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是社區餐飲第一性原理,餐飲大牌下沉社區門店須用新牌子

便利是社区餐饮第一性原理,餐饮大牌下沉社区门店须用新牌子

溫馨提示:本文約2700字,燒腦時間12分鐘,筷玩思維特約作者吳憨子發於深圳。

這篇文章,重點論述一個春筍餐渠吳憨子的新研究成果。

便利是社区餐饮第一性原理,餐饮大牌下沉社区门店须用新牌子

研究,是為了掌握變革趨勢。誰掌握了趨勢,誰就不念過去不懼未來。

洞察:未來餐飲門店新趨勢

眾所周知,餐飲品牌在購物中心崛起之前,氾濫的街邊門店是主陣地。如今,購物中心淪陷,也開始氾濫了(有關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共新增商業900多個,開創近4年來新高)。

前有麥當勞早早提出社區店戰略、星巴克中國首家社區體驗店於去年8月開業、九毛九10億社區“油田”選址,後有不久前賈國龍宣佈西貝已經在嘗試社區店,一下炸開了餐飲圈。

便利是社区餐饮第一性原理,餐饮大牌下沉社区门店须用新牌子

門店重回餐飲人懷抱。但是,憨子研究發現:這次餐飲迴歸門店與以往餐飲門店有明顯區別。

便利是社区餐饮第一性原理,餐饮大牌下沉社区门店须用新牌子

不可否認,從購物中心下沉到社區門店的餐飲大牌有著高人氣和知名度、成熟運營模式等優勢,但也未必就能在社區門店這個新戰場、新曲線下繼續領先。

研判:餐飲大牌下沉社區門店須用新牌子

據憨子近段時間與餐飲BOSS的接觸,關於“社區門店”,連鎖餐飲品牌統一認識是:“社區餐飲是繼購物中心後的經營重點,大家都在試錯階段”,那不統一認識又具體有哪些?看憨子的圖:

便利是社区餐饮第一性原理,餐饮大牌下沉社区门店须用新牌子

回看本文開篇部分,憨子研判的“驅動餐飲變革第一性原理,不是餐飲品牌本身,而是新渠道與新媒體(關鍵通路)的變革”這句話。

這句話的緣由呢?一方面,一些餐飲人直接通過語句就徹悟,另一方面,看憨子的這張圖《新渠道與新媒體驅動產業變革圖(新渠道)》:

便利是社区餐饮第一性原理,餐饮大牌下沉社区门店须用新牌子

圖自己看,不深入解讀,回到本文。在這個預判下,定下本文觀點:適應購物中心環境的餐飲大牌,一旦下沉社區,須搭建全新團隊運營適應社區環境的全新品牌。

為什麼?從企業戰略、品牌定位、組織結構、創新窘境等各個維度都可以佐證。這裡就說說其中“幾乎沒有解藥”的兩個病灶。

1)、經營模式病灶:餐飲大牌不適合社區

商業模型是否吻合,是管理者首先要考慮的問題,不同的餐飲類型對進入購物中心的熱情截然不同。比如一個適合做夜宵、正餐聚客能力弱的餐飲品牌,面對早十點、晚十點的購物中心營業時間,優勢在購物中心裡根本無法施展。

便利是社区餐饮第一性原理,餐饮大牌下沉社区门店须用新牌子

入駐購物中心做連鎖需要龐大資金實力,並代表著某種新生活方式。耳熟能詳的全國餐飲連鎖品牌,無不抓住了這個5-7年前崛起的“新渠道”機遇。餐飲連鎖品牌為適應購物中心的模式,它們進化出了定製匹配的經營之道。

如今,剛入行的餐飲新人小品牌,也一步到位效仿大牌入駐購物中心,少數“新品類新品牌”在趨勢下還算突圍,多數“老品類新品牌”只能陪練。實例不用多說,北京、深圳、上海、廣州都是這樣,如今,武漢、長沙也是如此...全國80%餐飲在購物中心陪著20%優質餐飲練習賺錢。

便利是社区餐饮第一性原理,餐饮大牌下沉社区门店须用新牌子

大牌子在購物中心厲害,不意味著處處厲害。拉斯維加斯賭場,為什麼莊家贏多輸少?以憨子經驗來說:荷官輸局就換場,憨子卻沒換,換了幾個荷官後,有一個荷官就把憨子幹趴下。

小品牌要學習荷官,在購物中心裡幹不過大牌子,就換場。

與購物中心不同的賽道不多不少,譬如團餐、外賣...其中,社區門店主要受眾是片區居民,這就不同於購物中心餐飲。顧客來吃飯,需求主要以貨真價實為主。

其二,進購物中心的餐飲大牌,為討好新生活方式消費者,賦予了極致服務體系、玄虛文化體系、總部到公司到門店管理體系...

