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雅靜:流動的書寫性

葛雅靜:流動的書寫性

藝術家 葛雅靜

古人的書畫藝術常以手卷形式呈現,第一字、第一景,從右至左,從上至下緩緩觀看。其中突出了時間和排列的概念,這也是我的藝術理念——“書寫性”最重要的特徵。簡單的線條可以帶出力量,情緒,節奏,我喜歡將對象詮釋為線性圖像,像是寫出來的,有些寫得很慢但是有些又明顯帶出身體運動的走勢,灰黃色的表面之下是隨性書寫的筆觸,是線條的對話。

葛雅靜:流動的書寫性

布面綜合材料作品 《瓶蓋兒》

葛雅靜:流動的書寫性

布面綜合材料作品《三兄弟》

葛雅靜:流動的書寫性

布面綜合材料作品《食為天系列》

葛雅靜:流動的書寫性

布面綜合材料作品《食為天系列》

在葛雅靜看來,藝術對大多數人是奢侈品,中國經濟迅猛發展,中國的當代藝術一定會越來越好的。在德國日本等走在中國之前的國家,他們的藝術家似乎都很羨慕中國的藝術家的環境狀態。他們的藝術行業更加規範,年輕的藝術家沒那麼容易出來,而中國的速度太快了,發展迅速的情況下當然也會有些野蠻生長的亂象,這是速度帶來的必然,也並沒有什麼不好的,中國做藝術的年輕人有豐富的面貌,但真正的話語權或者真正的評判是掌握在極少數人手中的。

葛雅靜:流動的書寫性

布面綜合材料作品《喜喜》

葛雅靜:流動的書寫性

布面綜合材料作品《兩顆心臟》

葛雅靜:流動的書寫性

布面綜合材料作品《心臟病》

葛雅靜:流動的書寫性

布面綜合材料作品《局》

人們對香菸的態度讓我對它產生濃厚的興趣,有的嗜煙如命,有的深惡痛絕,有的則可有可無。相互發煙、點菸等舉動是中國人特有的社交行為,如酒桌上敬酒般有很多的講究規矩。抽什麼煙似乎也是身份地位的一種象徵。男人們在聚會前都會準備兩包好煙帶在身上。燃燒殆盡的菸頭似乎承接著使用者的思緒,情感,東倒西歪地站在菸缸裡,定格下了滅煙這個動作。

葛雅靜:流動的書寫性

布面綜合材料作品《菸頭》

葛雅靜:流動的書寫性

布面綜合材料作品《菸頭》

葛雅靜:流動的書寫性

布面綜合材料作品《菸頭》

菸頭姿態留有人的餘溫,暗含與會者、參與者社會地位,階級等級的差別。我對人留著器物上的活動痕跡很感興趣,相對於人的面部表情、肢體動作而言,它似乎更隱晦有更多的想象空間,為他人留有餘地。

葛雅靜:流動的書寫性

布面綜合材料作品《菸頭》

葛雅靜:流動的書寫性

布面綜合材料作品《菸頭》

葛雅靜:流動的書寫性

布面綜合材料作品《菸頭》

“如果人人都可以選擇性失憶——拓印遮蓋上灰黃的塵埃,然後只撕開我們喜歡的,愉快的,幸福的記憶,其他的就隨時間慢慢消散”。探尋就是要不斷相信,不斷懷疑,不斷幻滅,不斷摧毀,不斷重建,為的只是避免成為偏見的附庸。或者說,煽動各種偏見的互毆,從而取得平衡,這是我所理解的探尋,藝術亦然。

葛雅靜:流動的書寫性

紙本油畫作品《菸頭》

葛雅靜:流動的書寫性

紙本油畫作品《菸頭》

“藝術是一條難走的路,懷揣單純的喜愛和夢想,後來會被現實挫傷,藝術創作做好了做順了能帶來極大的幸福滿足感,同樣它也會時不時讓你懷疑自己,否定自己,甚至推翻。這是必經的過程,而這種創作時對自己的肯定、懷疑、否定會永遠伴隨我們,需要有勇敢的堅持和對自己的不斷反觀總結、對自己藝術道路拓展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