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 GitHub 卻引發“賬號遷徙潮”,微軟擁抱開源難獲社區信任

過去曾有段不短的時間,微軟將自由軟件視為仇敵,不僅伸入黑手汙染相關源代碼,藉此植入微軟知識產權陷阱或破壞其生態,甚至還曾收買政客,直接對政府單位施壓。

而 6 月初,微軟以 75 億美元的天價收購全世界最大的開源平臺 GitHub ,雖然很大程度是為了向開源社群示好,同時也要推動新一代 Windows on Arm 應用生態的開發,但過去微軟的作為仍深植人心,因此收購行動很自然的被認為居心不良,廣大的開源社群使用者也紛紛發起了抵制的行動。

收購 GitHub 卻引發“賬號遷徙潮”,微軟擁抱開源難獲社區信任

圖 | 微軟對開源社群示好 (圖源:NAVIN RIYAZ)

GitHub 是全球最大的開發者社交平臺,微軟以維持自主性說服 GitHub 出嫁

自2008年4月上線的GitHub,根據統計,截至今年 3 月份,其用戶數量達 2800 萬,併為以 Java、Python 和 C++ 等編程語言開發的軟件託管了 8000 萬個源代碼存儲庫;NASA 等公共機構,以及 Google、蘋果、亞馬遜等大型科技公司也均在 GitHub 上有業務。

而相較其源代碼分享與代管、分享功能,GitHub 更像是“開發者的社交平臺”,不僅人氣旺,吸金效果更是一流。GitHub 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三種:代碼託管服務、數據沉澱和雲存儲、以及企業獵頭招聘社區。創辦人克里斯·萬斯特拉斯(Chris Wanstrath)曾表示,每年光訂閱的收入就能超過2億美元,其中更有超過 1.1 億美元來自企業服務營收

GitHub之所以在數個買家中間選擇微軟,一方面是微軟的出價有競爭力,另一方面也與納德拉對開源社區的支持有關。

據 CNBC 報道,就在交易敲定前幾周,谷歌也在與 GitHub 談判,但最終沒能成交,知情人士稱這表明微軟出價更高。另外一位參與此次交易的人士透露,微軟出價高達 GitHub 年營收的 25 倍,換言之,GitHub 的實際年營收可能在3億美元左右。

更早被微軟收購的 LinkedIn 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獨立,對於 GitHub 來說是個不錯的先例。不過,現任 CEO 確認,GitHub 最終將成為微軟產品部門的一部分。

收購 GitHub 卻引發“賬號遷徙潮”,微軟擁抱開源難獲社區信任

圖 | LinkedIn CEO Jeff Weiner, 微軟 CEO Satya Nadella,和 LinkedIn 創始人Reid Hoffman(圖源:wired)

微軟收購 GitHub 是為了增加對開發者的吸引力

其實收購 GitHub 對微軟而言,已經是不得不做的選擇。

這要從微軟的軟件生態說起。微軟有兩種軟件體系,一種是傳統的應用程序,也就是標準的 X86/X64 應用程序,可在標準桌面環境下進行操作,基本上只兼容傳統 X86 處理器。而另一種應用程序,則是 UWP ,也就是 windows 10 的通用應用程序。通用應用可以跨平臺,在各種設備上使用統一的佈局設計、統一的功能交互等,速度更快,架構更新,帶給用戶更加統一的使用體驗。

其實,微軟一直想要擴大自己的平臺基礎,並通過 UWP 軟件的引入,來解決不同架構處理器之間的應用兼容問題。然而初代 Windows on Arm 架構因性能羸弱,銷售狀況不佳,加上當初的 Windows 8 操作系統的使用體驗奇差無比,開發者對 UWP 應用的開發也缺失興趣。

初代 Windows on Arm 失敗,而如今 Windows on Arm又捲土重來,高通也積極配合微軟推出更高性能的 Snapdragon 850 芯片,通過硬件性能的大幅強化來改善使用體驗,但關鍵的環節,也就是能原生支持 Arm 架構的 UWP 應用仍然少之又少

截至目前為止,即便推出已有數年之久,UWP 應用可能僅有數萬款左右,而微軟也因為應用數量過少,選擇不再公開相關的數量統計,避免自曝其短。相比之下,Android 平臺或 iOS 平臺的原生應用都有近百萬的數量,落差極大。Windows 10 PC 用戶雖然有數億的規模,但多數用戶仍舊習慣使用傳統X86原生程序,亦使得 UWP 應用的推廣極為困難。

