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世界杯,想起中国足球可以自慰的岁月

世界杯结束,欧洲强队姑且不论,看着日本队、韩国队虽败犹荣的表现,中国人心里一直酸溜溜的。

尽管这几年流行“厉害了,我的锅”,但谁都知道,这锅里没有中国队。连球迷也日趋超然了,当年狂吼咆哮如我辈,已经渐成一个成熟稳重、手拿保温杯的中年人。

此前,一脸正气的白岩松吐槽,“俄罗斯世界杯,中国除了足球队没去,基本上都去了。”据说也因此被责难批评。这倒也怪,中国队可以不行,谁都可以说中国队不行,但唯独嘻嘻踢歪的主持人不能说不行。和尚摸得我摸不得,连阿Q也不服气。

看完世界杯,想起中国足球可以自慰的岁月

与现在国足疲软完全不同的是,蹴鞠在我国历史上的辉煌历史。

说起足球,国人可有一段辉煌可以自慰,那可是连外国人也老老实实承认的“蹴鞠是足球的祖宗”。1958年,国际足联前任主席阿维兰热来访,留下了一句“足球起源于中国”就跑了,而我却一直激动到现在。

最早说法一直上溯到黄帝大胜蚩尤,拿蚩尤的脑袋当球踢。较靠谱的是《战国策·齐策》:“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斗鸡、走犬、六博、蹹鞠者”,好事者断定蹹鞠就是后来的蹴鞠,因而也就是足球。

1

蹴鞠本身也很争气,自从流行起来后就广受欢迎。

我国人民喜欢什么、爱戴谁,就喜欢讲谁年轻时的故事,因此汉刘邦也有一个关于蹴鞠的故事。《西京杂技》里记载,“太上皇徙长安,居深宫,凄怅不乐。高祖窃因左右问其故。以平生所好。皆屠贩少年,斗鸡、蹴鞠,以此为乐。今皆无此,以故不乐。高祖乃作新丰。”

就是说,刘邦为了让父亲高兴,专门模仿老家的规模建制,建造了一个新城,在里面还有专门的地方可以斗鸡蹴鞠。由于仿真度太高,一一对应,据说连跟刘太公一块移民来的土狗,都不会走错家门。

看完世界杯,想起中国足球可以自慰的岁月

蹴鞠除了可以用来讨好父亲大人,在汉代时还有一项重要的作用,即训练兵士。

汉武帝的大将霍去病在塞外征战时,由于路途太远,后方补给不畅,军队面临断炊的窘境。霍去病遂下令挖鞠室踢球解闷,史载:“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蹋鞠”,会玩又会带兵打仗的霍去病通过这个方式稳定军心,凝练士气,又锻炼了军士的身体素质。刘歆所著《七略》中提到:“蹋鞠,其法律多微意,皆因嬉戏以讲练士,至今军士羽林无事,使得蹋鞠”,蹴鞠成为练兵的常规项目。

看完世界杯,想起中国足球可以自慰的岁月

在这一点上,霍去病将军倒是和古希腊将领有共同之处,那就是体育竞技可以振作士气、磨练意志,进而在游戏中习练兵法和战斗技能。秦国大将王翦灭楚时令士兵“投石为戏”,也是这个用意,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拉出来练练。

汉朝另一大擅长出产传奇故事的皇帝汉武帝,也爱蹴鞠。《汉书.东方朔传》里记载,“郡国狗马蹴鞠剑客辐凑董氏 。常从游戏北宫 ,驰遂平乐,观鸡鞠之会,角狗马之足,上大欢乐之”,武帝还经常在宫中举办以斗鸡和蹴鞠比赛为主的“鸡鞠之会”,窦太主宠爱的董偃也经常参与。据说汉武帝平定西域,得到一胡人,身长善跃,技艺了得,“盖炫其便捷跳跃,帝好而为之。群臣不能谏。”这也许是史上最早引进的外籍球员了。

