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從布勞巴赫前往威斯巴登的路上,時不時下雨,有一陣還挺大。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威斯巴登是黑森州的首府,不過黑森州最大的城市是法蘭克福,太多人在那裡轉機。我以前一直以為黑森州得名是因為有大片的黑森林,其實黑森是一個古老的日耳曼人部落名,但這裡的的確確有大片的黑森林,據說森林覆蓋率達40%。Heseen翻譯成黑森,還真的非常恰當。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到了威斯巴登,雨也停了,車就停在這個教堂對面的馬路邊。停路邊最大的問題是不好掌握時間,後來又跑回來續費。在歐洲不要說停車不入位了,就是在車位內,超時幾分鐘就可能被貼條,當然超時少罰的也少。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這個教堂叫和平教堂(Friedenskirche),建於19世紀末的新哥特式教堂。教堂所有者是19世紀從羅馬天主教分離出來的一個小分支,老天主教會(Old Catholic Church,也稱舊天主教會)。教堂附近有個一世紀的羅馬要塞遺址,我沒有注意到。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這裡是一個二戰死難者紀念牆。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牆上的人名以及生卒年,卒年基本都是在1944到1945年間。二戰中,威斯巴登破壞的並不是非常嚴重。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我們在威斯巴登並沒有停留太多時間,所以只按遊覽順序點到為止。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威斯巴登(Wiesbaden)在羅馬時期叫做亞奎.馬提亞凱(Aquae Mattiacorum,老普林尼曾經提到過),是萊茵河防線上唯一在右岸的羅馬軍團駐地(考古發現有第22軍團留下的記號),這裡離主要軍團駐地美因茨非常近,我們隨後就去。威斯巴登是九世紀日耳曼人起的名字,大意是草甸上的浴場。凡是名字有巴登(Baden)的城市,基本都有溫泉,就相當於英國的巴斯(Bath)。不知羅馬人當年選擇這裡是不是因為溫泉,直到今天這裡的溫泉水溫還高達64度,只是看不到羅馬浴場的遺蹟了。這座20世紀初的城門,就是在古羅馬城門遺址(Heidenmauer)上改造的。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我們到的可能稍微早點,商業街十點才開始人多。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這個小廣場叫莫瑞泰斯廣場(或莫里茨廣場,Mauritiusplatz),拿騷家族常用的名字。你會問,是荷蘭王室出自的那個拿騷家族嗎,沒錯,因為威斯巴登屬於拿騷家族幾個世紀,直到1866年普魯士人得到這裡之前。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新市政廳(Neues Rathaus),建於1883-1887年間,新文藝復興式建築風格。威斯巴登市的行政機構所在地,新市政廳的供暖系統是與附近的一個溫泉浴場共用的地下溫泉。建築的地下一層是一家餐廳。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最上方的三個金色標誌是威斯巴登的市徽,我感覺和法國王室的鳶尾花非常相像,我想如果是的話,那可能與過去與法國的密切關係有關。(純屬推測)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與新市政廳相鄰的是老市政廳(Altes Rathaus),建於1608-1610年,是威斯巴登城內現存最古老的建築。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老市政廳現在是婚姻登記處了。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老市政廳相臨的房子和街道。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兩座新老市政廳前的小廣場叫市集廣場(Marktplatz), 廣場上有個噴泉叫市集噴泉(Marktbrunnen),建於1753年。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市集噴泉上的金色獅子,是始於11世紀的拿騷家族的標誌。現在荷蘭和盧森堡王室的標誌依然還是。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右側白色的建築是黑森州議會,也叫做威斯巴登城市宮(Stadtschloss Wiesbaden,City Palace)。1841年建成的新古典主義建築,曾經是拿騷公爵的府邸。

1866年,普魯士趕走了拿騷家族,吞併了威斯巴登。建築被改成了威廉二世的夏宮。

建築很大,有140多個房間,可惜我只拍到了一小部分。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議會正對的是市集大教堂,因為議會建築曾是拿騷宮廷,故前面的廣場叫做宮廷廣場(Schloßplatz)。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市集大教堂(Marktkirche),也可以叫集市大教堂。建於1853-1862年間的新教教堂,建築風格為新哥特式。德國是新教發源地,所以肯定少不了新教教堂。教堂的名字通常不像天主教那樣用某位聖人的名字命名,因臨近集市,就稱作集市教堂。因為是拿騷公爵所建,又俗稱拿騷主教堂(Nassauer Landesdom )。教堂建成的4年後,拿騷家族就被普魯士人驅離。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教堂的塔樓最高達98米,據說是為了比肩天主教的美因茨大教堂。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集市教堂在當時是拿騷家族所建的最大的磚砌教堂。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我們到的時候教堂沒有開門,就沒進去看。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新市政廳建築的側面。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旁邊的一個小廣場,遊客中心就在附近。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廣場上的地磚,幾百年也不會壞,因為磚的厚度是寬度的兩倍以上。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從市政廳往南幾百米,就是這座教堂,聖博尼法斯教堂(St. Bonifatiuskirche),也有譯作聖博義教堂的。教堂是天主教教堂,新哥特式風格。德國宗教改革後,威斯巴登屬於新教地區,直到19世紀,天主教才被允許,所以這座教堂建於1844年。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再來說說威斯巴登的城市守護人聖博尼法斯

