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村裡的笑聲

整潔的院落、明亮的窗戶、嶄新的傢俱……看著自己的新家,海東市樂都區共和鄉樺林村的低保戶哇索安動情地說:“好哇,做夢都沒想到,老了還能享這樣的福!”哇索安家脫貧的經歷,是省人民檢察院機關實施精準扶貧攻堅的一個縮影。

2015年10月,海東市樂都區瞿曇鎮、共和鄉的窯莊、新聯、磨石溝、虎林、樺林5個村,成為省人民檢察院新一輪定點幫扶的對象後,認真貫徹精準扶貧要求,以實際行動,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在“學”上下功夫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統一思想是關鍵。“作為一名黨員,我要牢記使命,發揮好帶頭模範作用。”今年8月1日,虎林村村民馬如雲光榮地成了一名中共預備黨員。

“扶貧開發更要注重基層黨組織建設。”省檢察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戴軍說,“夯實基層黨組織基礎,注重培養一支素質較好、帶領村民的黨支部和黨員隊伍,是支撐貧困村長遠發展的基礎性工程”。

共和鄉的樺林村過去幾乎沒有組織過黨員學習,駐村第一書記劉文昌將現代通信載體引入黨建之中,組織建立了“黨建微信課堂”學習模式,定期推送黨的基本理論、黨的扶貧惠民政策。經過兩年多的學習,樺林村黨員的思想覺悟、組織紀律明顯提升。

磨石溝村扶貧工作隊通過開展“兩學一做”常態化制度化學習教育,將幫扶工作融入到實際工作中,助推了精準幫扶工作。 “只有育強基層黨組織,才能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隊”第一書記嚴啟發說。村委建立了“三議一表決”、固定黨日活動、無職黨員設崗等制度,進一步強化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水平。

瞿曇鎮、共和鄉的窯莊、新聯、虎林等貧困村裡,像樺林村、磨石溝村一樣,築牢村民脫貧致富的“基礎性工程”,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後,省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誾柏在先學一步的基礎上,第一時間深入扶貧村,就黨的十九大召開的基本情況、主要任務、對扶貧工作的新要求以及學習體會,與村“兩委”成員和部分村民代表進行了交流,大家紛紛表示要擼起袖子加油幹,打贏脫貧攻堅戰。

“做”字上做文章

在“學”字上下功夫的同時,在“做”字上大做文章。

樂都區瞿曇鎮、共和鄉的五個貧困村都地處大山深處,自然條件差、交通不便,村級組織軟弱渙散,村民主要以傳統種植業為主。為此,省檢察院制定扶貧村脫貧攻堅規劃方案,成立了由省檢察院副檢察長朱雅頻任組長,政治部主任戴軍、檢委會專職委員郝瀚任副組長,各部門負責人為成員,辦公室為具體負責單位的定點幫扶工作領導小組,研究決定通過產業扶貧、創業扶貧、用工扶貧等措施,幫扶這些村脫貧致富奔小康。

“以前下雨沒人出門,現在水泥路修到家門口,出行方便多了。”磨石溝村村民楊仁感慨地說,“如今,新安裝的太陽能路燈,讓村子的夜晚不再是漆黑一片;新修的文化廣場,讓村民在飯後、農閒時有了去處……”

“飼料的粉碎顆粒要在0.1mm以下”、 “豬舍清洗消毒,用20%的石灰乳或3%的燒熱鹼水最好……”這樣通俗易懂又實用的八眉豬養殖技術講座經常在虎林村舉辦,駐村第一書記廖克棟和村民一起學習八眉豬養殖技術。駐村兩年,他幾乎天天走村入戶,摸清了農戶的“家底”,還找準了“致貧”的途徑。

窯莊村有耕地兩千多畝,比較適合種植洋芋、牧草,駐村幹部積極聯繫市、區農業部門,在村裡開展優質洋芋試種,100多畝優質洋芋長勢喜人。駐村第一書記俄塞告訴記者:“現在一畝地能使每個貧困家庭多收入近500元,明年,我們將進行大面積種植。”

青磚青瓦廠是瞿曇鎮發展較好的企業,經新聯村24戶貧困戶同意,村委牽頭以入股分紅的方式把扶貧資金注入了該廠,按協議,每人每年可分得不低於10%的資產收益。2016年10月,該廠已經向24戶貧困戶86人,每人發放540元的資產收益金。村民盛國昌高興地說:“貧困戶變股民,大家都在致富路上走起來了。”第一書記李海濤和駐村工作隊計劃將村東頭的酩餾酒坊進行擴大,為貧困戶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還提出了依託瞿曇寺旅遊景點發展旅遊業及相關產業的構想,讓大家共享先富的成果。

劉文昌以“生態樺林”為主題創辦了微信公眾號,把這裡美好的自然風光進行宣傳,來遊玩的人逐漸多了起來。 “沒想到,經劉書記這樣一‘折騰’,讓我們賺了錢!”村民馬鑫樂呵呵地說。

經過兩年多不懈努力,省人民檢察院機關定點扶貧的5個村已脫貧33戶124人,基層黨組織“排頭兵”的作用發揮日益凸現,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村民對未來生活充滿信心。2017年省人民檢察院被省委、省政府評為“扶貧攻堅先進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