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變革:人工智慧如何爲社會創造價值

階段1:取代重複工作崗位

從歷史發展規律來看,每發生一次技術革新,人類社會就會發生一次巨大的變革,兩次工業革命和計算機的出現所引發的社會變革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因此,人工智能技術的出現和發展也將對人類現有的社會形態產生重大影響。

假設人工智能產品已經如手機、電腦、汽車一樣成了人們生活、工作的一部分,那社會將如何呢?部分人類勞動被機器承擔是必然會出現的現象。但當這種現象發展到一定程度時,例如,人類的腦力勞動完全被機器承擔,機器可以決定人的一日三餐、出行計劃等問題時,人類社會又將如何呢?

社會變革:人工智能如何為社會創造價值

從目前人工智能研發、應用的現狀來看,人工智能對人類未來社會的影響可以劃分為3個階段,具體分析如下。

在當今社會,有很多重複性的工作崗位,如司機、售票員、話務員等。在人工智能普及的時代,這些工作崗位必然是最先被取代的。

近年來,人工智能在模式識別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在某些領域的成就甚至已經超出了人類水平。在這種情況下,使用人工智能取代這些重複性的工作崗位是必然之舉。但是,這個取代過程還需要經歷很長的時間,其原因在於:第一,人工智能在某些領域識別的準確率還比較低,不能和人類相較;第二,部分重複性工作崗位的工作環境建模困難,還需要進行一些嘗試。

以機器人保姆為例。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機器人保姆的市場發展空間非常大。但是,現在的機器人保姆還不能很好地滿足照顧人的需求,甚至簡單的家務活都不能很好地完成。其原因在於,雖然保姆屬於一個重複性的工作崗位,但是保姆這類工作的工作環境比較開放,對機器人的動作技巧有很高的要求,使得“機器人代替人來照顧人”這一需求在短時間內難以得到滿足,人工智能、機器人取代重複性工作崗位還需要較長的時間。

階段2:承擔更多的管理工作

一旦人工智能能對重複性工作崗位進行取代,人類社會結構將產生巨大變革,人工智能、機器人將承擔更多的管理工作,走上管理崗位。

以自動駕駛技術為例。在自動駕駛技術成熟之後,交通管理、交通協調和交通控制都可交由人工智能負責。相較於人類管理來說,人工智能管理將促使交通系統的運行效率得以大幅提升。因為,人工智能的出錯率會很低,因此,機器人在管理崗位上有很大的用武之地。

待人工智能對自然語言的理解能力成熟之後,人工智能還將逐漸承擔公司的中層管理工作。事實上,很多大公司的管理過程已經有機器參與了,例如,很多大公司都配置了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MIS(管理信息系統),在這兩大系統的支持下,辦公流程已經實現了電子化。隨著人工智能對自然語言理解能力的增強,這些管理信息系統的功能將得以持續提升,屆時,人工智能承擔公司的中層管理工作就不再是痴人說夢了。

在公司管理中,機器可以承擔監管管理工作,由於這類工作的工作流程較為固定,機器執行不僅能解放人力,還能提升管理效率,降低腐敗現象的發生率。如果人工智能能夠理解法律、法規,未來,機器還有可能承擔各種執法工作,如代替交警檢查交通違規行為等。屆時,機器所承擔的職責會越來越多,所掌握的資源和權力也將越來越多。

在這種情況下,人類社會將發生一次鉅變。人類管理社會,所有的管理活動都是去中心化的。如果機器取代人承擔起管理職責,它們所掌控的信息和資源將通過互聯網實現共享,到那時,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機器都將實現整體協調工作,人類將再次進入中心化時代。在過去集權、壟斷的情況下,人類也曾處於中心化時代,但在機器推動下形成的中心化時代與前者有天壤之別。

在前面那個中心化時代,因為管理者持有的信息不完整,其信息在傳遞的過程中會不斷衰減,導致決策的正確性大打折扣。因此,那個時代的集權社會帶有一些不可彌補的缺陷,正是因為這些缺陷的存在,才產生了朝代更替。

而在人工智能推動下形成的中心化時代,中央控制下的全局信息的規劃和調整有了實現的可能。與前者的中央控制不同的是,這裡的中央控制不是一個人,也不是一個機器,而是整個互聯網。在這種情況下,互聯網催生了超級智能,超級智能賦予了全局運算及優化實現的可能性。

在機器管理時代,人類將做出兩種選擇:一是順應機器管理,一是逃避機器管理。逃避機器管理的這類人雖然不能順應時代發展,享受人工智能帶來的便利,但依然會對人類社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如帶來更多創新和變革的可能。

階段3:超級定製化人工智能

在人工智能的作用下,社會的差異化會逐漸消失,人的差異化會逐漸增大。在人工智能時代,互聯網將實現全面覆蓋,機器的功能會越來越強,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流將會日益便捷,物質、信息等資源的流動效率也會逐漸提升。到那時,共享經濟將成為現實,每個人都能實現按需索取。

在物質得到極大的滿足之後,再加之時間富裕,人類的精神追求會越來越高。到那時,人類會追求與眾不同的、獨特的、極致的體驗。人工智能為滿足人類的這種精神需求,會朝著個性化的方向竭力發展。或許,到那時,每個人從一出生就會配備一個非常個性的人工智能程序,我們稱它為數字化的個人助理。

這個個人助理將伴隨人的一生,從出生開始就要學習、適應“主人”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思考問題的方式等。儘管這些個人助理的出身可能相同(誕生於相同的程序),但由於其數量龐大,跟隨的“主人”性格各異,也會逐漸產生很多“性格各異”的個人助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些個人助理會通過一種相同的方式與互聯網連接,因此,個人助理又充當了個性化人類與同一化機器相互溝通的渠道。這些個人助理經過後天模仿、學習,其行為方式和思考習慣會與其“主人”越來越像。屆時,人類就訓練出了一個“影子”,這個“影子”生活在數字化世界中,會代替人類完成溝通。在這種情況下,整個人類社會就被“搬遷”到了數字化世界,形成了一個鏡像社會。

在鏡像社會形成之後,人人都會擁有神筆馬良一般的“超能力”,藉助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很多願望能輕易地實現。這種論斷源於兩方面的原因:其一,在人工智能時代,共享經濟已經存在,物質和流量自由地在世界範圍內流通,人類的個性化需求能輕易地得到滿足;其二,在中心化管理模式的作用下,需求和供給的匹配效率得以大幅提升。因此,藉助於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類的所有願望都能得到滿足,在這種情況下,人與機器就能維持一種平衡,實現和諧共生、共同發展。

到那時,機器的驅動方式也將得到改變,不再依靠注意力驅動,改為依靠意願驅動。也就是說,人類的所有願望、意願不僅沒有阻礙機器發展,還對其系統發展起到了有效的推動作用。

總之,人類社會隨著技術革新會發生很大的變革,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將在人類社會引發鉅變,從人工智能取代重複性工作崗位,到人工智能管理社會,再到人工智能定製化,未來社會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