這些“討好用戶、討好規模”的行為,不是餐飲或美食第一性原理,是可有可無的,但是,為發展而發展的心結遮掩了餐飲BOSS,未來必將喪失新機會。

便利是社区餐饮第一性原理,餐饮大牌下沉社区门店须用新牌子

大牌子配套大規範運營,而大規範就是高成本。餐飲大牌“大規範”同義詞是“高成本”,其實是大牌沒辦法的行為。

自己是小牌,與用戶關係不大的要素,能省就省。一個社區門店營業額比購物中心少,要承認這個客觀事實,它拖不起運營成本。恰巧,餐飲小牌“夫妻店”同義詞是“低成本”,成本結構與社區門店營業額匹配。

於是,如果大牌簡單複製購物中心體系到社區門店,就類似百度面臨移動互聯網,李彥宏以為把PC百度複製到手機百度就可以,結果,這個戰略意識決定了如今只有AT,再無BAT的新歷史。所以,在購物中心,小品牌陪練大品牌;在社區,大品牌直營店陪練小品牌夫妻店,大家看得見。

2)、用戶心智病灶:不稀罕你了

用戶認為,購物中心和社區完全是兩個不同消費場景。在購物中心消費的是一種時尚生活方式,而在社區更注重的是基於“果腹”的日常生活方式。

便利是社区餐饮第一性原理,餐饮大牌下沉社区门店须用新牌子

憨子經常調侃:麥當勞為什麼業績下滑?門店太多了,不稀罕了!真功夫為什麼不想去了?吃了多次,不稀罕了...

我們中國人呀,只有媽媽做的“主食”,才吃一輩子。其他的,都跳不出憨子那個“美食的第一性原理:喜新厭舊”這個首創研判。

便利是社区餐饮第一性原理,餐饮大牌下沉社区门店须用新牌子

說白了,購物中心是方便我們刷存在感的,是“白富美”的存在,類似小三,多少有點距離感,不常見,所以稀罕。社區則相當接地氣,類似老婆,低頭不見抬頭見,熟悉了不足為怪。

便利是社区餐饮第一性原理,餐饮大牌下沉社区门店须用新牌子

當購物中心大牌進入社區,購物中心的時尚消費者不稀罕了,社區的日常消費者認為“價不實”,兩頭都不討好,兩頭同時掉粉。

社區餐飲第一性原理:便利

很多人都寫過社區餐飲相關內容,本文一概沒用,說得都是皮毛。

便利是社区餐饮第一性原理,餐饮大牌下沉社区门店须用新牌子

“便利”表達的內容除了我們通常理解上的快速便捷的意義,更重要的是價格的實惠,即高性價比。

便利是社区餐饮第一性原理,餐饮大牌下沉社区门店须用新牌子

譬如,萬科第五食堂社區餐廳,從探索、蛻變到如今逐漸成熟,沉浸社區已6年。“社區餐廳不但要解決顧客用餐需求,還要滿足更多社區客群服務,以此,我們深耕餐飲品牌,這個結論也許會引發很多不同觀點和不認同,但卻是社區餐飲的現實。”第五食堂回宏濤說。

如果解決“便利”這一顧客痛點,社區餐飲會擁有比購物中心更高的復購率?

便利是社区餐饮第一性原理,餐饮大牌下沉社区门店须用新牌子

是的!其一是地緣上的“便”,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購物中心並不是每天都要去,而家卻是每天都得回。地緣上的便利帶來的是時間成本的壓縮,而時間成本在大城市又尤其的貴。

其二是價格上的“利”,社區餐飲做的是本區居民的長久生意,如前文所說,是日常生活方式的消費產品,且沒了購物中心高昂的租金及人力成本加持,價格相比之下更合理實惠。

結語

餐飲人習慣學習“餐飲管理”,這是餐飲可持續發展的根基,但是,在面對新環境、新用戶、新需求等這些新S曲線產生的前夜,卻總是被新人彎道超車。

到底為什麼?因為基於老思想、老組織的餐飲大牌,萬事俱備,就缺顛覆性創新基因,“革命不能革老子”。

上面這些內容,通過“餐飲與美食第一性原理”的新發現,為支撐“餐飲大牌下沉社區門店須用新牌子”觀點,也說了兩個起因:經營模式與用戶心智不適合,並提出“社區餐飲第一性原理:便利”這個預判。

說來說去,期望幫助大牌老人激活創新基因,期望幫助新人小牌激活從餐飲本質及未來趨勢上找到創新要素,敢為老人先,探索一個不同於購物中心的全新價值網。這也是憨子孵化與加速社區餐飲的世界觀與方法論。

PS:本文作者是CIBANK春筍餐渠創始人,主營餐飲IP渠道資本,微信ID:mckinsin,歡迎一起腦力激盪。

2018年筷玩思維全面發力線下,30+城市場次單場500+餐飲老闆線下標杆峰會成都站、杭州站、武漢站、北京站已圓滿落幕。8月16日,筷玩思維集結全國近20位餐飲產業鏈大咖聚首廣州,一場關於“新餐飲·新零售”連鎖餐企轉型升級的乾貨盛宴蓄勢待發。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即刻查看筷玩思維全年系列餐飲峰會詳細招商方案!

接下來,上海、南京、重慶、南昌、杭州、武漢、天津、無錫、福州、濟南、哈爾濱、寧波、長沙、大連、西安、深圳、廈門、海口、蘭州、鄭州、南寧、北京、臺灣......主力熱點餐飲聚集區筷玩思維無死角覆蓋,盟友軍團基本集結完畢...上戰場、打勝仗,還得靠盟友。

便利是社区餐饮第一性原理,餐饮大牌下沉社区门店须用新牌子便利是社区餐饮第一性原理,餐饮大牌下沉社区门店须用新牌子
便利是社区餐饮第一性原理,餐饮大牌下沉社区门店须用新牌子便利是社区餐饮第一性原理,餐饮大牌下沉社区门店须用新牌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