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朱的書已經失傳,古時還有哪些文獻內容反映了他的思想主張呢?

當年青山


作為請教老子的,楊朱無疑是在老子面前最有地位的。在《莊子》中,有關楊朱的部分在內篇,有關孔子的部分在外篇。兩者在莊子心中的地位,一目瞭然。

楊朱思想被稱之為“中國的人權宣言”,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中獨樹一幟。以關心民眾論,楊朱排第一,沒人敢排第二。

人們熟知的“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為”是孟子對楊朱思想的評價。楊朱的原文是:“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很顯然,孟子對楊朱思想的評價是斷章取義。較為完整的字面理解,應該是“損一毛有利於天下,不給;全天下交給某一個人,不行。”引申來說。能損一毛就能損一皮,能損一肉就能損一肢、損一命。國家是由每一個活生生的人組成的,今天犧牲一個人,明天犧牲部分人,最終犧牲的是所有人,還有國家嘛?國家是所有人共同的國家,維繫者所有人的生命和利益,不能把整個國家的命運託付給某一個人(反對獨裁)。

楊朱雖然稱之為學派,但卻只是孤家寡人一個。孟子曰:“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孤家寡人的楊朱,卻實實在在的威脅到了儒家。被儒家視為威脅的,是什麼下場?少正卯、商鞅就是例證。楊朱自然也不會例外。

但是,楊朱思想的光輝,卻是無法掩蓋的。楊朱的著作消失了,但是被別人整篇引用的卻不在少數。比如《呂氏春秋》就基本全篇的引用了楊朱的《情慾》一文。我有新版的《楊朱》,系近代人收集整理。分享這篇《情慾》,供網友們賞析。


《情慾》

--------楊朱

天生人而使有貪有欲,欲有情,情有節。聖人修節以止欲,故不過行其情也。故耳之慾五聲,目之慾五色,口之慾五味,情也。此三者,貴賤愚智賢不肖欲之如一,雖神農黃帝,其與桀紂同。聖人所以異者,得其情也。由貴生動,則得其情矣。不由貴生動,則失其情矣。此二者,死生存亡之本也。俗主虧情,故每動為亡敗。耳不可贍,目不可厭,口不可滿,身盡府種,筋骨沉滯,血脈壅塞,九竅寥寥,曲失其宜,雖有彭祖,猶不能為也。其於物也,不可得之為欲,不可足之為求,大失生本。民人怨謗,又樹大讎。意氣易動,蹻然不固。矜勢好智,胸中欺詐。德義之緩,邪利之急。身以困窮,雖後悔之,尚將奚及。巧佞之近,端直之遠,國家之危,悔前之過,猶不可反。聞言而驚,不得所由,百病怒起,亂難時至。以此君人,為身大憂,耳不樂聲,目不樂色,口不甘味,與死無擇。古人得道者,生以壽長。聲色滋味,能久樂之。奚故論早定也。論早定,則知早嗇。知早嗇,則精不竭。秋早寒,則冬必暖矣。春多雨,則夏必旱矣。天地不能兩,而況於人類乎?人之與天地也同,萬物之形雖異,其情一體也。故古之治身與天下者,必法天地也。尊酌者眾,則速盡。萬物之酌大貴之生者眾矣,故大貴之生常速盡。非徒萬物酌之也,有損其生,以資天下之人,而終不自知。功雖成乎外,而生虧乎內。耳不可以聽,目不可以視,口不可以食,胸中大擾,妄言想見,臨死之上,顛倒驚懼,不知所為。用心如此,豈不悲哉?世人之事君者,皆以孫叔敖之遇荊莊王為幸。自有道論之,則不然,此荊國之幸。荊莊王好周遊田獵,馳騁弋射,歡樂無遺,盡傅其境內之勞,與諸侯之憂於孫叔敖。孫叔敖日夜不息,不得以便生為故。故使莊王功績著乎竹帛,傳乎後世。