(Saint Boniface),還有多種譯法,如聖卜尼法斯等。他是公元7-8世紀的一位傳教士,尤其是在日耳曼地區非常有名。

當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人滅亡後,大多數的日耳曼人並不是天主教徒。最早皈依天主教的是五世紀法蘭克部落的克洛維,他開創了墨洛溫王朝。其他的日耳曼部落有的信奉的是基督教的異端(阿里烏斯派),有的則是信奉日耳曼人原始的神靈。由於法蘭克部落是日耳曼人中最強大的,他們在後面的幾百年內,用各種方法讓其他的日耳曼部落大都皈依了天主教。這其中的手段包括武力(有些拒不皈依的部族被整個滅絕),還有就是靠傳教。這位博尼法斯就是著名的傳教士,他出生於不列顛島,做過美因茨大主教,他傳教的區域包括不列顛島(盎格魯-撒克遜人),德意志和弗里斯蘭(今大致荷蘭)等地區。公元754年在今荷蘭北部傳教時被異端或異教徒殺死。死後被封為聖人,並獲得日耳曼使徒稱號。歷史上有多位羅馬教皇用的都是博尼法斯的名號。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博尼法斯教堂的三角山牆。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雙塔高68米。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博尼法斯教堂前的廣場,叫路易斯廣場(Luisenplatz),得名於一位拿騷公爵的妻子。廣場上的方尖碑是為了紀念1815年的滑鐵盧戰役。當時的拿騷軍隸屬於威靈頓。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路易斯廣場前的街道,車少時德國人過馬路也不走人行橫道。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威斯巴登的公共汽車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出租車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廣場下方是地下停車庫。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路易斯廣場前是熱鬧的商業街,萊茵大街(Rheinstrasse)。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威斯巴登市內走馬觀花地簡單看了看,就開車上了一座叫Neroberg的小山,去看一座俄羅斯東正教堂,聖伊麗莎白教堂。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這也是威斯巴登唯一的一座俄羅斯東正教教堂。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聖伊麗莎白教堂(St. Elizabeth's Church),因為是俄羅斯東正教堂(Russisch-Orthodoxe Kirche),所以當地人也稱“希臘教堂”。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為什麼在天主教或新教的德國,會有一座俄羅斯的東正教堂呢,因為這裡安葬著一位俄羅斯女大公,伊麗莎白.米哈伊洛娃(Elizabeth Mikhailovna),父親是位俄國大公。她的祖父是沙皇保羅一世,叔叔是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和沙皇尼古拉一世。

1844年,17歲的伊麗莎白嫁給了26歲的拿騷公爵阿道夫。不幸的是,1845年,伊麗莎白死於難產。於是悲痛欲絕的拿騷公爵親自選址,為她修建了這座東正教堂,為的是在城內就能遠遠看到這座教堂,伊麗莎白就安葬在教堂內。1866年,拿騷公爵因為與奧地利結盟,戰敗後被普魯士人驅離,威斯巴登也被普魯士吞併。前面在盧森堡時曾介紹過,荷蘭國王一直都兼任盧森堡大公,不過威廉三世的兒子都死了,女兒威廉明娜繼位荷蘭國王,但盧森堡適用薩利克法典,女人不能做大公,於是威廉三世的堂弟接任盧森堡大公,就是這位拿騷公爵,後來的盧森堡大公阿道夫(Adolphe, Grand Duke of Luxembourg)。從此盧森堡與荷蘭徹底分離。盧森堡的阿道夫橋也是因他而得名。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教堂可以參觀,但嚴禁拍照。所以沒有裡面的照片,教堂裡面很東正教,神職人員都是俄羅斯裔,裡面還有伊麗莎白的石棺,很多俄羅斯人來此瞻仰。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教堂正上方,有伊麗莎白的頭像。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據說俄國十月革命後,許多俄羅斯人逃來此地,在教堂周圍形成了一個俄國人居住區,並且有一些俄羅斯墓地。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教堂周邊的樹林,讓我聯想起黑森林,聯想起那場讓奧古斯都折壽的條頓堡森林之戰。而條頓堡森林(Teutoburger Wald)距此往北也就不到三百公里。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從Neroberg山丘眺望威斯巴登市區。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萊茵河右岸唯一的羅馬軍團駐地,威斯巴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