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雖有敗筆,但徐崢爲現實題材商業片殺出了一條血路

這幾天,《我不是藥神》被封神了,從題材到演技,從票房到口碑。


《我不是藥神》雖有敗筆,但徐崢為現實題材商業片殺出了一條血路

總體上,我是認可這部片子的,但我還是忍不住,要不合時宜地挑挑刺。

片中有位瑞士醫藥公司的代表,一副為富不仁、視窮人生命為草芥的樣子。

《我不是藥神》雖有敗筆,但徐崢為現實題材商業片殺出了一條血路

先不評價這種角色塑造,扯點醫學界的其他事。

圍繞國粹中醫,捧殺兩方一直在激戰,外行如我,自然是標準的吃瓜群眾一枚,不過在圍觀的過程中,也長了不少知識。

《我不是藥神》雖有敗筆,但徐崢為現實題材商業片殺出了一條血路

比如殺的一方最有力的證據之一就是:西醫的任何一種藥品,都要經過大規模雙盲臨床檢測,而中醫壓根就沒有。

大規模雙盲臨床檢測,秉持科學的幾率算法,排除一切偶然的因素和心理暗示的因素,真正是對病人負責,而中醫,即使開了個方子,治好了某個病,也是瞎貓逮個死耗子。

但正因為有這種大規模雙盲臨床檢測,很多西藥從研製到問世,曠日持久且耗資巨大,那些疑難病的藥品,是一些實力雄厚的藥企才敢啃的硬骨頭。

《我不是藥神》雖有敗筆,但徐崢為現實題材商業片殺出了一條血路

片中的諾瓦公司,原型就是業界大鱷,瑞士諾華公司,他們研製出的格列衛,被稱為抗癌界的明星藥,研發時間長達50年,成就了多位美國科學院院士。

研製成功後通過專利壟斷期,藥企能獲得鉅額利潤,但這些錢也不是光用來躺著數的,還要為下一個藥品研發注資。

《我不是藥神》雖有敗筆,但徐崢為現實題材商業片殺出了一條血路

所以,知識產權的權威不容挑戰,如果人類的智慧和鍥而不捨的精神得不到回報,那麼絕症永遠是絕症。

所以,片中對藥企的形象刻畫,有失公允,容易煽起一些偏激的情緒。

《我不是藥神》雖有敗筆,但徐崢為現實題材商業片殺出了一條血路

可是,絕對的專利保護,經不起人道主義的拷問。

已故的復旦抗癌女博士于娟在她的遺作《此生未完成》中寫過這麼一句話:我是那種拼死也想活下去的人。

《我不是藥神》雖有敗筆,但徐崢為現實題材商業片殺出了一條血路

如果這樣人是你的親人,你是否還忍心和他們講《專利法》。

再舉個例子,人吃五穀雜糧得百病,那些發病幾率極低且看起來很匪夷所思的病被地稱為罕見病,治療罕見病的藥被稱為孤兒藥,孤兒藥是很難產的,因為潛在顧客太少,辛辛苦苦研發出來成本都收不回來。

要算經濟賬,孤兒藥不值得研發,但一切生命皆無價,不能因為人數少就被忽略。

這就是兩難,這就是現實,這就是人間。

《我不是藥神》雖有敗筆,但徐崢為現實題材商業片殺出了一條血路

出於職業的關係,我非常關注且偏愛現實題材的影片,只是看了《我不是藥神》後,我不想在現實後面,再加上批判兩個字了。

那些看似義正嚴辭的批判,只是因為沒有感同身受,人間的很多問題,不是無解,只是真的很棘手。

所以只要提出這種問題,只要展現這種困境和痛楚,就是一部成功的現實題材影片了。

《我不是藥神》雖有敗筆,但徐崢為現實題材商業片殺出了一條血路

如果能引發大家的關注和思考,並付諸行動慢慢地將更多的人解救出困境,就可以稱的上是功德圓滿了。

《我不是藥神》上映不過兩三天,印度的專利強制許可制度就成了刷屏的信息點,那麼同為發展中國家,專利白名單對我們是否有借鑑意義?

即使同樣是實施專利保護的國家,為什麼人家日本、韓國的“格列寧”能比我們便宜那麼多,不要把一切都推給什麼WTO、TRIPS,中國式的以藥養醫、層層加價是不是難責其咎。

《我不是藥神》雖有敗筆,但徐崢為現實題材商業片殺出了一條血路

還有每個人,都要問一下自己,有幾份醫療保險,不要以為有職工險居民險合療險就是進了保險箱了,如果經濟條件允許,應該買重疾險癌症險,甚至要根據家族遺傳病史買些特殊險種,萬一不幸被上帝的骰子擲中,最起碼能讓自己有點尊嚴。

能共情、有爭議、變美好......飢渴的中國觀眾將給這部影片能想到的一切,當然,最重要的,是電影票。

所以,我不會在現實後面加批判兩個字,但是我會加商業兩個字,是的,現實題材的商業片,《我不是藥神》將因這幾個字被載入華語電影史冊。

《我不是藥神》雖有敗筆,但徐崢為現實題材商業片殺出了一條血路

現在想想,關於現實題材的影片,很多過去的論調,都是悖論。

比如這類片子,投資人不願投、導演不願拍、觀眾不愛看......

都是老百姓疾苦和喜樂,為啥不愛看?

票房可以這麼好,為啥不願投?

如此有情懷有口碑,為啥不願拍?

《我不是藥神》雖有敗筆,但徐崢為現實題材商業片殺出了一條血路

當然,《我不是藥神》的成功,有多重因素的合力,山爭哥如果憑此片獲得某個A類電影節的影帝,確屬實至名歸,他是主角,空間大、戲份足。至於配角,什麼“一天跳️繩8000次、苦練鋼管舞一個月、從零開始學英語、教科書般的演技”,真心有點過譽了。

我不是說人家不敬業,只是國內能演到這種水平的,大有人在。

《我不是藥神》雖有敗筆,但徐崢為現實題材商業片殺出了一條血路

其實,從選材的那一刻,《我不是藥神》就已經成功了百分之五十,而這樣的故事,在當下的中國,還有很多。

當然,還有個問題繞不過去,那就是審查制度,過審過審,這是現實題材的魔咒。

《我不是藥神》雖有敗筆,但徐崢為現實題材商業片殺出了一條血路

有人說,《我不是藥神》能提檔上映,是審查制度的進步,連“這世上只有一種病治不好,窮病”這樣的臺詞都能播出來。

實際上,審查制度並沒有什麼大起大落的變化,也沒有給《我不是藥神》開綠燈,它的臺詞也沒多尖銳,只是犀利罷了。

現實主義不是語不驚人死不休,而是“怕什麼前途未知,管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就有近一寸的歡喜”。這句話的版權屬於新文化運動的旗手—胡適。

《我不是藥神》雖有敗筆,但徐崢為現實題材商業片殺出了一條血路

所以,有志於現實題材的中國電影人,不要患得患失,不要大喜大喜,常懷敬畏之心,堅持藝術水準,前路無限光明。

所以,我從挑刺開始,但要用祝福結束,祝福中國現實題材的商業片,《我不是藥神》開了個好頭,精彩還在後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