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理工大學「絲路源點,築夢鄉村」社會實踐團走進西北聯大舊址

陕西理工大学“丝路源点,筑梦乡村”社会实践团走进西北联大旧址

與留守兒童做遊戲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在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進程中為基層鄉村帶去服務、貢獻智慧、促進發展。7月20日,陝西理工大學“絲路源點 築夢鄉村”社會實踐團啟程走進西北聯大舊址所在地——城固縣董家營鎮古路壩村開展“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陕西理工大学“丝路源点,筑梦乡村”社会实践团走进西北联大旧址

在西北聯大辦學舊址——古路壩天主教堂調研

古路壩與華西壩、沙坪壩成為抗戰時期全國著名的“三壩”,古路壩至今保留著西北聯大辦學舊址——古路壩天主教堂,是在抗戰烽火中保存了中國高等教育的優秀火種,在中國文化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陕西理工大学“丝路源点,筑梦乡村”社会实践团走进西北联大旧址

與留守兒童談心

村幹部與教堂主事為實踐團成員深入講解了古路壩村的發展歷史與西北聯大在此辦學的輝煌歷程。在與他們的交流中,實踐團每位成員內心觸動、受益匪淺。淳樸的民風和“興學救國”的精神也激勵著每一位成員。大家紛紛表示,在之後的實踐中定當紮根基層,做好服務,圓滿完成調研任務,為農村基層文化的建設與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陕西理工大学“丝路源点,筑梦乡村”社会实践团走进西北联大旧址

關愛留守老人

7月22日實踐團在古路壩村對村民生活情況、留守兒童基本情況、三留老人的家庭情況以及村裡的鄉村文化建設發展情況,開展了入戶調研。古路壩村地理位置偏僻,有1880餘人共計575戶,其中留守兒童十幾人,其餘多被父母外出帶走。貧困戶180戶,多以務農為主,孤寡老人和病患佔多數。青壯年常年外出務工,留下老人孩子在家,導致當地留守兒童居多,孩子們缺少父母的陪伴。走訪的過程中也發現,這裡的屋舍相互之間離的較遠,暑期大多數孩子都沒有計劃安排,爺爺奶奶們還要務農,孩子們處於缺少管理的狀態,這樣既荒廢了孩子們的暑期學習,也存在很多的安全隱患。

陕西理工大学“丝路源点,筑梦乡村”社会实践团走进西北联大旧址

與留守兒童做遊戲

針對以上問題,實踐團在村婦女主任的帶領下,走進了幾戶有代表性的留守兒童家庭對他們進行了深度訪談,在與其中一個留守兒童交談的同時,她提到因為自己容貌導致不受同班孩子的喜歡,在得知她優異的成績以後,實踐團心理專業的同學對其進行心理輔導,用自身經歷引導她,為她在建立陽光,自信的心態。並告訴她:自信上進的女生最美麗。隨著交流的深入,孩子的臉上也綻開了笑容。

陕西理工大学“丝路源点,筑梦乡村”社会实践团走进西北联大旧址

陝西理工大學“絲路源點,築夢鄉村”社會實踐團走進西北聯大舊址

此次實踐活動為期半個月,主要圍繞“脫貧攻堅、關愛留守人員、傳承紅色文化、助力鄉村人才振興、促進文明鄉村建設”等方面展開調研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