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是把屠刀,一個野心不斷膨脹的人,是會揮著屠刀砍向每一個人

野心是一把屠刀,一個野心不斷膨脹的人,是會揮著屠刀向一個阻攔他達到狂妄目的的人砍去的。

哪怕這個人本人無心去阻攔他,但只要他認為這個人是一個絆腳石,都不能逃脫。

哪怕這個人曾是他的親密夥伴,也不能放過。

趙高的野心隨著他的陰謀的得逞而不斷膨脹。

野心是把屠刀,一個野心不斷膨脹的人,是會揮著屠刀砍向每一個人

如果說趙高拉攏胡亥、李斯,終於達到了立胡亥為太子,是用了戰國縱橫家的本領,鼓如簧之舌而成功的話,那麼,他達到了第一個目的後,便念念不忘的是法家的一個糟粕思想,即韓非說的:賢智未足以服眾,而勢位足以御賢者也。

野心是把屠刀,一個野心不斷膨脹的人,是會揮著屠刀砍向每一個人

就是說,本事大與否,品德的好與壞,都沒有什麼了不起,重要的是要有權勢,有地位。

於是,他便在勢與位的階梯上,運用權術,步步近逼。

他的策略是,利用胡亥、消滅異己;孤立胡亥、竊取高位。

胡亥做了皇帝,並不是事件的結束。

趙高忘不了:蒙恬、蒙毅手握重兵,宗室大臣,竊有異議,這些總是他實現陰謀的嚴重阻礙。

他要實現自己的目的,現在應該走第二步棋,即利用胡亥,消滅政敵。

他的基本策略是由遠而近,由疏而親;主要方法是挑撥離間;打的旗號是維護二世的地位。

野心是把屠刀,一個野心不斷膨脹的人,是會揮著屠刀砍向每一個人

他向胡亥進讒言說:臣聞先帝欲舉賢立太子久矣,而毅諫不可。若知賢而愈弗立,則是不忠而惑主也。以臣愚意,不若誅之。

於是,胡亥派曲宮殺了蒙毅,以後又迫蒙恬服毒自殺。

野心的行動,但是殘忍和陰毒。

除卻了蒙氏弟兄。趙高便回手來對付始皇帝的宗室和故臣。

他向二世建議:滅大臣而遠骨肉,貧者富之,賤者貴之,盡除先帝之故臣。二世接受了這個建議,重新立法,各大臣及諸公子有罪,都令趙高處置。

這無異於驅羊群入虎口。

野心是把屠刀,一個野心不斷膨脹的人,是會揮著屠刀砍向每一個人

結果,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陽市,十公主矺死於杜,財務入於縣官,相連坐者不可勝數。公子高想一跑了之,於是上書願為始皇帝叢葬於驪山。秦俑考古隊在秦陵東側的臨潼縣上焦村發現十七座秦代墓葬,清理了八座。其中有男有女,四肢分裂,身首異處,有帶箭,骨骼分離,其情可慘。但陪葬品比較豪華。簡報編寫者認為,這是秦始皇的宗親或大臣的陪葬墓。另外,公子將閭昆弟三人,也因被誣,仰天大呼天者三,曰:天乎,吾無罪!拔箭自殺。

野心是把屠刀,一個野心不斷膨脹的人,是會揮著屠刀砍向每一個人

經過由外及內,先易後難的處置以後,朝內唯一可與趙高抗衡的,只剩下沙丘之謀的合作者李斯了。

趙高便及時的將屠刀揮向李斯頭頂。

趙高知道,李斯也不是無能之輩。

於是他設計了一個牢籠,讓李斯去鑽。


《史記·李斯列傳》中對這一過程,有著詳細的描繪。這些描繪揭示了趙高的內心世界,使趙高的汙濁靈魂及酷毒形象,躍然紙上。他先誘導二世沉醉於酒色享樂之中,不理朝政。然後,又以憂國之心,讓李斯規勸二世不要沉溺於酒色。趙高給李斯安排了一個特定的環境。即在二世正玩的興濃的時候,讓李斯去觸黴頭,拂逆鱗,引起二世反感。

野心是把屠刀,一個野心不斷膨脹的人,是會揮著屠刀砍向每一個人

趙高則乘機向二世說,一是沙丘之謀,李斯參與,未得貴重,心懷不滿;二是陳勝、吳廣起義,李斯的大兒子李由同起義軍勾結;三是李斯權重,威脅二世。

這三點,每點都足以使二世心動神往 ,也都足以致李斯於死地。於是,二世先叫人審查李由的通盜罪。李斯此時見也不見,並下令其以李斯屬郎中令,由趙高處置李斯與李由。

趙高治斯,榜掠千餘,不勝痛,自誣服。

二世二年(公元前二0七年)七月,李斯被以謀反罪腰斬於咸陽市,同時大吃大喝,耀武揚威的政治家,就是這樣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他對秦始皇帝的統一大業作過不少貢獻,有過巨大建樹,又是一位有才氣的文學家、書法家。

卻因為私心太重,利慾薰心,隨波逐流,而湮沒在自己追逐的浪滔之中。司馬遷在《史記·李斯列傳》中評論他,持利祿之重,阿順苟合,書不錯的。這是李斯卑劣的一面,但他仍不愧為一代政治家。李贄認為:李斯殺人眾多,應受此報。自是亢龍之悔。然,斯,龍也;高,蛆也。後人以兩人同傳,冤哉。李贄的感慨是可以理解的,但因果報應之說是不對的。

野心是把屠刀,一個野心不斷膨脹的人,是會揮著屠刀砍向每一個人

這是李斯的悲劇性格造成的悲劇結局。

李斯一死,秦王朝的大權便徹底落在了趙高的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