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經濟學定義兩性關係?(原創乾貨)

愛是什麼呢?

用經濟學定義兩性關係?(原創乾貨)

愛就像是一件商品對於消費者的意義。不過商品畢竟是商品,它沒法與消費者互動,所以這種愛屬於單相思,時間長了,消費者需求就會發生變化,即消費對象轉移,原來對此商品的渴望自然會轉嫁到其他商品之上。

當商品變成了人,情況就不同了。二者(供給者與需求者)就可以進行互動,這種愛的期限就可以得到有效延長(“兩者可以進行互動”是種什麼概念呢?即供給一方可以不斷實現再生產,而且新生產的產品都有專門的市場以及足夠的市場空間去消化。這樣一來雙方誰也離不開誰,因為是否存在其他類似的市場還難說)。

朋友間交流得少了,雙方供求就會發生變化,原來的市場就可能會停產,正如旮旯角落裡的商品引不起消費者的注意,因為貨架上存在更吸引他們的東西,而原來那種強烈的需求感已經沒了。

用經濟學定義兩性關係?(原創乾貨)


愛的本質就是供求。人類天生的孤獨感,導致他們對同性或者異性抱有強烈的需求(與社會初期的群居情形有關,人是社會的動物,在社會出現之前,人類或許沒有“愛”的概念)。

而倫理學的結構也預示著人類對於異性的需求將是古往今來津津樂道的話題。愛情,是一個神聖的符號。出於一種孤獨感,還有對異性的需求,或許還要加上一些生理因素,兩性間相互愛慕,併產生如雪蓮花般的愛情。

“女朋友為什麼需要你?因為她傷心需要你安慰,她生病需要你照顧”。當她對你沒有任何需求時,你們也就並不適合在一起了。因為這證明消費者心理已經發生變化,她對一件不能和她互享供求的商品不感興趣。

用經濟學定義兩性關係?(原創乾貨)

以婚姻為例,對於“愛情是否需要麵包”這一問題,大家各執其見,我的答案是愛情不需要麵包。

因為供求只在雙方心理層面進行,不涉及物質交易,沒有面包依然可以有愛情。相反需要麵包的是婚姻。愛情與婚姻不是充要關係。過去很多人認為一段婚姻維持一輩子依靠的是愛情,其實不然。拿愛情做一輩子的籌碼這在結婚十年以上的夫妻眼中是不可想象的。

但需要補充的是,婚姻依然是以愛情為基礎的。這是因為持久的婚姻依靠的是一對成熟夫婦時常經營的供需關係。所以,想要愛情長青,就要學會經營,經營得越好,投入成本越低,邊際效用卻是遞增的。

用經濟學定義兩性關係?(原創乾貨)


為什麼要排斥早戀呢?這是因為消費者也是有年齡結構分層的,哪些屬於穩定的消費者,哪些屬於供需易發生變化的消費者,弄清這些是一個優秀企業家必須具備的素質。無疑,年輕的小姑娘屬於後者,他們大多數由於太年輕,所以對於自己的真實消費需求並不清楚,因此這是一個極不穩定的投資市場,早戀的結果通常是一拍兩散。這是這類市場的常態。從培養有效市場的角度看,國家立下法定婚齡的做法無可厚非。

其實在“愛情”的市場模式下,兼具了標準化生產與差異化生產兩種生產方式,任何商品都有發展成為另一件商品的趨勢和潛力。因此如何對這個市場進行投資是我們愛情生活的一個重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