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了!高通放棄收購NXP,20億美元解約費、300億美元回購

集微網7月26日報道(記者 張軼群)經過了一年多時間的審核,高通收購恩智浦的交易最終沒能等來中國監管機構的一紙批文。

這意味著這起歷經21個月,金額高達440億美元,半導體行業迄今最大規模的併購案以失敗告終。高通方面宣佈了這一結果。

貿易戰美方不斷加碼導致交易流產

按照高通與恩智浦此前的協議,截止日期為北京時間7月26日中午11:59,如果在此前得不到中國監管機構審批通過的結果,該交易將宣告終止。高通需要在此後的9個小時內,支付給恩智浦20億美元的解約費用。

2016年10月,高通宣佈380億美元收購恩智浦,約合每股110美元,期間因抵禦博通的惡意收購,今年2月,高通提高對恩智浦的報價至每股127美元,總計達440億美元。

高通收購恩智浦的交易是目前半導體行業最大規模的併購,恩智浦被視為構築未來高通帝國的一塊重要拼圖。若成功,合併後的高通將成為繼三星、英特爾之後的全球第三大半導體廠商。

恩智浦在汽車電子、微控制器、傳感器、射頻、電源等領域的深厚積累,廣泛的產品線和知識產權會有力支撐高通在車聯網、物聯網等領域的戰略佈局,同時減少在智能手機業務上的依賴以及由此帶來的潛在風險。

這筆交易的達成,需要獲得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9個反壟斷機構的許可。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高通一直在等待最後一個市場區域——中國的審批結果。

從程序上而言,中國反壟斷機構的審核週期在6個月(180天),但對於高通恩智浦的交易,據集微網瞭解,自去年4月高通向中國商務部提出申請以來,已三次重新提報材料,該併購案也成為近年來中國反壟斷機構首次使用兩個180天期限仍沒有審核完成的案例。

該交易在等待中國監管機構審批結果的一過程中曾一度出現曙光,高通方面也一再表示出樂觀的態度,但此後美國方面挑起的中美貿易戰以及中興事件又讓結果蒙上陰影,有分析稱中國方面將對該交易的審核作為反制美國的籌碼。

在上個月有外媒報道稱,中國監管機構已經清除了監管層面的障礙,但相信近期美國在對華關稅政策上的不斷加碼,最終導致了這一交易的流產。

急需重回成長軌道 高通的“B計劃”

對於高通而言,錯過恩智浦這個近年來最為優質的一塊“標的”將會十分遺憾。這在一定程度上將減慢高通未來的轉型進程。但高通認為,儘管沒能最終完成收購,但憑藉在創新方面技術優勢以及對於未來明確的戰略規劃,高通的轉型仍將會成功。

當下,高通在5G、AI等與智能手機業務相關業務之外,正不斷拓展其多元化的業務版圖,在移動計算(XR、移動PC)、物聯網(消費物聯網、工業物聯網)、自動駕駛等新興業務領域積極進行佈局。

2017財年,高通的收入為165億美元。其中,30億美元來自移動以外的業務部門,僅佔總業務的18%。不過,非移動業務收入增長迅速,2017年數據較2016年增長25%,較2015年增長75%。高通希望未來移動業務與非移動業務各自達到一半營收的比重。

此次收購失敗後,高通將投入300億美元回購股份,提升股價。在經歷了博通惡意收購以及恩智浦收購未成之後,高通需要提振股東的信心。同時,也不排除未來高通繼續尋找優質標的進行收購的可能。

高通今日發佈的2018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高通第三財季淨利潤為1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9億美元增長41%;營收為5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4億美元增長4%。

其中高通CDMA技術集團(QCT)第三財季營收為40.87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的40.52億美元相比增長1%,與上一財季的38.97億美元相比增長5%。高通技術授權集團(QTL)第三財季營收為14.65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的11.72億美元相比增長25%,與上一財季的12.60億美元相比增長16%。

高通需要兌現對股東的業績承諾。此前高通曾表示,如果博通收購不成功,2019年財年的營收增長60%,利潤增長100%。

目前,高通正在應對包括韓國、歐盟等多地反壟斷機構的調查,還身陷與重要客戶蘋果的訴訟,在今日的財報電話會議上,高通方便已經表示,今年新款的iPhone產品中,蘋果將只採用英特爾的基帶芯片,這意味著高通幾乎失去了蘋果這一重要客戶。

此外,高通還在實施10億美元的成本縮減計劃,未來一段時期,高通仍需面對來自多方面的挑戰。

在這21個月期間,高通和恩智浦雙方都因漫長的等待而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潛在的商業機會,很多業務因此停滯,以及來自競爭對手的挑戰。而交易的終止,會讓雙方更加專注於未來業務的拓展。

特別對於高通而言,需要重新迴歸成長軌道,重塑外界對於高通的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