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爱旗袍美,美在形态,也美在神韵!

旗袍已经渐渐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无论是作为日常的穿着,还是作为一些重要的场合的穿着,旗袍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独爱旗袍美,美在形态,也美在神韵!

在过去,旗袍的流行程度不亚于我们现在的爱穿的衬衫、T恤。但是比起我们现在穿的常服、便服来说,旗袍少了一份过去的那种随意感,这和旗袍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是分不开的。

如果在生活当中看到有人穿旗袍,我们必然会多看几眼,因为爱穿旗袍的女性都有一种难言的魅力,总会不自觉的吸引他人的目光。

旗袍的美是穿越历史的美。

独爱旗袍美,美在形态,也美在神韵!

“爱旗袍的女子,应该有不多不少的烟火味。多了,便胭脂俗粉;少了,又过于空灵孤傲!”

“够美够味的旗袍女人,美在旗袍之下,美在古典之中。她们既有形态的美,也有神韵的美;既有肌肤的美,也有灵魂的美。”

所以走在路上,总是会将目光转向穿着旗袍的女性。

独爱旗袍美,美在形态,也美在神韵!

在一些正式场合当中,身穿旗袍的女性则会有一种不同的气质。旗袍可大众,也可高雅。它既可以融入柴米油盐酱醋茶中,也可以融入阳春白雪之中。

独爱旗袍美,美在形态,也美在神韵!

早在民国时期,旗袍就已经被民国政府定为国服,旗袍的地位就不仅仅是作为日常穿着的服装了,它还可以是陪伴宋美龄、宋庆龄参加各种大会,出席各种重要场合的“国服”了。

旗袍自有一番古典韵味。穿旗袍似乎就要和江南水乡联系,或者,是身处一方静室,熏香缭绕、缓缓有琴声流泻。

独爱旗袍美,美在形态,也美在神韵!

轻闭双眼,仿佛能够感受到清凉的水意,还有空气中淡淡的湿润,被雨水打湿的泥土的味道;转瞬之间,又仿佛处在了一个悠远的,远离闹市的山中古寺,常年缭绕的檀香萦绕在鼻尖,就算闭着眼睛还是有一片弄弄的绿意投射在你的眼睑上,指尖所感受到的是粗糙的木纹,但是却又充满着自然闲适之感。

旗袍是庄重,是典雅的,这样的特性让旗袍多了一份与众不同。旗袍也是极具艺术感的。

独爱旗袍美,美在形态,也美在神韵!

旗袍上盛开的花团、游走的龙凤……各种各样的图案就像一幅画,在过去手工定制的旗袍不就是要靠师傅一笔一划将图案勾勒上去吗?

相比于西式的晚礼服来说,中式的旗袍多了一份难以言喻的东方美感。都说旗袍是千人千样,不同的人穿上旗袍有不同的感受,旗袍难穿,但是懂得旗袍的美,又会爱不释手。

独爱旗袍美,美在形态,也美在神韵!

在一些重要的场合当中,穿旗袍并不会显得突兀,反而会让人觉得用心。西式礼服剪裁得当,时尚感也十足,但是总是少了一种气韵,而作为传统服饰的旗袍不仅庄重典雅,而且自带一种浓厚的文化气息。

旗袍,本就是中国极具代表性的服饰之一,将女性的身姿与风韵展现,赐予女性“九曲三弯”的别样风采,大概也只有旗袍了吧。

独爱旗袍美,美在形态,也美在神韵!

通身上下由整块衣料裁剪而成,线条简练优美,无衣料重叠之处,却能将中国女性的头、颈、肩、臂、胸、腰、臀、腿以及手足,构成弯弯曲曲的曲线,这些曲线之间又按面结合又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玲珑身段在旗袍之下尽显无遗。

旗袍的“九曲三弯”的形态美,不知道引来多少女性拜倒。但是旗袍得美远远不止形态之美,还有神韵的美,古典的美。

独爱旗袍美,美在形态,也美在神韵!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旗袍如莲,清雅自带芬芳,穿旗袍的女性,自是如莲如兰,带有幽香,亭亭独立。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谢谢大家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