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如果學會「以史為鑑」,朱棣還會造反嗎?

我們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說過:“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潛,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但建文帝朱允炆偏偏沒有上好歷史課,也不知道好好琢磨一下這個道理,到最後只能把機會拱手讓給明成祖朱棣。

朱允炆如果學會“以史為鑑”,朱棣還會造反嗎?

歷朝歷代很多皇帝都知道看一些史書,目的就是在增長知識的同時,以史為鑑,就拿朱允炆的爺爺明太祖朱元璋來說,他就很重視對皇子、皇孫的教育,從前朝歷史到他小時候的漂泊在外的生活,幾乎沒有什麼是不說的。但很明顯,朱允炆就沒有好好接受教育,關於朱允炆繼承皇位的事兒,現在最認可的也是最直接的原因是:“立嫡立長”的傳統,在朱元璋看來,到了晚年,更應該重視下個人的信譽,因為朱標去世的早,朱標的第一個長子也是英年早逝,皇位只能傳給朱允炆。

朱允炆如果學會“以史為鑑”,朱棣還會造反嗎?

建文帝朱允炆在安定的生活中成長,受儒學的薰陶,所以他也比較重用讀書人。另外他的老師是方孝孺、齊泰、黃子澄,而這些人都是儒家學派,治國思想也都是實行仁政之類的東西,但其實對於沒有年紀尚小、沒有治國經驗的朱允炆來說,一直實行仁政並不是個好事兒,而且,朱允炆腦子裡的很多思想比較過時,像井田制、周禮啊。 其實,復古這些制度沒有什麼意義。從這一點我們能看出,朱允炆身邊的人的人文氣息有多濃,這也是他失敗的原因之一。

朱允炆如果學會“以史為鑑”,朱棣還會造反嗎?

朱允炆的書生氣很濃,骨子裡有軟弱性;但朱棣則有比較豐富的政治經驗和治軍經驗,所以,對於朱允炆來說,他的最大威脅當然就是朱棣,畢竟朱允炆的根基並不是很牢固,所以朱允炆採取了一個措施就是“削蕃”,後人對他的削蕃措施褒貶不一,但我覺得他削蕃這個行為是對的,畢竟當時各地的蕃王都已經蠢蠢欲動準備造反了,錯就錯在朱允炆還是太善良,開始幹掉五個蕃王以後,本來可以一舉殲滅掉朱棣的,勝算比較大。

朱允炆如果學會“以史為鑑”,朱棣還會造反嗎?

但朱允炆偏偏打起了心理戰,他的一句“我要活的叔叔”直接註定了失敗。當然這句話屬不屬實也是眾說紛紜,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通過朱允炆的種種行為,我們也知道他骨子裡的軟弱,不會謀大局,比如當大軍打到南京城的時候,朱允炆本來想換個地方住,養養士兵,這時候方孝孺出來了,大概就是說了大丈夫可以打死,不能退縮等很有志氣的話。結果都城被破,建文帝不知所終。

朱允炆如果學會“以史為鑑”,朱棣還會造反嗎?

其實我想,如果他可以多學學前朝皇帝的精神和治國策略,朱允炆也不會死的那麼難看,學學漢武帝實行“推恩令”,讓蕃王內部自己去爭鬥吧,你只管坐收漁利就行了。不管怎樣,多看看歷史故事,以史為鑑總是好的,如果朱允炆再聰明點,朱棣可能也沒能力造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