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當今社會仇富問題?

如何看待當今社會仇富問題?

圖片1

客觀的講,當今社會還是有“仇富”心理的,這個仇富之所以打上引號,是因為絕大多數中低收入者“仇”的並不是“富”,仇的是“不勞而獲”或者“少勞多獲”。

說到底就是對某些領域或行業的“分配規則”的不滿。

在當今社會,社會分配製度已經不再是完全的“各盡所能按勞分配”,而是多重分配方式的總和,勞動是獲得收益的形式,資本(投資)也是參分配的一種形式,那麼“不勞而獲”的現象肯定不是個別現象,“少勞多獲”也很普遍,這是當今社會的“分配方式”決定的。

形象的說,當今社會的“仇富”,更多的是以“打抱不平”的形式出現的,比如說目前炒的火熱的“天價片酬”問題。

冷靜理智的說,有名氣,有票房號召力,甚至是有“自然天賦”的明星,他們出賣的不僅僅是看得見的勞動,還有看不見的分配形式,比如投資,比如“無形資產收益”等等,但是這些無法讓普通勞動者想象的“天文數字”收入,和明星們看得見的勞動之間是絕對不成正比的,這樣在公眾眼裡,就是“不公平”。

公眾的質疑並沒有什麼錯誤,“仇富”也可以理解。問題並不在那些公眾看的見的那些“天價明星”,畢竟是有這個市場,才會有這個“天價”,從市場規律來講,並無不妥,但前提是“照章納稅”。

問題的實質,是對於“按勞分配”之外的分配形式的規則是不是合理,因為既然是一種“分配方式”,完全按照“市場規律”,並不是最好的辦法,目前的對“天價片酬”的質疑和憤怒就說明了這個規則出現了問題。

在市場之外,是不是需要一個除了“稅收調節”的另外一個“調節規則呢”?這個問題才是解決“仇富”問題的根本。

儘量減少“按勞取酬”和其他分配方式的巨大差距,是一個今後值得認真對待的問題,我們畢竟是社會主義國家,勞動者還是佔絕大多數,崇尚誠實勞動,崇尚實際貢獻應該是社會分配規則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