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中風名方|補陽還五湯,補氣活血通絡,出自《醫林改錯》

補陽還五湯,出自清代王清任《醫林改錯.卷下.癱痿論》,是少見的被現代醫學實驗所證實的治療中風的中醫傳統方劑。

治中風名方|補陽還五湯,補氣活血通絡,出自《醫林改錯》

【組成】

生黃芪四兩[20g],當歸尾二錢[3g],赤芍一錢半[5g], 地龍一錢[3g],川芎一錢[3g],紅花一錢[3g],桃仁一錢[3g]。

治中風名方|補陽還五湯,補氣活血通絡,出自《醫林改錯》

【功能主治】

補氣活血,祛瘀通絡。

初得半身不遂,依本方加防風3克,服四五劑後去之;如已病三兩個月,前醫遵古方用寒涼藥過多,加附子12~15克;如用散風藥過多,加黨參10~15克。主中風後遺症。正氣虧虛,脈絡瘀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謇澀,口角流涎。大便乾燥,小便頻數,或遺尿不禁,舌苔白,脈緩。現用於腦血管意外後遺症、小兒麻痺後遺症,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半身癱瘓、截癱,屬氣虛血瘀者。

治中風名方|補陽還五湯,補氣活血通絡,出自《醫林改錯》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治中風名方|補陽還五湯,補氣活血通絡,出自《醫林改錯》

【禁忌事項】

注意中風正氣未虛或陰虛陽亢,風、火、痰、溼等餘邪未盡者,均忌用。

1本方證是由於氣虛血瘀所致,以正氣虧虛為主,原書稱為'因虛致瘀',故生黃芪用量宜重(可從30~60g開始,效果不顯,再逐漸增加),祛瘀藥宜輕。

2使用時,以病人清醒,體溫正常,出血停止,脈緩弱者為宜。

3使用本方,需久服緩治,療效方顯。愈後還應繼續服用一段時間,以鞏固療效,防止復發。

4高血壓患者可用,但正氣未虛者慎用,陰虛陽亢,或陰虛血熱,或風,火,痰,溼等餘邪未盡者,均忌用。

治中風名方|補陽還五湯,補氣活血通絡,出自《醫林改錯》

【方歌】

補陽還五赤芍芎,歸尾通經佐地龍,四兩黃芪為主藥,血中瘀滯用桃紅。

治中風名方|補陽還五湯,補氣活血通絡,出自《醫林改錯》

【方解】

本方中,君藥為生黃芪:重用,大補脾胃之元氣,使氣旺血行,瘀去絡通。臣藥為當歸尾∶長於活血,兼能養血,因而有化瘀而不傷血之妙。佐藥為赤芍、川芎、桃仁、紅花∶助當歸尾活血祛瘀;地龍∶通經活絡。配伍特點:大量補氣藥與少量活血藥相配,氣旺則血行,活血而又不傷正,共奏補氣活血通絡之功。諸藥合用,使氣旺血行,瘀祛絡通,諸症自可漸愈。

治中風名方|補陽還五湯,補氣活血通絡,出自《醫林改錯》

【現代實驗研究】

1對血液流變學的影響

中風患者血液處於"粘、濃、凝、聚"的傾向,運用本方後,能增加血小板內環磷酸腺甙的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釋放反應,抑制和溶解血栓,以改善微循環,促進側枝循環。[《浙江中醫雜誌》1986(3)∶110]

2對心、腦血管系統的藥理作用

補陽還五湯靜脈注射,有緩慢、持久的降壓作用,對麻醉家兔能顯著地增強心肌收縮幅度,反映心肌耗氧量的心肌張力時間指數顯著降低,心肌營養性血流量明顯增加。[《中藥通報1987(2)∶51]

3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補陽還五湯能使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免疫器官重量增加,提高單核巨噬細胞吞噬功能,從而表明本方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藥理學基礎。[《陝西中醫》1986(10):466]

補陽還五湯是不可多得的中風後治療驗方,應用中也有不錯的效果和反響,值得學習和研究。

治中風名方|補陽還五湯,補氣活血通絡,出自《醫林改錯》

本文系【本草拾慧】整理,難免錯誤疏忽,歡迎關注指正。學習本草知識,分享養生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