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教育教學「學無止境」的自覺追求

——廣東省省級骨幹教師周華訪談錄

本刊主編 方觀生 廣東仲元中學 周 華

編者按:學無止境,不僅適用於學生的成長,也適用於教師的成長。每個教師的成長都要經歷一個由不成熟到成熟的發展過程,教師的成長空間是無限的,教師要在現代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具備新型的專業知識結構,擁有相應的專業能力和練就必要的專業技能,就必須堅持對教育教學“學無止境”的自覺追求。

對教育教學“學無止境”的自覺追求

周華,廣東仲元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廣州市中學語文特約教研員,廣州市中學生文聯指導委員會指導老師。“廣州市優秀班主任”,“廣州市百佳班主任”,首批“廣東省省級骨幹教師、校長培養項目”培養對象,第三批“廣州市百千萬人才名教師”培養對象。近幾年,在《語文月刊》《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等雜誌刊物發表論文10篇。主持廣州市、番禺區的兩項課題,結題成果均為優秀等級。多次在省、市、區教學工作交流會上做講座、上公開課。

此次採訪地點在廣東仲元中學,學校綠樹成蔭,湖光掩映,素有“校風好、學風濃”之美稱。方主編與周老師友好寒暄之後,採訪進入正題……

方主編:周老師,請問在您的眼中,“好老師”是什麼樣的?

周老師:在我看來,作為一名老師,尤其是一名“好老師”,首先要有良好的教育觀念,能著眼於社會需求,培養可持續發展的人才。再就是教研能力要好,有紮實的專業知識。最後還要有好的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獲得比較理想的學習效果。

方主編:在您的成長中,有哪些人、哪些事情對您影響至深?

周老師:剛畢業那幾年,我在教學經驗上一窮二白,性情上也是年輕氣盛,幸好那幾年我碰到幾位經驗豐富、性情醇厚的同科組老師——諶清泉、趙美華、李苑珍老師,他們一次次不厭其煩地指出我講課的紕漏,又一次次毫不吝惜地給予我幫助,讓我在課堂教學、自我反思方面迅速成長起來。

後來我來到廣東仲元中學,在這裡,我碰到古殷校長,他帶著我們到全省、全國各地的名校去參觀學習,極大地開闊了我們的視野,為我們的教育教學觀念注入諸多新鮮血液。在這個過程中,我開始了對教育教學“學無止境”的自覺追求。

方主編:在您的教育生涯中,有哪些得失可以與同行們分享?

周老師:我總結了兩點:第一,學生是最大的資源庫。懂得學生心理,充分調動學生能動性,是教育工作中的關鍵。但凡遇到問題,若能站在學生立場著想,解決起來,往往有“四兩撥千斤”的效果。第二,勤動筆是出成果的關鍵。如果有規劃成為本行業專家、名師、大家,那就要做到筆耕不輟,平時工作中的得失總結、專項研究,外出學習的收穫啟發,專著學習中的筆記心得,突發事件的靈活處理等等,勤於總結歸納,是出成果的基礎。

方主編:我覺得您的這兩個觀點很值得其他老師學習,以學生為主體,一直是當前教育所強調的話題,我們的教育應該以學生為本,勤動筆也是促進教師個人成長的關鍵之一。但是我覺得多看一些相關的書籍對教師的成長也是很有幫助的。

周老師:這點我也認同。

方主編:如果讓您給剛踏上講壇的年輕教師推薦有一些書籍,您會推薦哪些書?

周老師:對於剛踏上講壇的年輕教師,要多讀中外大家們的教育專著。我有以下推薦:孫雲曉《教育的秘訣是真愛》,李鎮西《愛心與教育》,陶行知《陶行知文集》,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盧梭《愛彌兒》,加德納《多元智能》,誇美紐斯《大教育論》,巴班斯基《教育過程最優化》,郭齊家《中國教育思想史》,葉瀾主編《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陳龍安《創造性思維與教學》等書籍。

方主編:我相信這些書對那些剛踏上講壇的年輕教師會有很大的幫助的。除此之外,在您看來,教師成長的途徑還有哪些?

周老師:團隊引領和自我規劃。

團隊引領是一所學校、一個科組、一個年級組在教育教學觀念上的引領,以及團隊的整體素質,是青年教師成長的重要因素。

自我規劃,包括每天的必做事項與額外工作,每一個階段要完成的書籍閱讀、寫作安排,每幾年要在專業職稱上進階,等等。有了一個全局的和局部的規劃,還要一步一個腳印去努力,至於結果,自然水到渠成。

方主編:確實,每個人的成長都少不了外在因素與內在因素的共同影響。教育對人的影響更是重中之重,您能和我們談談您最近比較關心的教育問題或者教育熱點嗎?

周老師:我近段時間比較關注國家在高考方面的變革。其中,改變“一考定終身”的不公平,這個尤其令人關注。據目前瞭解到的情況,以後的高考科目將採用“3+3”模式,這裡有一個重大突破,就是將高中生的綜合評價內容作為招生錄取時的參考。這種狀況令人喜憂參半,喜的是,從“招分”轉向“招人”,消除了過去以分數錄取學生、一考定終身的弊端。同時,這裡也有一些令人擔心的問題,就是以學生的綜合評價內容作為參考,那就遠不如應試教育有分數的嚴格量化標準了,錢權交易怎麼辦?走後門怎麼辦?權力尋租怎麼辦?所以,要避免出現不可控的不公平,搞真正的全面素質教育就要促進國家誠信體系的建立。中國搞素質教育是急需,誠信體系建立是漸進,很明顯,這裡存在矛盾,但畢竟是大方向,需要我們開始漸變,真的需要轉向了。

方主編:教育的轉向是大勢所趨,也是必然的結果;是時代的要求,也是社會發展的需求。而要實現這種轉向則需要有更多具有先進、獨到的教育思想,突出的教學業績和豐碩的教育科研成果,且具有一定影響力和知名度的教育教學專家及教師來改變、引領當前教育,這樣才能讓中國的教育事業更上一層樓!

此文章已在廣東省作家協會主管主辦的《少男少女教育管理》雜誌上公開發表,未經許可,不能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