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樓市庫存「所剩無幾」,創10年新低,但爲什麼房價漲不動了?

全國樓市庫存“所剩無幾”,創10年新低,但為什麼房價漲不動了?

從15年開啟的去庫存戰略,帶動了樓市新一輪的房價上漲,全國樓市的庫存量連續3年持續降低,樓市成交量上升,房價自然隨之上漲,在庫存"所剩無幾"的當下,房子已經賣"缺貨",但為什麼房價漲不動了呢?

(以下內容僅代表城市租客觀點,如有不當之處,立即修正)

據相關統計部門對全國庫存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商品住房庫存總量4.2億平方米,從2015年全國樓市庫存就持續降低,這證明去庫存戰略已經宣告成功,目前全國的庫存水平基本相當於2012年的水平,這和6年前相當。

全國樓市庫存“所剩無幾”,創10年新低,但為什麼房價漲不動了?

4.2億平方米的庫存,如果按照人均35平米來計算,能住1200萬人,按照目前房地產的銷售速度來看,大概能銷售9個月左右。而前日碧桂園緊急叫停三四線全覆蓋的戰略,業內人士分析:

雖然庫存降低,但由於棚改收緊,國開行收回審批,三四線風險凸顯;

開發商對樓市未來並不看好,捂緊腰包,準備過冬;

購房者減少,市場購房心理趨於謹慎,再加上調控限制,樓市並不樂觀。

無多有偶,萬科也在宣佈在未來退出房地產業務,對於這兩家國內數一數二的開發商都高調對外表示不再看好房地產,那麼這些都預示著什麼?

全國樓市庫存“所剩無幾”,創10年新低,但為什麼房價漲不動了?

雖然庫存下降,但是這一輪房價上漲已經掏空了多個家庭的購房需求,房子不是快速消耗品,一套房子從裝修到入住,每個家庭至少能住20年。開發商很顯然知道,如果繼續過量開發,未來房子到底賣給誰?這都是一個嚴峻的問題。

在我們過去的觀念裡,一個"商品"庫存降低,"缺貨"自然是要快速補貨,而開發商不僅不補貨,反而看空地產,反其道而行,那麼至少從宏觀上,房企已經是聞到了樓市的危機,預知到了風險。此前,李嘉誠加速賣出內地房產,王健林宣佈退出商業地產,不管是從房企還是地產大佬的視角來看,房地產也都已經是一趟末班車。

這背後的原因是過去房地產受相關層面影響巨大,國家提出"房住不炒",不是為了讓房價瘋漲,而是讓人人住有其居。

樓市庫存降低不值得擔憂,國家發展租購併舉,租賃土地大量房企自持,這部分開發商自持租賃房本身就不會計算到樓市商品房庫存。這些房源的庫存量是巨大的,但租賃房,只准出租,不準出售,未來將通過58同城安選房源或升級為品牌長租公寓出租,租金可能會低到難以想象。剛需購房者通過租房也能實現住有其居,等房價回落再買房不遲,同時租房也能享受和購房同等的權利,這也是一件好事。

全國樓市庫存“所剩無幾”,創10年新低,但為什麼房價漲不動了?

綜上所述,全國樓市庫存"所剩無幾",創10年新低,但為什麼房價漲不動了?各位網友怎麼看,如有更好的看法,歡迎留言參與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