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學生官充斥校園」說開:吃瓜羣衆到底在反感什麼?

中山大學的校長和學生會,估計事先都沒有想到,一個簡單的學生會職務任免,竟然引得吃瓜群眾紛至沓來,還登上了中紀委網站。

由“學生官充斥校園”說開:吃瓜群眾到底在反感什麼?

在中山大學學生會7月19日發佈的《中山大學學生會2018—2019學年度幹部任命公告》中,吸引眾人目光的亮點,在於標明的職位是“正部長級”還是“副部長級”。針對大眾“官僚”的指責,7月20日,中山大學學生會很快進行了道歉,表示“在公告中,我們錯誤使用了級別的表述,對此深表歉意”。

可以看出,中山大學的輿情處理能力不可謂不強,學校學生會的反思態度也不可謂不誠懇。或許,在開始之處,設計這套幹部級別的老師或領導,也是為了更好地激勵學生會幹部工作。在一個科層體系中,有領導就有級別。設計體系級別的老師或領導,也思考過各種表達方式,總是不能直接引用現行公務員行政級別的,但借鑑總可以的。

由“學生官充斥校園”說開:吃瓜群眾到底在反感什麼?

讀過大學的吃瓜群眾都知道,學生會里有各種各樣的部,什麼宣傳部、文體部、組織部等。其實,有沒有這個正部副部級別不是問題的關鍵,因為,沒有級別,學生幹部們也早就當部長副部長了。吃瓜群眾所批評的,不是級別叫什麼的問題,而是對級別後面透露出的事實感到擔憂:學生會官僚化。而那些負責管理學生會的老師們(大多科級行政編制),管理這麼多的正部副部,怕也是出門風光了。​

​吃瓜群眾都知道,社會是個大染缸。沒有人希望,單純的孩子們過早地進入這個染缸。畢竟,學校就是學校,象牙塔就是象牙塔。象牙塔裡還是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為根本目的,銅臭味太重,官本位太重,都是不對的。也許哪位看官有興趣,可以做個專題研究,看看中山大學過去20年來學生會的各位部長們,有多少人成了科學家,多少人走上了政壇,多少人跨進了商海,比較研究下大部分學生的職業選擇比重和學生會幹部們的發展傾向。

由“學生官充斥校園”說開:吃瓜群眾到底在反感什麼?

學生會的建設問題是需要反思了,不僅僅是中山大學,更是全社會。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朝氣蓬勃、積極向上、需求求學才是每個人在學生階段的本色所在。帶了帽子,有了任務,有助於提高個人情商和處事能力;但若是擺了架子,有了官癮,怕是最終會被社會所懲罰!

目前,中山大學引發的相關輿情還在發酵當中。也許,現在除了鬱悶又擔心的中山大學外,全國其他高校、乃至中學的校長們,趕緊去看看自己學校的學生會,是不是也存在著這個問題。就像《人民的名義》熱播後,全國各地挖掘出的各種奇葩接待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