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西門橋下泊海船

往事|西門橋下泊海船

康少勇

我生在濟南老城的西門橋西,護城河畔。我住的小樓三層之上還有一平臺,站在平臺上,西門之外,南到千佛山,北至大明湖,一覽無餘盡收眼底。我家後院東牆小門外就是護城河,河水是剛從趵突泉群流出的溫潤潔淨的泉水,因此河水中的水草,老濟南人稱苲草,一年到頭翠綠翠綠,越到冬天越綠。

河沿的石階是壘在水中的,站在石階上,腳下就是打著旋兒流過的河水。由南往北看護城河及兩岸,那可是“四時景色皆不同”。春天,兩岸的柳樹枝條,初看似與冬天無異,如果你天天來看一眼,就能感覺到枝條上一點一點增添著春天的消息。枝條由僵硬變得柔軟,由乾枯變得嬌嫩,很快枝條上朦朦朧朧的似乎被點上許多黃點、綠點,皴染上淡淡的鵝黃草綠。一天,兩天,不經意間抬眼一瞥,呀!那柳樹、柳枝已然是“萬條垂下綠絲絛”了,他們輕拂著碧青的河水,召喚著河水中翠綠的水草,伴著風聲水聲,柳枝兒左右搖擺,苲草兒上下翻騰,這景象是舞,是詩,是畫,是一部生的交響,春的畫卷。

往事|西門橋下泊海船

往事|西門橋下泊海船

夏季的濟南被列入中國N大火爐之一,然而老濟南人對昔日的濟南並未有此感覺。那時既無電扇,更無空調,大蒲扇一把,小馬紮一個,泉邊、河畔、樹下,皆是納涼的好所在。

往事|西門橋下泊海船

三伏天的護城河烈日尚未露面,晨風捲著河水的清涼,沁人身心。河邊不斷有挑水的人影,河水就是濟南人的飲用水。約定俗成,上午九點之前沒人在河中洗衣洗菜。挑水人一條扁擔兩隻筲,下到河邊,左一舀,右一舀,轉身就走,擔著滿滿的兩筲水,拾級而上,開始了一天的生計。

中午過後,一群嬉水的頑童在河中出現,大點的穿個大褲衩,小點的光著小屁股在河中翻波逐浪。他們不講什麼泳姿,學狗刨、打嘭嘭,隨心所欲。但水性甚好,在河中上下沉浮,自由自在,有時還潛入水下比誰潛得遠,在水下的時間長。 濟南四季,以秋最好。天高雲淡,金風送爽,無黃風,無淫雨,無烈日,無陰霾,陽光燦爛,秋風颯颯。濟南的秋天就是濟南人最好的象徵:熱情但不火燥,好客但不諂媚,豪爽但不粗魯,無私但不張揚。樸實率真,言信行果,盡其所有,使客人如承暖日,如沐和風,如浴清泉;讓朋友談得投機,住得踏實,吃得合口,玩得從容。

往事|西門橋下泊海船

秋季是豐水期,泉水最旺,護城河水比別的季節流得更歡暢。水中常見魚兒三五成群穿草而過,岸邊的苔蘚間,時有小蝦小蟹,停停遊遊、觸觸碰碰,目睹此景,更能感悟白石老人所畫蝦蟹之妙。

一場大雪送來了濟南的冬天,紛紛揚揚的雪花,將河岸、房屋、道路、樹木披上了素裝。護城河水,不管天氣多冷也從不上凍。雪花飄飄悠悠落到水面之上,就被河裡蒸騰的霧氣融化了。雪越下得大,河霧就越濃,因為溫差越大,越容易使水汽成霧。整條河上似雲蒸霧潤,雲霧之下潺潺而流的河水就像一條玉帶圍在城的周邊。這時若能高空鳥瞰,你會看到濟南城像一塊晶瑩剔透的羊脂玉,外鑲一條青翠碧綠的玉帶,那是一幅多麼美輪美奐的景象啊! 有時,就在這種天氣裡,人們會在西門橋北側護城河中,看到從渤海邊羊角溝開來的運鹽大船。也許因有事,也許因下雪,這條運鹽大船,就在黃臺碼頭卸下貨(主要是鹽),然後駛進西門護城河裡,泊在了西門橋下。 一艘船由兩個半船組成,每個半船一頭似織布梭,另一頭像鍋鏟,兩個半船在平直處連接在一起,總長約10米,桅杆和折起的船帆,順臥在船上。船上有帶篷的船艙為船工們遮風蔽雨。

往事|西門橋下泊海船

往事|西門橋下泊海船

春節將近,不論貧富總要過年,於是船工們棄舟登岸沿著順河街南行不遠,向東一拐就進了城西門,他們要順便進城為家人和鄉親們採辦些年貨,回家過年。 進西門就是一條橫貫東西的大街,由院西大街經院前大街到院東大街,最東頭就是東城根,舊時既無城門更無現在的青龍橋,要想出城,需向北經按察司街到北頭往東走東關大街,才見到濟南城的東門,俗稱老東門。 這條大街商鋪林立,老字號眾多,要買布匹綢緞有瑞蚨祥、隆祥,要買點心糖果南北乾貨有泰康、一大食品店,更有許多百貨店、雜貨點、鞋店、帽店,過年所需的年貨應有盡有。

採購完畢,漫步出城,許多飯店的門窗裡散溢出的酒香、菜香攪動了轆轆飢腸。船工們不會進飯館,據說他們最愛吃也是最實惠的,是在西門裡太平寺街南口所賣的豬肉灌湯包。賣包人把柳枝笸籮放在獨輪車上,笸籮內用小棉被保暖,裝上蒸包,包子是肉餡但摻有韭菜等青菜,過去濟南人把這樣的蒸包叫草包,以與純肉餡蒸包區別。由於這包子面白,味美,因此生意很好,是船工們必用的午餐。人多飯量大,離船又近,所以,船工們幾乎是把包子席捲而去。 這份蒸包生意越來越好,據說在老濟南人資助下,在普利街東頭路北盤下一座二層小樓設店營業。店主學習借鑑各地蒸包之長處,遂創立了“草包包子鋪”這一百年老店(此為一說,姑妄聽之)。

往事|西門橋下泊海船

往事|西門橋下泊海船

船工帶著用荷葉包著的草包和採辦的年貨,回船就餐,也有的船工不進城而過西門橋。橋西也是繁華的商業街,因有多家賣舊衣的商店,所以稱估衣市街,有的船工家中無人做衣服,就到估衣店尋幾套合身半新的估衣,比買新布便宜,而且過年就穿,一樣走親訪友,照樣體面。另外,想買茶葉有泉祥、春祥,植靈茶莊。打醬油、買鹹菜有名店北厚記,買筐上筐市街,為妻子、女兒買頭上戴的絨花可去花店街,這都是過年要採辦的必需的年貨。

酒足飯飽,泡上一壺剛從泉祥買回的茉莉花茶葉末,喝足喝透天已過午,於是起錨解纜順流而下。經一道洪橋(五龍潭橋所在),二道洪橋(在大明湖西門外),穿葦閘、經東濼河進入小清河。這時,拉直桅杆,升起風帆,藉著三九天的西北風,迎著飄飄灑灑的大雪,向著船工們的家鄉——— 渤海之濱乘風東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