但如果要把 Windows 推廣到其他如Arm之類的處理器平臺上,UWP 應用是未來必走的一步。為加速 UWP 應用程序發展,微軟不僅提出開發獎金鼓勵開發者投入開發相關 UWP 應用,而且在關閉自有的源代碼代管平臺 CodePlex 之後,為了配合 2018 年 Arm 架構重返 Windows 的計劃,要讓開發者有更好的源碼代管服務,毅然決然收購GitHub這個全球最大的開放源碼代管平臺。這一舉動不僅鼓勵開發者開發UWP應用,更是對開源社群示好,以期徹底改變過去微軟對開源生態自私自利、且極不友善的既定印象。

但目前看起來,開源社群對微軟仍不諒解,在確定微軟將收購 GitHub 之後,紛紛發起抵制行動,但為何微軟這麼不受開源社群歡迎?

開源社群厭惡微軟始於鮑爾默的偏執

另外,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道,微軟在 2001 年便影響美國國防部關於開源軟件的報告、設立全球遊說團體阻止各國政府偏好開源軟件的立法;同時該公司也請出多位國會議員要求新成立的“美國國土安全部”不要贊助部分開放源代碼軟件的研究。

然而極為反對自由軟件與開放源代碼的微軟,卻曾被揪出當初微軟電郵服務 Hotmail 所使用的系統使用的就是開放的 BSD 源代碼,一時之間,微軟如過街老鼠,成為開源社區公敵。

而微軟另一個令人詬病的地方,是竄改 Java 的許多指令與接口,創造出具有微軟特色、不兼容標準 Java 虛擬機的 JVM,後來 Java 原始知識產權的擁有者 Sun 公司對微軟提出控訴,控告其非法修改 Java 源代碼,結果是微軟認輸和解,並徹底停止相關自有 JVM 的開發。

這種一邊詆譭開源社區,一邊又享受開源成果,甚至還篡改原始開源兼容精神的作法,讓微軟在開源社區的風評一直非常低迷。

徹底擁抱開源仍難獲社群信任,GitHub確定被收購後用戶爆出走潮

而鮑爾默離職,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上任後,微軟改變過去的作法,轉而擁抱開源社區,不僅貢獻龐大的源代碼,更開放PowerShell、Visual Studio Code和Microsoft Edge Java引擎 ,以及.NET 開發工具與深度學系工具包CNTK。微軟還與Canonical合作將Ubuntu引入Windows 10,並加入當初鮑爾默口中的最大毒瘤之一:Linux 基金會。

收購 GitHub 卻引發“賬號遷徙潮”,微軟擁抱開源難獲社區信任

圖 | 微軟加入 Linux 基金會 (圖源:Techcrunch)

自從四年前納德拉出任 CEO 以來,微軟在其帶領下一貫支持開源軟件、擁抱程序員工具,希望在第三方開發者群體中間重塑形象,獲得他們的信任。

然而,這並沒有明顯改善微軟在開源社區的評價畢竟大多數人認為微軟的開源目的是尋求社群之力來改善自家封閉軟件的數量與生態經營,是為了商業上的需求而開源,並非真心信任開源模式。

雖然微軟方面強調,GitHub 今後的運營會保持原有風格,以開發者至上,保持獨立運作。但大批對開源精神有著極高堅持的開發者仍深恐微軟伸入黑手,染指開發者的心血並無償佔為己用,因此積極為自己的項目另尋新家。雖然目前微軟還沒有準備開始提高費用並掠奪數據的跡象,但對一個以分散化為傲的社區擁有絕對的所有權,讓許多開發者難以接受。

知名的比特幣核心開發者 Wladimir van der Laan 更直接發表評論,表示BTC存儲庫應該轉移其他代管平臺。

GitHub 最大的競爭者 GitLab 則是趁機推出”搬家優惠項目”,只要原本四分之一的價格,就可享受一整年的源代碼代管服務,但前提是要在太平洋時間 6 月 6 日晚上 12 點前,從自己的 Twitter 賬號發一篇包含 #movingtogitlab 的文章,並將文章鏈接發送給 Gitlab 。該公司收件後,便會將相關文件發送給使用者。而開發者需在 6 月 30 日,完成遷移訂單。

收購 GitHub 卻引發“賬號遷徙潮”,微軟擁抱開源難獲社區信任

圖|數據遷移至GitLab的需求目前仍無止息跡象。

截至目前為止,GitLab因這波搬家潮迎來了遠多於平日10倍以上的源代碼庫遷移請求,該公司也表示已經準備擴充系統規模,好安置這些逃難而來的源代碼難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