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灵宝:最美苏村人之张当才


河南灵宝:最美苏村人之张当才

河南灵宝:最美苏村人之张当才

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一个身背药箱,匆匆行走在乡村的身影,已深深地铭刻在固水老百姓的脑海里,他是灵宝市苏村乡固水村的村医张当才。 今年65岁的张当才,1969年担任乡村医生,扎根农村,坚韧执着,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守护着当地群众的健康, 多次受到上级表彰。曾被评为“灵宝市十佳乡村医生”、“全国优秀乡村医生”。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固水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农村缺医少药现象严重,群众就医十分困难。在他幼小的心里当一名医生的梦想油然而生。1969年 17岁时,张当才到卫生室工作,他梦想成真,激动不已。他先是在卫生室抓药,第二年就被选派到苏村乡卫生院进修一年,他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勤奋学习,刻苦钻研, 经常向经验丰富的老医生虚心请教,并不断实践,使自己的医疗水平提高的很快。回村后,边给村民看病,边继续学习,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就这样一干就是50年。50年间,不管村卫生室的体制如何变,他为病人服务的宗旨没有变,一直视患者为上帝,热情接诊每位患者,认真检查治疗。遇到危重病人,他常常陪护转往灵宝、三门峡等医院,使其得到及时、更好的治疗。

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他从事乡村医生以来,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很多,50年来共接诊病人20余万人次,出诊数万人次。他跑遍了乡村的每一条小道,清楚每一户村民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状况,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在他心里如数家珍一清二楚。为了方便群众看病,固水村和邻村家家户户都清楚的记着张医生的电话号码,他的手机一年365天,天天24小时开机,只要电话一响,要他出诊时,不管刮风下雨、天寒地冻、白天黑夜、逢年过节,他都会像天使一样,出现在治病救人的现场,有时忙的通宵达旦,废寝忘食,直至病人病情稳定,他再三嘱托后,才放心地回家。

2017年5月的一天早晨,固水村民张宝忠打来电话,说腹部疼痛,恶心呕吐。他立即骑上摩托车赶到庙上沟患者家里,看到患者面色苍白,血压很低,经诊断为腹股沟疝,如不及时手术,随时都会危及生命。但病人认为是胃炎,不愿去住院做手术。张当才一边做患者思想工作,讲清二者病症区别及不良后果, 一边联系车辆,同时与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联系,安排住院, 使病人转危为安。

2017年8月6日凌晨3点,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把他从睡梦中惊醒,原来是固水村后沟组一位产妇在家早产,他立即直奔卫生所,准备好接生器具,来到产妇家中,经过他的正确操作,孩子生了下来。 凌晨5点灵宝市妇幼保健院的医护人员赶到后,他协同医护人员,将母子转诊到妇幼保健院,使母子脱险。

由于张当才医术过硬,周边村一些病人都慕名而来找他诊治。有一年秋季河水暴涨,高稍村一位病人肺心病复发,十分危险,患者家属急忙来到卫生室哀求他:“快救救我爸”!他深知病人的危重,救人要紧。他二话没说,拄着棍子,背上氧气和急救药品,跋山涉水,冒雨赶到病人家中,立即打强心针,插上液体,整整抢救一夜,才使病人脱险。后经连续多天精心治疗,才使病人康复。病人家属逢人便夸;“张医生真是我家的救命恩人”。

在做好为村民治病的同时,他还承担了繁重的农村疫病防治等医疗基础工作。 2003年,“非典”肆虐期间,村里外出打工人员如潮水般回乡。他作为村医, 每天都要给返乡人员上门监测体温,及时将信息反馈给中心卫生院,并打印“非典”预防宣传资料,发送到家家户户。由于他不顾个人安危,认真把关,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受到上级的赞扬。2008年,在手足口病防治过程中,他亲自到患儿家中消毒杀菌,督导和宣传疾病防控知识,得到患儿家属及村民的好评。

近年来,他积极落实《灵宝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594人,建档率达到98%以上;为0---6岁儿童预防接种率达百分之百;为65岁老人建档管理119人;登记管理高血压患者120人;家庭医生签约1444人,签约率达93%。

在扶贫工作中,张当才千方百计克服困难,把健康扶贫工作做到家。固水村由于水库淹没,大部分村民移民他乡,他跑到灵宝市区等地,走家串户,发放健康扶贫卡932人,发放扶贫政策指南250份,医疗扶贫政策宣传单950份,为贫困户签约家庭医生909人,其中免费体检300余人。还给建档立卡贫困户和65岁以上老人体检、发健康扶贫爱心箱等,做了大量的工作,他用真情将党的温暖送到贫困户的心里。

张当才遵循的座右铭是:“做人要讲人品,行医要重医德。”经他诊治的患者称赞他:恪尽职守,无私大爱,救死扶伤,用真诚奉献医德和医术,为患者带来了健康和希望,在老百姓心中铸起了一座丰碑。

河南灵宝:最美苏村人之张当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