滄桑短笛


楊朱主張“輕物重生”,“一毛不拔”,楊朱之學輕物重生,注重保全自己,“一毛不拔”是講個人利益不能侵犯,如果每個人的個人利益都得到保護,國家必然大治。



《列子》中的《楊朱篇》是魏晉人所作,楊朱學說當時雖然很盛,但是後來言之者很少,後人研究楊朱思想都是來自其他的著作。

1 《呂氏春秋》

《呂氏春秋》是雜家之書,不是稱於一人之手,是有呂不韋的門客所編寫,這本雜家書,有儒家,道家多家思想等等,其中以儒家為主。《呂氏春秋》中“陽生貴己”,這就是楊朱的思想。

2 《淮南子》

《淮南子》也是雜家之術,“招致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作為內書二十一篇,外書甚眾”,此書雖是雜家,以道家思想為主。《淮南子》“全生保真,不以物累形,楊子之所立也,而孟子非之”,這本書裡也反映了楊朱的思想。



3 《孟子》

孟子“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楊朱和墨子是當時儒家的大敵,孟子為了批評楊朱,記載了楊朱的思想。“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4 《韓非子》

韓非子也記載了楊朱的思想“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脛一毛。世主必從而禮之,貴其智而高其行,以為輕物重生之士也”。



《老子》《莊子》,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楊朱的學說,楊朱主張“隱”“避”來“貴己,重生”,老子通過“道”,宇宙間變化的規則來“沒身不殆”,莊子“吾所以有大患,為吾有身”,莊子齊死生,同人我。楊朱,老子,莊子是道家思想三階段。


我是一個小書蟲


楊朱,謎一樣的人物。

第一,楊朱是哪裡人。

據說,他是戰國初期魏國人。古時“楊”、“陽”通假,楊朱亦稱陽子、陽子居、陽生。“陽”姓為“姬”姓後裔,居於魏。

第二,他的生卒年代。

通常介紹,楊朱為戰國初期哲學家,生卒不詳。可參考的是——莊子說,楊朱和老子對過話;孟子說,楊朱與墨翟意見不合——可見,楊朱或於老子在世時成年,且與墨子同時。

孔子說他拜見過老子,“至聖先師”大約不會說假話。他生於前551,卒於前479。有人考證,說老子逝於前471,應該出入不大。墨子生卒年為前476-前390。這樣推算,楊朱生卒當為前500-前400之間。春秋戰國的分界是前475年。這樣說,楊朱為戰國初期哲學家當不錯。

第三,楊朱有沒有著作

有人說,楊朱著有,或者由弟子編有《楊子》一書。東晉時張湛的《列子注》也這麼說。關於張湛和他的書後面細講。

但一般認為,楊朱沒有著述留世——他同時和稍後的人,如莊子、孟子、荀子等等,都沒提到;司馬遷如果看到了,會寫上一筆的,然而沒有;《漢書.藝文志》是起到了類書的重要作用的,對所有能蒐羅到的史籍文獻,都會有所記載,但是也沒有。

魯迅有個說法——楊朱無書——有了書,就會對他人產生影響,這是和他的哲學主張相沖突的。這個說法有一定道理。

據說楊朱是有弟子的——孟季子、子華子、詹子等。《孟子》一書中,記載了他的徒弟告子和孟季子的對話;《莊子》、《呂氏春秋》記載了子華子,據說他是中國最早提倡養生的人;《列子.湯問.第八》裡提到了詹子,名詹何,亦被認為是戰國時期的哲學家。

第四,張湛的《列子注》。

《列子》這部書是真實存在的,成書於戰國時期,作者列禦寇。《莊子》記載了他。《漢書.藝文志》收錄《列子》八篇。

張湛,東晉玄學家、養生學家,官至中書侍郎、光祿勳。著有《莊子注》、《文子注》、《列子注》等,《列子注》是其主要著作。 張湛在《列子注》中,加入了《楊朱篇》,亦稱《楊子》,內容為十五篇,分別講述了十五個寓言故事。張湛自己講,他發現了《列子》的古本,所以作了補充。

