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于丹事件,来谈谈我们如何做观众

从于丹事件,来谈谈我们如何做观众

好像是一夜之间,于丹红遍了大江南北,她的讲座座无虚席,掌声雷动,余音绕梁。雷声尚不绝于耳,于丹又遭遇了喝倒彩。冰火两重天,然而于丹还只能是安格于丹,欢呼和笑脸,嘲笑与讥讽,似乎都是一瞬间。

喝彩声把于丹捧上了天,那一时期,于丹著作颇丰,讲座甚多,奖品、奖状和荣誉以扑山倒海之势,像追星族的欢呼,一浪高过一浪,向于丹追逐而来,这些都是我们观众送去的。

于丹成了名人,成了红人,成了星,成了腕。

于是,多少崇拜?多少阿谀?恐怕谁也说不清楚。

于丹身陷大家名门,享受了女王一般的追捧。人非圣人,在各种阿谀奉承之下,能保持清醒的简直不是人,于丹是个正常人。不要说于丹,平时相处关系挺好的一班铁哥们,个中谁当了点小官之后,被周围的喽啰一忽悠,这哥们放屁都是无比正确的时候,他还能听得进去你的意见吗?

有人说,都是当面马屁,背后放屁。

监狱里的那些高官,曾经也是前呼后拥,风光无限吧?那时候的他就没问题吗?一旦归为囚犯,世态又炎凉赛扇。

我们中国人很有意思,当面一套,背后一刀,这样的观众或者说“朋友”并不是少数。

我们整个的群体为什么没有冷静地分析和思考呢?

大家说好的时候,“我”一定要比大家说的更好;大家说不好的时候,“我”一定要比大家说的更加不好!

“我”可以锦上添花,“我”也可以落井下石。

我是个这样的多面手,却没人指责,为什么?

因为“我”是群众,“我”是多数!

至于为什么捧?为什么杀?其实大多数看客是不甚懂得,只是从众而已。

平心而论,于丹在普及传统文化方面真的一无是处吗?毒舌老梁批评被观众称之为“入骨三寸、体无完肤”!文化的解读和认知,都是有个人属性的,这不可否认。周汝昌一代红学大佬,硬是在宝玉的婚姻问题上犯了和宝妈一样的毛病,不过是对象不同,非得安排史湘云做宝二奶奶,并且言之灼灼说就是脂砚斋。

这个观点,又有几人能认同?

于丹的路子走的本来是普及工作,错在不该去什么名牌大学露脸,那是做学术的地方。

于丹的观点代表不了学术界的观点,这很正常。

但是于丹被大家捧坏了,她就有了错误的认识,她就说了一句“我代表大家……”大家不乐意了,说你代表不了我们,然后被轰下台了。

于是,北大一场好端端的昆曲艺术家演唱会,硬生生成了于丹的滑铁卢!于丹你不是昆曲行家啊,你去那儿做什么?邀请也不能去,要学会拒绝!

比如《红楼梦》里的龄官,不是自己的戏,皇妃娘娘说了人家也不唱,这叫职业尊严!当然,这或许是于老师一时心软或者说面薄,接受了不该接受的邀请。名人难做啊,如果不接受邀请,或许又有人说于丹拿大呢?谁知道呀!

可是,我们观众呢?咱不要一边倒好不好?于老师这个场合出来的不对,不代表就此否定她一切吧?于是,她还真被否定了,当然受伤最重的是她讲的《论语》。

老梁很不厚道地把人家抖肩膀的动作都给挖掘了出来,其实讲得好与不好,与啥动作根本没有关系,反正看不顺眼了,你就啥都不对了!然后说到“没用的真理”、“无比正确的真理”,说于丹讲了一大堆废话。试问,于老师站在那儿不讲真理讲谬误吗?梁老师?还有就是华丽的排比句,讽刺挖苦的一塌糊涂,换个角度来说,人家口才好,言辞好,有问题吗?哪个演讲者没有华丽的语言和与之相配合的肢体动作?

声明下,我不是于丹的粉丝,我也几乎没听过她任何一场讲座,但如果批评她作为北师大的博导如此浅白无知,是无论如何说不过去的。

有些学识,有些见识,可能不足以达到星的高度,或者说“才不配星位”,但比普通老百姓而言,人家还得算学识渊博吧?实在没有必要一棍子捣入烂泥里。

啰嗦了半天,小编的意思就是我们应该好好吃瓜,不要盲目追随,也不要盲目落石,遇事有思考有分析,反驳也要有礼貌有品味,不要盲捧,也不要盲摔!


作者冷眼观人,自由撰稿人,平台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