看完世界杯,想起中国足球可以自慰的岁月

汉代的蹴鞠为双鞠室直接对抗赛,分为两队,每队设12人,6人进攻,6人防守,球场两面各有6个鞠室(球门实在太多),一人防守一个鞠室,队员抢、运、传、最终进球。

球员之间的抱摔是被允许的,所以要想进球获胜,需要身手矫健、心狠手辣,良好的跑跳、躲闪、突起突停技能更是必不可少。现代足球不允许抱摔,不太过瘾。

如此,汉代军队的蹴鞠比赛肯定激烈,魏武帝曹操一生带兵征战,对抗激烈很对脾气。。《魏略》称有个叫孔桂的,蹴鞠玩的实在太好,“故太祖爱之,每在左右。” 《会稽典录》曾说:“三国鼎峙,互兴金革。士以弓马为务,家以蹴鞠为学。”

在外练习弓马,回家踢球,胆气技艺都不差,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自然不是空话。

2

到了唐朝,皇家对蹴鞠的热爱就更明显,著名的玄宗皇帝李三郎,非常热爱蹴鞠,群臣以玩物丧志上奏反对。为了有一个合理的理由继续玩下去,玄宗在天宝六年十月的时候,下诏:“伊蹴鞠之戏者,盖佣兵之技也。武由是存,义不可舍。”此外,由于无法抑制对蹴鞠的喜爱,他还在诗文中留下了蛛丝马迹,在《出入秦川路逢寒食》里“公子途中妨蹴鞠,佳人马上废鞦韆”,写他在寒食节看到路上有人蹴鞠,顺手就记录下来。当时有位名叫姜皎的人,非常善于蹴鞠,官拜殿中少监,玄宗常召入卧室内侍奉(有点怪怪),亲切的称呼他为姜七。

这种超级球迷的任性,也就只能皇帝本人享受,现代狂热球迷顶多只能冲进球场强行和偶像亲密接触,还会被保安及时拉开。

看完世界杯,想起中国足球可以自慰的岁月

唐朝时,人们对蹴鞠的玩法,已经开始偏向以观赏娱乐性的表演赛为主,按照球门的数量可分为双球门、单球门和无球门三种。

正儿八经的球门,属于唐代首创。双球门蹴鞠赛是场地两端各竖起两根数丈高的竹竿,杆上结网形成高高的球门,入门得胜。不过,唐人最为喜欢的还是单球门、无球门这类对抗性质不那么强,却又十分适合娱乐观赏的技艺型蹴鞠赛。无球门的蹴鞠赛可以直接称之为能人赛了,当然,人家正儿八经的名字是“白打”。

可以看出,唐代的时候,蹴鞠开始从军事需要,到皇亲贵族、纨绔少年们喜爱,最后蔓延至全民参与。寒食节时,蹴鞠已经成为一项传统活动。史载,当时的长安城就有永崇坊(雁塔路南段省委机关附近)、靖恭坊(青龙寺北边)、光福坊(南二环省体育场附近)、平康坊(和平门外长胜街北段)等球场二十二个。

唐仲无颇《气毬赋》中就有写到寒食节的蹴鞠场景:“广场春霁,寒食景妍,交争竞逐,驰突喧阗……或略地以走丸,乍凌空以月圆”,热闹非凡。唐代女子足球一点也不逊色于男子,更可男女同场竞技,一决高下。男女老少混合蹴鞠那是常见的事。

看完世界杯,想起中国足球可以自慰的岁月

宫廷内也会举行蹴鞠表演赛,王建《宫词》诗有写:“宿妆残粉未明天,总在朝阳花树边。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内人这里指的是擅长白打技艺表演的宫廷乐舞伎。

虽然蹴鞠在唐朝一时风光无两,但傻子都能看到,当年霍去病练兵的意思已经早没了意思,娱乐游戏已成主流,说是体育更像杂技,盛唐之下,倒也是题中之义。

3

蹴鞠在宋朝,国民参与度非常高。

宋代社会上还有了专门靠踢球混饭吃的足球艺人。史载,北宋皇家宴会上表演踢球的名手,就有苏述、孟宣、张俊、李正等;在市井瓦子里的球星,有黄如意、范老儿、小孙、张明、蔡润等。 这些民间高手,都是高俅的先辈,算是职业球员或职业杂技演员。

南宋《武林旧事》曾列出了“筑球三十二人”竞赛时两队的名单与位置:“左军一十六人:球头(队长)张俊、跷球(中场)王怜、正挟(前锋)朱选、头挟(射手)施泽、左竿网(后卫)丁诠、右竿网(后卫)张林、散立(自由人)胡椿等;右军一十六人:球头李正、跷球朱珍、正挟朱选、副挟张宁、左竿网徐宾、右竿网王用、散立陈俊等”。

