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蓋州之(二)滔滔碧水滋養辰州兒女

如果說山是蓋州的筋骨,那麼,河干便是舒張的血脈。

人類及其社會生態系統的發生發展都與河流相互依存。河流產生生命,也孕育和產生人類文明。河流不僅關係生物的繁衍、生息和生態穩固,也直接影響人在對自然、社會休慼相關的精神信仰,影響對人的心靈形象和品位象徵。蓋州有孕育自己的河干,大小支流匯聚成河流,流域就滋潤著蓋州這一方熱土。

蓋州多山,山脈的每一個褶皺裡都是一條條溝壑,山地極容易把地表上湧出的泉水和積存的雨水彙集,流向褶皺裡的低處,形成常年流動的天然水流。蓋州境內有大清河、熊嶽河和沙河等。碧流河、浮渡河雖是與鄰縣的界河,但這絲毫不影響流域裡的蓋州先民接受這條河的洗禮與滋潤。山勢決定河流流向,碧流河發源於棋盤嶺南麓,海拔高程1 047米,河流流經大連的莊河市,再由莊河市進入黃海。它與蓋州境內其他河有所不同,其他的河流都是由東向西流入煙波浩渺的遼東灣。

古城蓋州之(二)滔滔碧水滋養辰州兒女

《縣誌》載:蓋州“環境地勢左山右海,東北高而西南低。畢利河瀠迴其南,大清河襟帶於中。所以曲水濫觴,源流紛沓,縷述非易,約略言之可分為二:一則,凡義爾嶺迤北之水,皆由東而西匯入於本境西海;一則,凡義爾嶺迤南之水皆由北而南匯入於莊河縣之南海”。義爾嶺是山區的分水嶺,畢利河即是當今的碧流河。

蓋州古城的母親河是大清河,又名清河。因為流經蓋州古城南關門外,也被親切地稱為“南大河”。大清河是蓋州境內最大的河流,發源於近鄰的大石橋市東部山區,由東、西兩支支流會合一起而成。大清河河道大半在蓋州境內,河水一路奔騰,也曾歡快、也曾放蕩、也曾輕柔、也曾暴躁地流經榜式堡、高屯、團甸、暖泉、東城、團山、西海等鄉鎮,再義無反顧地注入渤海。河流全長100公里,流域面積1 482平方公里。大清河河水流淌,經過凸出的河岸,再流入到凹進的海灣,很長很美麗,唯有用驚豔來形容。

古城蓋州之(二)滔滔碧水滋養辰州兒女

《蓋平縣誌》載:清河,在城南里許:

長約一百二三十里。源流不一,合其脈聊分為二,其一出於東北松樹溝左近之山及秘子溝,至接官廳會合西南,流過上哈塘及虎皮峪,匯流經下哈塘至虎頭山西,又與莝草峪、仙家峪二水會流至金家屯村西,與老木廠溝及七盤嶺底南來之水會流,經石門嶺、榜式堡、馬連峪旺戶屯西,乃與湯池河會焉。其二出於大金寺及猞猁溝,與白土嶺之高原南流會合,至三道嶺前,經趙梁屯南流水合而西行,,至臥牛石,復於鴜鮱溝之南流水及東來諸水並而匯之,是為湯池河,由此至趙家堡、祝家溝、茨兒溝,經旺戶屯始於前述之一脈一匯而為清河。至此由仙家峪西行,經大小牽馬嶺、沈家屯、紅旗堡、腰嶺村、羅家甸子,東受大小陽關諸水至滴塔嘴,過邑城南娘娘廟前,西流至西海山寨,西北折,由連雲島後直入渤海,是為海口焉。

古城蓋州之(二)滔滔碧水滋養辰州兒女

古城蓋州之(二)滔滔碧水滋養辰州兒女

除了大清河、碧流河之外,蓋州境內還有沙河、熊嶽河、浮渡河等。

熊嶽河又名響水河,是蓋州境內不算太大的一條河流,有著河水清澈,碧波盪漾,綠草清新,柳暗花明的迷人景緻,也有著放蕩不羈的性格。伴著古鎮,繞過熊嶽古城的南關向西。發源於楊運鎮的老帽山,流經熊嶽境內入西海,全長42公里。河得名於熊嶽,孕育熊嶽的地域文化。“道出衫盧郡,分途趁曉行,村煙烘樹色,沙路滯車聲。流水曲圍郭,亂山高護城,前峰白雲動,似欲釀新晴”(清·魏燮均《早發熊嶽》)。這幅濃彩淡墨相宜的山水畫卷,不僅描述熊嶽河繞過古城之景,還在述說河流帶給人類是富庶的土地。人類的聚居,文化的積澱,民俗的傳承。

古城蓋州之(二)滔滔碧水滋養辰州兒女

老帽山海拔848米,在蓋州與瓦房店的接壤之處,原名雪茂山、和尚帽山,後來不知怎麼演繹為老帽山了。山體為沙級碎屑,易於風化,殘積物和坡積物鬆散。1982年8月27日,一場特大泥石流發生在老帽山,造成人員傷亡,資產損失,山體破壞。泥石流衝倒房屋、土地、公路、橋涵、河堤和水利工程,河兩岸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洪災。從這一點上說,熊嶽河時有暴虐而形成水患,但豐沛的河水惠及兩岸的時候更多於災難,河水孕育了熊嶽沿河兩岸的文明,使之成為了遼南重鎮。自氏族社會時起,人類就在這裡生存繁衍,目前已經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就有九壠地正紅旗團山遺址、南窯村遺址、九寨東房身遺址、陳屯太平溝遺址等。

古城蓋州之(二)滔滔碧水滋養辰州兒女

著名的石棚山石棚也位於熊嶽河流域,古人或許早就懂得河流對於人類生存的重要。到了戰國至漢時期,熊嶽河流域更為富饒。在熊嶽溫泉發現了漢城址,整個流域裡漢墓群也多。九寨靠河寨、九壠地東達營、陳屯和平村、歸州西邊子等墓群都表明漢代先民曾得到熊嶽河的孕育。

文明孕育於江河。熊嶽河流域土壤肥沃,便於農耕。河流又提供便捷的交通、生產和生活用水。智者樂水,熊嶽人口集中,經濟發達,良士名流很多。熊嶽河是最動人的線條,流暢、貫通、空靈。它源源不斷,滾滾不止,也是文人墨客傾愛之物。熊嶽河流域委實是一塊寶地,最負盛名的還是整個流域的“熊嶽八景”,蜚聲遐邇,是原生態景觀的勝境。“天涯客須早還鄉,莫使依侶腸空斷”(清代魏燮均《過望小兒山》),正是文人墨客對由熊嶽河孕育出的景緻而驚讚。

古城蓋州之(二)滔滔碧水滋養辰州兒女

古城蓋州之(二)滔滔碧水滋養辰州兒女

蓋州的沙河也稱堝頭河。《縣誌》說:“在縣治西南三十里,長七十里。其源出於雙臺子小河子,匯於前安平,經董家屯至墳山寺之南,有溫泉出焉。又西流過范家屯,由望海寨而入於海。”而今溫泉依舊在,亙古萬流仍歸宗。滋潤了蓋州大地的大大小小河流最終都奔入大海,只有在那裡,河流才不會枯竭和孤獨。

歷史上,大遼河入海口之地也曾有較長一段時間隸屬於古城蓋州,遼河文化影響著古蓋州,那不是界限所能阻隔得了的。河流先於人類存在於地球上供養生命,在這片土地上,河流宛若生命的紐帶,這裡的先民很早就受到河與山的供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