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臨聚氨酯行業「華峯之巔」華峯集團董事局主席尤小平獲評「全國優秀企業家」

2018-07-25 18:52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黃麗雲

登临聚氨酯行业“华峰之巅”华峰集团董事局主席尤小平获评“全国优秀企业家”

日前,經瑞安市企業家協會推薦,華峰集團董事局主席尤小平於6月榮獲全國優秀企業家稱號。

尤小平是華峰集團的“掌舵人”,作為一名傑出“溫商”,一名“新溫州模式”的典型代表,在他的帶領下,華峰早在20年前就獨闢蹊徑進入“石化”領域,把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低端產品小廠“華麗轉身”到化工新材料領域,把一個註冊資本只有50萬元的“小舢板”企業,發展成為一個下轄45家全資及控股公司且擁有兩家上市公司的企業集團和一個資產過354億元、產業遍及全國11個省市、產品銷往近100個國家與地區的聚氨酯製品“航母”企業。

在尤小平看來,華峰打造聚氨酯製品王國,登臨聚氨酯行業之巔,離不開對品質的堅持,對人才的尊重,以及對社會的責任擔當。

“品質革命”:獨佔市場鰲頭的根本

“製造強國的競爭,不僅表現為數量和規模的競爭,更表現為質量與品牌的競爭。”尤小平的肺腑之言道出了自己對“質量”的獨特認識:“質量質量,質在量前,有質才能有量。品質上去了,品牌叫響了,才能佔領市場,形成有效供給。”

“十三五”以來,一場“品質革命”正在華峰展開,華峰加快走出一條以質量、技術、品牌、標準引領產業升級的新路子,向“中國製造”的標杆和價值鏈中高端邁進。

華峰的“品質革命”以科技進步為引擎。

華峰新材料公司開發的“高鐵減震墊用聚氨酯原液”所製成的高鐵墊片,完成滬寧城際K245上道試驗段的施工,通過半年的監測,順利通過了專家技術評審,獲得了上海鐵路局一等獎;華峰合成樹脂公司研發的“環保型革用聚氨酯樹脂”被浙江省列為“省級重點科技計劃項目”;華峰鋁業公司與上汽合作研發的電動汽車電池軟包合金材料目前也已進入客戶端測試階段……。

一項項新技術合奏出動人的創新進行曲。

與此同時,“華峰製造”的兩大系列產品獲得“浙江製造”認證,3家公司分別入選“全國第二批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與“全國第二批製造業單項冠軍產品”名單。

“快人一拍,贏在半步。”尤小平深刻認識到,一步領先,步步領先。企業技術領先必須要在“科技進步”上下功夫,加快產品向綠色化、差別化、高附加值和高品質升級,用過硬的“拳頭”產品提高市場話語權和樹立“華峰製造”的尊嚴。

新技術提供了質量提升的新契機。如果說工匠精神可以在現有的生產水平上,讓產品無限趨近質量的極致,那麼科技創新則可讓產品質量實現大跨度進步,甚至突破性飛躍。

近幾年來,華峰集團年均投入製造業銷售額3.5%以上的經費用於科技研發。截至2018年3月,華峰獲得國家授權專利258項,主導及參與國家行業標準制定91項,新增高附加值、高端應用型(原創性)新產品20餘項,新產品增加值佔營業額的比重達到50%以上。

華峰的“品質革命”以品質管理為支撐。“好的品質就是嚴管出來的。推進‘品質革命’,就是對品質的專注,對每一道工序的‘吹毛求疵’。”尤小平說,一些企業只顧眼前利益,以犧牲質量降低成本而追求利潤最大化,表面上看是“佔了便宜”,實際上是自掘墳墓的行為,是喪失客戶的信任和市場的認可。

華峰的“品質革命”以對標國際為瞄向。“有什麼樣的標準就有什麼樣的質量,只有高標準才有高質量。”尤小平在企業內部會議上多次表示。近幾年,華峰超纖公司在不斷提高市場佔有率的同時,加速了標準的編制發佈, 截至2017年底,華峰超纖主導及參與制定並實施了18項標準,其中2項國家標準,16項行業標準。

華峰的“品質革命”還以工匠精神為引領,並以服務型製造為突破。華峰將通過創新優化生產組織形式、運營管理方式和商業發展模式,不斷增加服務要素在投入和產出中的比重,從而實現以加工原料為主向“製造+服務”的轉型,從單純出售產品向出售“產品+服務”的轉變,實現價值提升。

人才團隊:托起華峰事業

“以資待天下有常之士,以望待天下非常之才,使二者各有所得,足以相推而不足以相礙。”是秦觀的《淮海集·官制上》上的一段話。

對照華峰“掌舵人”尤小平的用人思想完全可以用這段話來概括。尤小平知道在企業中,沒有絕對的最優秀的人才,而只有更需要和更合適的人才!