这恐怕是历史上的第一份足球“首发名单”了。

不过历史上真有象高俅这样的,以高超的蹴鞠技艺,受到欣赏进而升官发财的。《宋史王荣传》曾提到,宋太宗一次谈话中说:“张明起贱微中,以蹴鞠事朕,洁己小心,见于辈流。” 可见蹴鞠并非不入流的杂艺,只要机遇好,技艺高,照样有前途。

民间来看,宋代的球队水平已经非常高超,还有“齐云社”(或称“圆社”)这种全社会都热烈欢迎,并且选拔严格的蹴鞠社。类似现代足球俱乐部,而且规矩严谨。

看完世界杯,想起中国足球可以自慰的岁月

元代钱选就绘制国《宋太祖蹴鞠图》,画卷中主人公就是宋太祖赵匡胤、赵灵、赵普等人一同踢球。历史上最有名的一位因踢球上位的官员就是高俅了,高俅因为擅长蹴鞠,被端王赏识,后来端王登基后,高俅一路官运亨通。其实除了高俅以外,在《事实类苑》中,记载着柳三复善于蹴鞠,投丁晋公所好,在丁晋公的后院外踢球,受到赏识,被收为门客。

在繁荣表象下,掩盖的是蹴鞠走向消亡的隐喻。

4

球门的出现,始于唐朝。在唐朝流行的双球门、单球门和无球门三种类型玩法中,双球门最具有对抗性,单球门和无球门的娱乐性则更高。双球门很好想象,单球门是在场地中央设置一个球门,两根长杆做门柱,两柱中部悬空联结一张网,球网上方与两柱呈“U”型区域为均得分区。比赛时,两支队伍各站球门一边,每队7人,各有分工,两队人员不直接接触,球射入球门得分区多者则为获胜。

比赛的要点是:球始终不能落地(踢毽子),落地则输。所以什么策应跑位,中场传切一类的直接对抗赛技巧完全派不上用场,相反,需要队员们极好的高低空控球能力。

无球门也可以称为“白打”,就是用肩、胸、背、头、腰、腹、膝以及小腿、脚面、脚尖、脚跟等部位控球并结合各种花样控球,表演形式类似体操(对,确切来说是表演赛)。人数从一人十人不等,不同人数对应着不同的花式运球动作套路,当时的人称之为解数。

看完世界杯,想起中国足球可以自慰的岁月

到宋代时,因为蹴鞠的直接对抗,被认为过于激烈,双球门比赛渐渐被淘汰了。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宋代蹴鞠球门是立在场中间的单球门,“越高三丈许,杂彩结络,留门一尺许”,在比赛中分成两队进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角色,但这种固定角色,和如今的前锋、后卫角色不同,带有很明显的尊卑概念和等级层次。宋代两队中,各有球头(队长)、次球场(副队长)和队员,十二或十六人。

开场以后,每个人都有规定动作,左军队员先开球,互相颠球,然后传给副队长,副队长颠完又传给队长,由队长踢到球门。另一方队员也是这样操作,比的是两方谁踢进球的数量更多。这样一来,队长和副队长就成为球队的灵魂人物,肩负着进球的主要任务。

最讨厌的是,球门高约三丈,9米高的球门,踢得高、运气好成为绝技,团队合作和分组对抗,肯定谈不上。

看完世界杯,想起中国足球可以自慰的岁月

缺少竞争和对抗,蹴鞠就从一项军事体育运动,转变成一种杂技杂耍。尤其是元代,蹴鞠从全民运动逐渐变成一项以女人和孩童为主的游乐活动。宋神宗以后,缠足逐渐兴起。元代时,缠足在汉人中依然非常流行。以缠足女性为主的蹴鞠运动,成为一场歌舞,以供欣赏。这和球场上,最重要的合作、拼搏的热血精神完全不同。

不拼了,也得守点规矩吧。

即使在弱宋,在高俅得志的年代,民间俱乐部“齐云社”还对自己的职业很骄傲,提出“齐云社规”:如“十紧要”:要和气,要信实,要志诚,要行止,要温良,要朋友,要尊重,要谦让,要礼法,要精神;