最早對張湛的《列子注》提出疑義的,是唐代的柳宗元。後來,宋代大儒朱熹也表示了質疑。後人不信任張湛的《列子》,基本源於此。

以今人的眼光看來,張湛的《列子》,內容上,與他自己的主張和觀點過於相似,語言和敘事風格上,又比戰國時期“現代”了一些,“造假”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第五,記錄楊朱的文獻有哪些。

以下史籍,記述了楊朱的言行——《孟子》、《莊子》、《韓非子》、《荀子》、《呂氏春秋》、劉安的《淮南子》、劉向的《說苑》、揚雄的《揚子法言》等。

人們提到楊朱,一般會引用《孟子》的話。其實,談到楊朱最多的是《莊子》。

列出一些相關篇目,有興趣者可自行查閱——《孟子.滕文公》、《孟子.盡心》、《莊子.應帝王》、《莊子.駢姆》.《莊子.胠篋》、《莊子.山木》、《莊子.天下》、《莊子.徐無鬼》、《莊子.寓言》、《荀子.王霸》、《韓非子.顯學》、《韓非子.說林》、《韓非子·六反》、《呂氏春秋·不二》、《淮南子·氾論訓》、《淮南子·說林訓》、《淮南子·俶真訓》、《說苑·政理》、《說苑·權謀》、《揚子法言·五百》,等等。

第六,關於楊朱的主要思想主張

鑑於楊朱的“神秘性”,現在通常說他主張“貴生”、“重己”,“不以物累形”,應該是大致差不離兒的。

孟子抨擊他“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或許有些言重,但就楊朱所主張的本質,並不為過——至少,他與墨子的兼愛思想是相對立的。 有人說,楊朱屬於道家,甚至說是老莊的前輩,應該不準確。

我個人的看法是,楊朱是歷史上的一個不一般的人物,但並不是很重要很有影響的人物,不然,他的思想不會流傳不下來。在網上看到一些為楊朱鳴不平的文章,倒是認為沒有太大必——一個兩千多年前連說也說不清的人,翻騰這個舊賬意義應該不很大吧——僅是一家之言。

(圖片來自網絡)


一老沈一


楊朱的書確實沒有完整資料了。雖然《列子》有《楊朱篇》專題故事。但是被有些學者懷疑是偽造的。因為,先秦可信的文獻勾勒出的楊子是個不重名利享受只重命的人,並不像列子裡說的那樣極端地縱慾縱情。

楊朱的思想簡單說就是“惜命和輕利”

。很多道家著作都有其思想的縮影:

例如道家聖經《道德經》中說“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

(意思是:好的名聲和自身性命比較,誰比較親切?自身性命和財務比較,誰比較重要?答案不言而喻)

道家名著《莊子》

中說“堯要把天下讓給道家的一個隱者許由。許由說,你都治理好了天下,我卻要代替你,享受治國安天下的名聲,這對於我來說沒有任何意義。”接著許由打了個比方,說鷦鷯鳥築巢在山林深處,也只需要一個巢;鼴鼠去河邊喝水充飢,也只需要飽肚子就夠了。用動物比喻道家的隱者“惜命輕利”即使天下白送,他也不要。因為道家的人只想簡簡單單做個安靜的沒男人,每天吃飽穿暖,沒有戰火的煩惱和人際勾心鬥角就好。至於天下,誰愛要誰拿去得了。

淮南王劉安的心血之作《淮南子》也說“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楊朱之所立也。

意思是,楊朱只想做一個真性情的人,不想被這些責任,壓力等破事拖累。

呂不韋命門客編撰的先秦雜家“百科全書”《呂氏春秋》也有關於楊朱思想的記錄。

當年文化,當年歷史,聽當年青山娓娓道來!歡迎朋友們交流和關注!


當年青山


楊朱繼承並極端的發揚了老子思想。所以在儒家勢大之時,並沒有有利的抨擊,反而對同為道家出身的墨家進取精神予以反對。才造成了日後儒家獨大的兩千多年禁錮思想。

不能說楊朱的思想不正確,就像老子一樣,正確但沒有與時俱進。所以沒有阻止儒家的力量而遁道,是造成華夏正統古之道術消失的原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