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配音的青葱时代

天津师大版的康河和剑桥版的康河除了名字一样外,其实没有一点儿相似之处,上面更没有康桥。其实,说它是山寨版的都感觉有点对康河大不敬,估计徐志摩都不乐意。

名配音的青葱时代

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据说是跟播音主持专业的同学有关。很多同学有事儿没事儿都爱到这河边练习朗诵,其中朗诵率最高的就是徐老师的再别康桥。

大学四年,岁月青葱。这条没有康桥的康河,见证了一拨又一拨热爱播音主持的师大好同学在这里挥酒的努力。

名配音的青葱时代

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都有一个叫“晨功”的作业,就是每天早上闻鸡起舞,对着康河练习发声。练习内容就是汉语拼音“a、o、e”什么的。这种练习和京剧里的吊嗓子还不一样,每一个音都有很严格的标准,口型必须要做到位,音要拉到最长。

名配音的青葱时代

另外还练习绕口令,什么“八百标兵奔北坡”、“哥挎瓜筐过宽沟”等都是常规的训练项目,不同类型的绕口令为了训练不同部位的发声,唇齿喉舌牙,每一个位置都要练到灵活自如。还要练气息,播音主持专业的一帮人整天对着康河“哈哈哈哈”练习吐气换气。

名配音的青葱时代

时间长了,这些训练很枯燥无味,但是电视里的那些优秀的主持人有几个是没有经过这个阶段的呢?只有耐得住枯燥的练习,才能做得起有趣的事业。

起床练功还则罢了,且发现有人在偷偷睡懒觉,一话不说,直接过去概被子,连拉带拽:“起来起来,赶紧练功去!”任你有多大的睡意,也下就没了 。

名配音的青葱时代

大早上从被窝里被拽出来的滋味是相当不好受的,更何况是冬天,当时揭竿起义的心都有了。不过迫于班主任的“淫威”,懒觉党”们撅着嘴拉着脸嘴里一边嘟囔,还是得老老实实到康河边练功。

现在想想,其实挺感谢老师的,就天天早上喊我们起米的那股韧劲也足以让人佩服。如果没有那时的“被刻苦”,哪有现在一个个的人五人六。

名配音的青葱时代

刚人校的时候,班上很多同华普通话都说不好,舌前音和舌后音都还分不清,“幸”和“信”经常弄混,但是到毕业的时候,都已经是非常优秀的主持人了。

相比其他同学,我对声音的掌控和理解,大多都是在后期的配音过程中学到的。怎么发声,怎么喊,怎么哭,怎么笑,都是在需要的时候,被指导老师点拨出来的。然而,如果没有当初康河边上打下的基础,我想,指导老师就是点到吐血,也把我拨不出来,有朝一日,如果我们有机会发表获奖感言,我想有两句话是必定要说的:感谢老师,感谢康河。

这两句话,必定是发自肺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