“十禁戒”:戒多言,戒赌博,戒争斗,戒是非,戒傲慢,戒诡诈,戒猖狂,戒词讼,戒轻薄,戒酒色。

奇怪的是,中国足球各俱乐部队员,人人想当高俅,却几乎没几个想守这样的规矩:假球、斗殴、吸毒、嫖妓、赌球、打教练样样占全,能做到、做不到的样样忘掉,个个都是《笑傲江湖》里的不戒和尚,百无禁忌,爽上加爽。

乐极生悲,最终都变成“不可不戒”田伯光,被割掉那话儿,人见人笑,终于老实了。

5

据说,中国的现代足球是由鸦片战争后的英国水兵带来的。先是在香港,后来是广东和上海,这基本上与列强进逼的节奏同步。

1906年,还搞了有记载以来的第一次“国际比赛”,在北京东单附近,由通州协和书院对英国兵,协和书院足球队以2:0获胜,国人大受鼓舞,各书院大练足球,美兵、法兵、德兵等先后被打败,积贫积弱的中国也算小出了一口恶气。

看完世界杯,想起中国足球可以自慰的岁月

清代末年的通州协和书院足球队

捷报频传,1908年南华足球会在广州成立,随后与上海和香港两地的球会开始比赛,或许是早期俱乐部雏形。

1911年,没错,就是辛亥革命那一年,中国、日本、菲律宾三国发起成立了“远东运动协会”——估计跟清政府或者南京革命政府都没关系,民间搞足球还是靠谱些。后人穿凿,硬说这是“亚运会”的前身。

看完世界杯,想起中国足球可以自慰的岁月

1913年到1934年前,远东运动会共举办10届足球赛。第一届中国屈居亚军(参赛球队只有两支,可惜这种好事空前绝后),21年间中国共获9次冠军。当时打日本队,经常赢四五个球,日本媒体那时很感慨:“既生瑜,何生亮。”这也不奇怪,当时亚洲真正算独立的国家也只有中日两国。

1923年的第六届远东运动会在日本大阪举办。18岁小将李惠堂表现如常山赵子龙,中国五比一横扫日本队。上海的《申报》将日本媒体号外传回国内,把标题改为“中国足球铁军,堂堂十年连胜”,最早的标题党作风。

以至于当时江湖流传:“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

看完世界杯,想起中国足球可以自慰的岁月

1936年,一支中国足球队(没有国家队)想去柏林参加第11届奥运会。国民政府不给差旅费,让“自己想办法解决”。 球队只好先借钱去东南亚,沿途打比赛赚路费(有人贬斥为卖艺,自力更生好像也没啥)。

这支球队没有教练,实际上是民间搭伙。为了省钱,一路乘三等舱,全体挤一间房间、打地铺;为了挣钱,更是用心良苦,怕当地强队不敢出赛;怕下雨影响上座率,怕当地人作弊,派人到入口处“监票”。

两个月后才抵达柏林。一路踢来,24场比赛,21胜,3平,无一败绩,真叫一个拼!

1936年奥运会,是希特勒最风光的时候,对这支中国球队衣衫褴褛、自费前来,倒没有惊讶。

首场比赛,对阵现代足球的鼻祖、世界强队英国队。率先进球,却被裁判吹了越位,那时没有VAR助理裁判,中国队无话可说,最后10分钟连丢两球,不幸败北(难道这也是传统,后辈只能撑最后三分钟:三分钟能干什么,中国队能丢两个球)。

东亚病夫这么能打,连爱搞种族歧视的希特勒也很意外,亲自来和队员们握手,还给每人送了一块金表。 欧洲报纸也是一致好评,认为中国足球水平不差,只是体力不如人。比赛结束后,队员们辗转欧洲各国,再次一路踢比赛,边玩边挣钱回家。

这批人被誉为黄金一代,他们是:李惠堂、孙锦顺、李天生、包家平、谭江柏、徐亚辉、黄美顺、陈镇和、曹桂成、冯景祥、叶北华……

据说其中有武林高手:有人曾射门射穿球网;有人曾射门震折守门员手臂;

有人终生进球超过2000个,还有获香港足总颁发的“终身成就奖”的;后来任国际足联副主席的。

世界杯结束了,紧跟着入伏,快把人热成狗了。再没有足球来消磨时间,半夜再不睡觉,显得很尴尬,于是,我敲下如上文字,想起中国队,内心一股清凉。

看完世界杯,想起中国足球可以自慰的岁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