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峰集團:用綠色產品撬動綠色升級

华峰集团:用绿色产品撬动绿色升级

曾經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將金魚放入水性聚氨酯樹脂,金魚可以暢遊如初。

如清水般環保的水性聚氨酯樹脂,可無毒無害地溶於水中,現被廣泛應用於合成革製造、紡織、塗料等領域,而華峰集團就是溫州市最早研發併產業化水性聚氨酯項目的企業之一。

曾幾何時,化工類企業困於環境汙染的桎梏中難以轉型提升。一方面是生態環保對化工類企業的生產要求越來越高,另一方面是市場倒逼著企業必須拿得出環保產品,方能留住消費者。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迫切的環保需求,華峰以“壯士斷腕”的魄力率先突圍,淘汰落後產能,研發環保產品,走上綠色轉型之路。而引領行業革命的水性聚氨酯樹脂,無疑是華峰最成功的嘗試之一。

從2012年開始,華峰通過在配方、工藝、設備等多方面的改進提升,對聚氨酯樹脂進行開拓創新。傳統的聚氨酯樹脂90%以上為溶劑型,有機溶劑含量佔70%左右,且大部分溶劑無法回收,對環境造成嚴重汙染。水性聚氨酯樹脂的研發成功,幾乎改變了化工及其下游產業的生產格局。這一研發成果不僅使華峰自身的產品更加環保,還推動下游產業製造工藝的綠色化改造,進而實現了相關產業鏈的可持續發展。

水性聚氨酯樹脂的研製投產,正是華峰多年來所秉持的“綠色發展”理念的核心體現:依靠技術創新,研發併產業化一系列綠色化產品項目,促進自身和全產業鏈的可持續發展。華峰堅信,以綠色產品為核心的綠色發展,會帶來企業在工藝、管理等方面全方位的綠色升級。

就在幾日前,華峰投資1000多萬元的廢液回紡生產線正式上線,對廢液的回收率達到90.3%。“這一生產線是在原有設備上的一次技術改造。在過去,我們需要支付一筆不小的費用來請第三方處理固廢,現在不僅節省了固廢處理的費用,還節約了原材料的開支。”華峰安全環保部經理朱少正介紹。

近三年,華峰對企業的環保改造可謂不遺餘力,累計投入15億元購置先進的環保技術裝備,保證三廢達標排放。在華峰瑞安總部園區,記者看到,華峰已建立中水回用系統,採用“厭氧+生物接觸氧化”工藝,將生產和生活廢水經過廢水處理後,回用於生產線和綠化灌溉、廁所沖洗等,實現循環利用。這套系統24小時可以完成800多噸廢水的處理和回用,這讓華峰2018年的水耗下降了近45%。

正是通過一系列的綠色升級,讓華峰擁有了直面社會監督的勇氣。走進華峰瑞安總部園區,空氣中並沒有化工企業慣常有的異味,取而代之的是陣陣草香。從2008年開始,華峰每年定期舉辦“環保開放日”活動,邀請附近居民、人大代表、媒體記者來廠參觀,致力於打破人們對於化工企業環境差的刻板印象。公司每日在廠區宣傳欄公佈廢水監測結果,每月在網站公佈主要汙染物排放指標,每年發佈社會責任年度報告。

華峰集團董事局主席尤小平認為:“企業的社會責任並不是可做可不做的公益行為,也應該超越簡單的捐贈,而應內化為企業重要的經營責任。安全、環保、節能,不能簡單地視為外加的社會責任或法律要求,它們能給企業帶來更強的競爭力和更大的利潤。”

華峰多年來持續不斷的業績增長,正是對華峰踐行綠色發展的直接饋贈。在別的化工企業因為各種環保問題被關停整頓的時候,華峰可以正常生產,從而佔據市場領先地位。去年華峰集團實現淨利潤29.3億元,同比增長近30%。

專家點評:

時不我待,搶佔綠色發展先機

浙江中藍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科研中心主任 唐慶蟬

公眾的環境意識已經明顯覺醒,並由此推動了傳統產品市場向綠色產品市場發展。與之對應的是,傳統產品受到了日益嚴厲的綠色制裁。

由於產業發展慣性、技術發展水平、生產成本、政策不定因素等多重限制,溫州經濟難以快速轉變發展方向投向綠色產品市場。短期來看,這是對傳統產品市場的打擊;長遠來看,又是對搶佔綠色產品市場先機的考驗。

在政府層面,建議通過制定行業發展導向規劃、完善投資項目篩選機制、加大政策倒逼轉型力度、加快推進淘汰優化、健全考核機制、補齊公共環保基礎設施短板等,推動溫州傳統制造業的綠色轉型升級。

在企業層面,應通過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積極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全面推廣清潔生產、進軍綠色產品市場等途徑,破解環境約束,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