為此,華峰通過外部引進、內部培育和梯隊選拔來取得“有常之士”和“非常之才”這兩類人才,並且將他們放在最合適的崗位上,做到“賢者在位,能者在職”,使得“才得其序,績之業興”。

在人才引進方面,華峰拓寬人才引進渠道,採取校招、社招、網招、內部推薦和通過獵頭公司甄選等多種方式,擇優選聘人才,適度儲備人才。並綜合考慮人崗、區域以及價值觀的匹配性、適用性,不斷提高人才招聘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切實避免了“人才高消費”現象。

在人才培養方面,華峰一直遵循“在崗學習、集中培訓、知識管理”三大培訓機制,並通過傳幫帶、輪崗、項目歷練以及一系列針對性、系統性、實戰型的培訓促使人才快速成長,同時通過推進員工職業生涯管理,為員工設置多元化的職業發展通道,創造一個“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成長環境。

在人才使用方面,華峰以發揮各類人才作用為根本,通過創新人才選拔、使用及後備幹部選拔與競聘上崗等方式,在實踐中發現人才、造就人才。並始終堅持“以德為先,適者為才”的用人理念,樹立“抓人才就是抓發展,出人才就是出業績”的意識,把人才培養和產業發展結合起來,形成“人才支撐產業,產業聚集人才”的良性循環。

在一個人才大流動的時代,光憑藉一個口號或者僅憑較高的福利待遇來實現引進、留住人才這個目標幾乎是不可能的,而必須在平臺、福利、待遇、文化等各方面統籌兼顧。

多年來,華峰始終堅持把人才視為企業的“知本”與“資本”,堅持不斷創新人力資源管理和開發,完善內部分配和激勵機制,制定詳細的人才引進計劃、培養計劃、使用計劃、安居計劃和致富計劃,形成了進出有度、能上能下的人才使用和人才湧動、人才薈萃的格局。

一句話,華峰用事業造就人才、用環境凝聚人才、用機制激勵人才、用感情留住人才的舉措,打造了企業與員工的“責任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建設了一支支撐企業可持續發展及托起華峰事業向“千億”目標奮進的人才隊伍。

責任關懷:助力美麗化工建設

“企業社會責任並不是可做可不做的公益行為,也應該超越簡單的捐贈,它已經內化為企業重要的經營責任。安全、環保、節能不能簡單地視為外加的社會責任或法律要求,它能給企業帶來更強的競爭力和更大的利潤。這是尤小平對“責任關懷”理念最直觀的理解。

作為我國首批自願承諾實施責任關懷的民營企業之一,華峰集團自2006年起從點到面導入責任關懷以來,致力於走“高端、高質、高效”的發展道路。

為改善企業安全、環保、職業健康的表現,實現既要快速發展、又要碧水藍天的“發展與美麗同行”的目標,華峰自覺、自律地履行社會責任,積極推行“1+3”項目的“聯幫帶”模式和“滾雪球”效應,不僅將責任關懷理念逐級分解落實到企業及全員行動上,同時也把企業踐行責任關懷的做法經驗,傳遞給利益相關方,像蜜蜂一樣,既自身釀蜜,又為他人傳播花粉。

歷經10多年的學思踐行,如今,華峰通過以價值理念深度融合為要點,構建了責任關懷的理念體系、管理體系、實施標準和組織推進網絡;通過以“全員承諾、全員培訓、全員稽核、全員應急”為關鍵,樹立了人人參與、責任共擔的責任關懷意識,確保了事故發生第一時間能得到有效響應,並讓每一員工具備了責任關懷工作的能力素養及變一雙眼睛為眾多雙眼睛盯安全、環保。

在推進責任關懷行動的同時,華峰通過以清潔生產、循環利用為抓手,努力打造節能減排標杆、技術創新標杆和綠色園區標杆,實現了“三廢”全面達標排放,推動了企業及產業鏈綠色可持續發展。同時,通過以信息公開、社區溝通及在全國企業界對責任關懷的呼籲推廣等載體為支撐,改善了公眾“狼化工”的認知,重塑並傳播了“美麗化工”行業新形象。

多年來,致力於踐行責任關懷、擔綱綠色使命、打造美麗化工的華峰,現已逐步建立形成一套高於國家法律法規要求的且相對系統、相對成熟的具有自身特點的責任關懷管理體系,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責任關懷新路子。現園區廢水、廢氣已基本實現“零排放”,固廢利用率也達到99%以上,並取得了萬元產值能耗、水耗分別比國內清潔生產標準低45.2%和62.8%的好成績,達到行業國際先進水平。

華峰不斷提升的綠色環保、安全可靠、勇擔責任、美麗清新的企業新形象,獲得了業界及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與尊重。

如果說責任關懷是華峰打造美麗化工的一種載體,那麼以尤小平為首的慈善公益事業則是華峰發展企業、回報社會的一種責任體現。

此外,多年來,據不完全統計,華峰還為抗洪抗震救災、助學助教、扶貧濟困、植樹造林等捐贈了1億多元。2009年華峰被評為“中華慈善突出貢獻獎”。除了直接捐贈以外,尤小平還利用自己的聲譽和號召力,帶動更多的民營企業家為慈善事業出力。2010年為推動長江綠化,再現長江“一江碧水,兩岸青山”的美麗畫卷貢獻一份力量,華峰捐贈1000萬元用於長江沿岸的植樹造林。同年12月,華峰再次捐款1000萬元,用以打造“森林瑞安”,捐款當天,瑞安當地企業也紛紛響應,先後捐款達6000萬元。2013年,華峰又捐出1000萬元用於“五水共治”,打造美麗浙南水鄉。這三筆捐款,折射出華峰沉甸甸的“綠色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