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产生—创始人释迦牟尼

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影响深远,佛教发源于古代印度,创始人是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原姓乔达摩,原名悉达多,公元前565年出生于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国(尼泊尔境内),他是释迦族的贵族净饭王的后代。释迦牟尼是人们对他的敬称,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
佛教的产生—创始人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十六岁就结婚了,一直过着富裕的生活,由于他生性善良,经常看到人们的生、老、病、死的痛苦,不满意当时婆罗门教的神权统治,二十九岁那年,他舍弃王族生活,离家出走,寻找解除人生痛苦的方法。
佛教的产生—创始人释迦牟尼

婆罗门教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等级森严,把人分为四个等级的姓氏,施行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的种姓制度。婆罗门是掌握神权的祭司;刹帝利是掌握军事、政权的贵族;吠舍是从事农业和工商业的平民;首陀罗是奴隶。

公元前六世纪,古印度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恒河中下游出现了繁华的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贵族的政治权利和工商阶层的经济实力大增,他们对婆罗门教的统治不满,阶级矛盾尖锐,释迦牟尼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立的佛教。

释迦牟尼离家出走后,在印度北部的山区森林的一棵佛陀伽耶萨提树下双足交叠而坐,感悟人生的生、老、病、死,修行七年,终于大彻大悟,开始创立佛教。
佛教的产生—创始人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后,云游印度中部各地,宣扬佛法,开始长达四十五年的传教生活。佛教的教义核心是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苦谛是说人生所经历的生、老、病、死等,都是痛苦;集谛是说一切痛苦的原因,在于人的欲望;灭谛是说要消除痛苦,就要先消除人的一切欲望,达到涅槃的境界,也就是不生不灭;道谛是说想要达到涅槃的境界,需要修行,思想上要与外界隔绝。

释迦牟尼反对种姓制度,主张众生平等,认为每个人在修行上都是平等的,不需要婆罗门教的教导。
佛教的产生—创始人释迦牟尼

但是,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只是反映了贵族和工商阶层的需求。他所教导的人生痛苦,并不包括阶级压迫的痛苦;他要求众生平等,但并不要求废除种姓制度,只是想把代表贵族阶层的刹帝利种姓提高到第一位,让婆罗门处于第二位,为刹帝利服务。

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吸取了婆罗门教的一些内容,比如关于生死轮回的说法,行善则下辈子享福,作恶则下辈子吃苦。由于佛教符合贵族和工商阶层的要求,众生平等的口号,也吸引了劳动人民,因此佛教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佛教的产生—创始人释迦牟尼

公元前485年,释迦牟尼已经八十岁了,他从王舍城出发传教,因病死于拘尸那城,但是佛教已经广泛传播开来,后来,被很多国家统治阶层利用,传入中国、日本和亚洲的东南亚地区,成为世界第三大宗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