外的“五.二〇”學生運動,5000多學生高呼:“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口號示威遊行,樓光來與胡小石、鄭集等教授與學生站在一起,並支持他們的正義鬥爭。

1948年底,共產黨與國民黨之間的爭奪已經日見分曉,樓光來多次婉拒去臺灣的邀請,當時國民政府行政院曾制定了一個“國立院校應變計劃”,其中企圖將國立中央大學南遷廣州,或廈門或臺灣,遭到中央大學教授們的強烈反對,並於1949年1月21日由校務會議做出不遷校決議,月底教授會又選出樓光來等11人組成“中大校務維持會”,以維持中央大學正常教學事務。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國立中央大學被南京市軍管會接管,當年8月8日,國立中央大學被更名為國立南京大學。

一代名師——樓光來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舊址

1950年10月10日,國立南京大學被去掉“國立”二字,直接稱謂南京大學並一直沿用至今,一代名師樓光來教授也繼續留在南京大學執教,他並沒有選擇遠遁海外或臺灣。

1952年7月,全國高等院校進行院系調整時,南京大學從四牌樓校址遷至原金陵大學鼓樓校址,而四牌樓校址成為南京工學院校址,也就是如今的東南大學校址。

樓光來教授是一位學貫中西、博古通今的學術泰斗,他曾與梅光迪、吳宓、梁實秋、聞一多、張歆海、徐志摩、陳衡哲等人並稱“西洋文學八大家”,尤其是在對莎士比亞作品研究方面,堪稱是東方的權威,受到中國乃至學界的普遍尊崇。

樓光來為人謙虛、低調,從不吹噓自己,由於謙虛的緣故,年輕時並沒有留下多少文字,及至老年之時,又由於健康和時代的原因,樓光來也未能將自己一生的學識,以著作留存下來,這不能不說是一件憾事,也是中國學界的一大損失,以致現代人很少知道和了解樓光來在中國學界的歷史地位。

樓光來不但中文造詣極深,而且英文造詣也同樣精妙,有這樣一個事例可以說明:1938年,國民政府外交部與印度外交部簽訂《中印邊境協定》,印度外交部草擬的英文文本,經過中方多位專家審查都通過了,最後交由樓光來審定,樓光來在其中發現了兩個重要詞語大有問題,如果不予糾正,中國將因此喪失大片領土,外交部就此向印方提出嚴正交涉,印方為此大吃一驚,原以為中方無人能夠識破其領土擴張的陰謀,最後只得同意樓光來提出的修訂意見,樓光來此舉可謂為保全國家領土立下歷史性功勳。

中華民國時期,樓光來就是教育部“大學叢書編纂委員會”的委員,經常為教育部審定大學英語教材。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期,樓光來、錢鍾書等中國外語界的翹楚,都曾應邀參加《毛澤東選集》的英譯工作,只是樓光來因身體健康原因而沒有履職,這也足以說明樓光來的英文造詣之高。

錢鍾書是一個才華橫溢、狂狷不羈之人,受其仰慕的人並不多,但他對前輩樓光來教授的學識和人品卻是十分仰慕並讚賞有加,他曾在清華大學外文系講課時說:“樓光來先生的人品和學問使我衷心欽佩。”錢鍾書於1935年參加英國庚子賠款考試並以官費生出國留學,樓光來就是當年的出題人之一。

樓光來的婚姻生活並不幸福,由於髮妻去世甚早,上個世紀20年代時,在其同學張歆海的介紹之下,樓光來與沈麗則相識並結婚,但沈麗則並不恪守婚姻,始終是腳踏兩隻船,二人最終於1947年冬離婚。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樓光來儘管只有50多歲,卻是身體多病,1954年還曾因肺病而大出血,在南京市第一醫院長期治療和療養。

1956年,教育部在全國高校教授中評定等級時,樓光來僅被評為二級教授,1960年2月9日,一代名師樓光來在病痛和寂寞之中離世,享年僅65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