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堂|梅: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搭草堂为吾陋室,设讲堂以广国风。


梅为二十四番花信之首,独天下而春。

「梅具四德,初生为元,是开始之本;开花为亨,意味着通达顺利;结子为利,象征祥和有益;成熟为贞,代表坚定贞洁。」此为梅之「元亨利贞」四德。梅开五瓣,象征五福,即快乐、幸福、长寿、顺利与和平。

讲堂|梅: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早期,人们对梅花的认识主要局限在梅子的实用性上。如殷商文献《书经·说命》中有“若做和羹,尔惟盐梅”。

春秋时期的《诗经》中出现了“山有嘉卉,候栗候梅”的描述,人们称梅为“嘉卉”已反映出对梅花的欣赏态度。

代《西京杂记》载:“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朱梅,姻脂梅。”

扬雄《蜀都赋》云:“被以樱、梅,树以木兰。”

南北朝后,有寿阳公主“梅花妆”的故事和陆凯折梅赠友的咏梅名句: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代,上至帝王、名臣,下至布衣百姓,咏梅作品大量涌现。如唐王李世民的“送寒余雪尽,迎岁早梅新”咏梅绝句,以及杜甫、 白居易、 杜牧、 李商隐等人,以不同的心态和审美观写下了流芳千古的咏梅佳句。

另外,此时始有朱砂型品种出现,当时称“红梅”。

《全唐诗话》载:“蜀州郡阁有红梅数株。”

代梅诗特多,故在宋代末年的方回《瀛奎律髓》中,别出"梅花"为一类。名家如北宋林逋(和靖)隐居杭州孤山,植梅放鹤,号称梅妻鹤子。其梅花诗词甚多,而“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更是千古佳句。由于文人墨客、士大夫阶层的闲情雅趣促进了私家园林的兴起,各地纷建梅园,遍植梅树、梅溪、梅湖、梅台、梅亭。梅画作品日渐丰富,涌现出一批擅画梅花的大家,如高僧华光寺长老仲仁、赵佶、杨无咎、马远、赵孟坚等。

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香嫩,迥然天与奇绝。——辛弃疾《念奴娇·梅》

讲堂|梅: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代有个爱梅成癖的王冕,在九旦山植梅千株。其《墨梅》画、诗,皆远近闻名。赵孟兆、杨维桢、谢宗可、僧明本等,俱有名诗咏梅。

咏梅之风有增无减, 杨慎、 焦宏、 高启、 唐寅诸名家,俱有梅花诗; 徐渭、姚涞、刘基等,则均有梅花文赋。另一方面,在绘画创作上“ 扬州八怪”等,尤以金农、 李方膺为代表建树起座座咏梅画梅的高峰。

讲堂|梅: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人们渐渐从梅花的食用与医药价值中,转向了对它的观赏,几千年来不断丰富它的文化内涵。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苏轼《西江月·梅花》

宋朝张功甫撰有《梅品》一书,曾言道:“梅花为天下神奇,而诗人尤所酷好。”幽雅之人,以花为伴,尤爱梅花。他曾在南湖之滨,移梅成列,合约三百株。在园圃中间房屋数间,东有千叶缃梅,西为红梅。开凿曲涧,乘舟往来,夜中探访,如对月坐,遂取名“玉照”。

梅乃花中君子,品性高洁。赏梅则当有名士的风雅做派,而不可似赏玩牡丹,做足富贵场面。据《梅品》曰探梅有二十六宜:淡云晓日、薄寒细雨、轻烟佳月、夕阳微雪;可与梅伴者,属珍禽孤鹤,清溪小桥或是竹边松下,雅士则于林间吹笛、膝下横琴、石枰下棋、扫雪煎茶。

而品赏梅花一般着眼于色、香、形、韵、时等方面。

:梅花的花色有紫红、粉红、淡黄、淡墨、纯白等多种颜色。其中绿萼梅萼绿花白,小枝青绿,稍胜一筹;红梅则略显逊俗。梅花连种,疏枝缀玉,缤纷飘琼。或傲争朝霞,或白若冰雪,或素似碧玉,可谓云蒸霞蔚。

讲堂|梅: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梅花香味别具神韵、清逸幽雅,被历代文人墨客称为暗香。苏州邓尉山一带,梅花有30余里,一眼望去,如海荡漾,若雪满地。清初江苏巡抚宋荦触景生情,题下千古绝名“香雪海”,其石刻今存吾家山崖壁。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古人认为“梅以形势为第一”,即形态和姿势。形态有俯、仰、侧、卧、依、盼等,姿势分直立、曲屈、歪斜。梅花树皮漆黑而多糙纹,其枝虬曲苍劲嶙峋、风韵洒落,则称为“龙游梅类”。梅花枝条清癯、明晰、色彩和谐,或曲如游龙,或披靡而下。画家有“无女不成梅”之说:梅枝形若游龙,缀以数朵凌寒傲放的淡梅,兼覆一层薄雪,“古梅一树雪精神”,俨然天成一幅水墨大写意。

范成大《梅谱》:“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石着为贵。”

:在诗人、画家的笔下,梅花的形态总离不开横、斜、疏、瘦四个字。总结有“梅韵

四贵”:贵疏不贵密,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含不贵开。

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 ——卢祖皋《贺新郎·挽住风前柳》

讲堂|梅: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探梅赏梅须及时。过早,含苞未放;迟了落英缤纷。古人认为“花是将开未开好”,即以梅花含苞欲放之时为佳。梅花以“

惊蛰”为候,一般以惊蛰前后10天为春梅探赏的最佳时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