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峰度夏时节 电煤再现“旺季不旺”行情

随着产地煤矿陆续复产,煤炭供应量开始缓慢回升,目前环渤海各个港口煤炭库存均处于历史高位,沿海六大电厂在“低日耗、高库存”的运行背景下,电煤需求持续疲软,导致迎峰度夏时节电煤再现“旺季不旺”行情。

迎峰度夏时节 电煤再现“旺季不旺”行情

进入7月份以后国内动力煤市场呈现“旺季不旺”的行情,主产地和北方港口煤价均进入下行通道。以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为例,截至7月18日市场主流平仓价670元/吨,环比下跌40元/吨,跌幅5.71%;同比上涨40元/吨,涨幅6.35%。目前环渤海各个港口煤炭库存均处于历史高位,沿海六大电厂呈低日耗、高库存的运行态势。另外,为加速煤炭中转,保障港口煤运通道畅通,国投曹妃甸港从7月15日开始对部分客户恢复收取超期堆存费,受此影响贸易商出货速度开始加快,带动港口市场煤价格下行。而主产地方面,随着环保检查结束之后,煤炭供应量缓慢回升,在下游需求疲软的情况下,坑口价格普遍下调20-30元/吨不等。

山东方面,7月初山东地区电煤价格出现小幅上涨,主力煤企价格基本维持平稳,截至7月18日,山东地区煤企5000大卡动力煤主流报价在620-630元/吨,环比基本持平,同比上涨20元/吨,涨幅为3.28%。山东主力电厂接收价格在月初上调20元/吨,截至7月18日5000大卡电煤主流接收价格在0.12元/大卡(折合为600元/吨),环比上涨4.35%左右,同比上涨70元/吨,涨幅为13.2%。目前山东省40家统调主力电厂当日进煤29.76万吨,当日耗煤40.62万吨,当日库存815.18万吨,较上日减少10.85万吨,按标准耗煤32万吨测算,可维持25.5天。

煤价波动原因分析

1、产地煤炭供应持续增加。7月6日环保督查“回头看”结束之后,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前期停产的煤矿陆续复产,煤炭产量开始恢复性增加,市场供应增加预期增强。

2、中转地港口库存位居高位。截至7月18日秦皇岛港口煤炭库存673.5万吨,环比上涨57万吨,涨幅9.25%;同比上涨86万吨,涨幅14.64%。随着“增产增运”政策的出台,长协煤发运占比稳定,在铁路满负荷运行、港口积极组织接卸下,北方港口存煤逐步增加。

3、港口疏港进程加快,贸易商出货意愿增强。因近期北方港口煤炭库存攀升较快,为保障路港煤运通道畅通,国投曹妃甸港将从7月15日开始对部分客户恢复收取超期堆存费,受此影响港口贸易商出货意愿加强,部分贸易商甚至低价抛货,带动市场煤价格下行。

4、下游电厂存煤充裕,采购需求疲软。最近一周沿海六大电厂日耗持续位于73万吨左右水平运行,而库存总量在7月12日攀升至1543.27万吨,创下近5年来的新高。在“高库存、低日耗”的背景下,终端用户多采取刚性补库策略,以长协煤拉运为主,采购意愿偏低,需求不足使得煤价下行压力加大。

5、政策调控效力显效。为积极应对迎峰度夏期间能源保障供应的复杂形势,国家发改委近期对相关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重点通过加快优质产能释放、推进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保障铁路运输、适当放宽进口煤政策等措施,增加煤炭供应。

带来的影响

虽然已进入迎峰度夏时节,但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上下游供应均较为充足,电煤采购需求或将持续疲软,短期煤价仍存一定下行压力。

后市预测

目前环保检查对主产地的影响逐渐消除,后期煤炭供应增加将是大趋势,而中转地北方港口在国家多项保供措施保障下,库存总量稳步回升,有效地保障了下游迎峰度夏期间的电煤供给。而下游需求来看,近期南方雨水天气较多,电厂日耗维持在75万吨以下水平,电煤整体库存偏高,采购积极性不强,对煤价形成压制,预计7月底之前国内动力煤价格仍将呈下行的态势运行。但进入8月份后,按照历年经验来看,受高温天气持续影响,沿海六大电厂的日耗一般会在8月份创新高,而电厂库存则会处于持续下降状态,基于此,8月份煤价或存反弹预期,需密切关注后期市场变化情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