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要給你身邊的全職媽媽打call

為什麼要給你身邊的全職媽媽打call

文:柚子

1

在大自然裡面,在演化上,一定要子代超過親代,演化才是成功。我們要了解人生的目的,使我的基因傳下去,是孩子成為社會的棟樑。

這是加州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腦科學家洪蘭教授《科學的教養與學習》中講到的。

把孩子的養育上升到人類基因傳遞的高度,是令人震驚的。

人們常常以事業成功、財富自由來定義一個人的成功。

即使近幾年對成功的認識更加寬泛豁達,但也呈現在人生的寬度和廣度上面。

大抵是說一個人,即使沒有事業的高度和深度,也需要有見識、有思想,有廣闊的認知,才算是不白活一遭。

你得見過山川大河,聞過稻田花香,你要聽過風見過海。

這當然沒錯,人是要更多地體驗和感受這個世界。

然而,依然有一個看世界的角度,是說,生命的健康成長,也是一個人最大的成就。

這也是全職媽媽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為什麼要給你身邊的全職媽媽打call

2

成為全職媽媽,在我們日益重視女權的社會進程中,是不可理解的。

被媒體成為“Facebook第一夫人”的謝麗爾·桑德伯格(SherylSandberg)曾說過,“女性歷經艱難才爭取到今日能夠與男人平等工作的機會,自然應當向前一步,而不是再退回家庭。”

甚至她說,“到家之後絕對不能為了衣服是否疊好或櫥櫃是否打理整潔而焦慮。”

她提醒我們,“你不能過度迷戀那些不重要的事。”

似乎在強調和宣揚女權的言論中,女性必須走出去工作,爭取自己在社會中的一席之地,甚至,家務成為了無關緊要的事。

女孩要自尊自強、自食其力,才不會被丈夫看不起。這是很多職業女性內心想法。

如果不工作,在家照顧小孩,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自己多難堪。

為什麼要給你身邊的全職媽媽打call

3

然而,在幼童的社會保障福利依然不夠健全,商業化的家庭僱傭制度不夠完善,老無所依幼無所養的現在,如果媽媽們出去工作,沒人照顧小孩,那生育後代的意義又是什麼?

既然生了小孩,自己的孩子自己負責,天經地義,不是嗎?

見過不少人,自己非常有閱歷,去過很多國家和地方,卻疏忽了對孩子的陪伴;

也有很多人,忙於賺錢,錯過了對孩子的養育,把小孩扔給老人和保姆;

也有人貪圖自己的享樂,孩子能生不能養;

還有人出於過度自卑的狀態,認為自己的孩子自己教育不好;

不得不說,對教育的重視是一個家庭、一個民族最大的福祉,也是對孩子最好的恩寵。

可如何傳遞基因的能量,讓孩子快樂自由幸福成功呢?

就像一顆樹不會一夜長高長大,小孩子也需要有人精心呵護、耐心陪伴,她才會茁壯成長。

母親的陪伴是一個小孩安全感最重要的來源。

孩子聲聲啼哭獨自來到這個世界,經由媽媽的哺乳、哄抱和相處,進入到二元的世界。

母子關係的建立,讓孩子感受到世界的安全和生命的生長。

甚至母親的功能和作用,並不在於她懂多少會多少,只要媽媽能夠愛孩子陪伴孩子,孩子就能憑藉自己的力量,探索自己感興趣的事物。

被愛被重視,是一個人一生追逐的。

在愛的祝福和照耀下,人往往能達到不可思議的高度。

為什麼要給你身邊的全職媽媽打call

4

正因為如此,身邊的全職媽媽越來越多。

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和生物學家認為,生命存在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將自己的基因傳遞下去。

為此,動物們也進化出各種神奇的求生技巧。

比如蟬,在漫長的暗無天日的歲月中養精蓄銳,苦熬到性成熟來延續生命,擅於偽裝的變色龍,斷尾求生的壁虎,儲備能量的駱駝……

動物們用高盛莫測的智慧相仿設法地活下去,將基因更好地傳下去。

可以說,全職媽媽並不是不想工作,不是不想參與社會經濟活動,不是不想見證時代的發展和變遷,而是她們選擇了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護佑自己的基因更好的傳遞和承接。

人類的教養和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空中樓閣,它融入在生活的每一天之中。

陪伴孩子,也並不是浪費時間。你把時間用在什麼地方,它就在那裡開花結果。

再者,因為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社會分工未必都是朝九晚五,全職媽媽可以做的事情也越來越多,侷限在必須打卡上班的思維裡,生活說不定會陷入到狹窄的空間之中,不可自拔。

我曾經很好奇,為什麼很多的全職媽媽,其實並不是小說中描述的一副足不出戶、蓬頭垢面、自卑自憐的模樣。

反而,她們很多人都懂妝扮、會結交、能夠廣泛地參與社會活動,能夠利用閒暇時間充實自己,讀書進修,學習很多年少時沒有學的興趣愛好,散發著耀眼的光芒。

為什麼要給你身邊的全職媽媽打call

5

如今如何定義“全職媽媽”,就像在這個時代如何定義“職業”,那都是不容易的。

“拆掉思維的牆”,是職業生涯規劃師古典老師著作的精髓。

職業更加多元化,僅僅是單一地追求金錢、地位或財富,都可能是狹隘的。

“斜槓青年”,才是這個時代年輕的標誌。

這代表你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

擁有很多的身份,擁有更多的選擇,擁有不一樣的見識。

這顛覆了單一僱用制的勞動模式。而眼下的互聯網時代,正在深刻改變著父輩們的生活模式,甚至劇烈震動著人類的命運。

反而,認為自己呆在家中沒有出去工作,就必須要自卑的人,其實是思維的自我設限,也是對自身狀況和情境的不接納。

甚至應當這樣來看,全職媽媽應當是一個家庭共同做出的選擇,是丈夫和妻子為了更好的撫育後代及更好的生存發展,做出的最有利的選擇。

一起承擔風險,一起面對困難,這才是一個正常的家庭應當有的姿態。

全職媽媽並不代表一無所有,或許正因為時間上的自由安排,更加能夠創造擺脫束縛、釋放天性的生存環境。

即使是財富,也有主動和被動之分。

外出工作,賺取的是主動財富,將主動財富升值,也是本事。

不少的全職媽媽擅理財、懂投資,將家庭固有財富不斷增加,成為有經驗的投資達人。

以現有的資源突破生活的壁壘,將有限的時間和精力用在值得的事情上。

對孩子和自己以及家庭的投資,必將有豐厚的回報。

為什麼要給你身邊的全職媽媽打call

6

至於全職媽媽因此帶來的短期內經濟損失,當然應當由家庭收入來承擔。

從家庭倫理學的角度來說,夫妻互相贍養是理所應當的。

反觀導演李安在家賦閒的幾年,是太太在外工作,養家餬口。最終破繭而出。

只是一個丈夫的榮耀,也是一個妻子獨立平等的意識的體現。

當一個全職媽媽或全職爸爸可以理直氣壯在家帶小孩的時候,就是社會接納和尊重一個人的多樣化的選擇的時候。

對於女權主義對爭取男女平等工作機會的執著,我更願善意地相信,這是對女性內心力量的支持,是對長期以來對女性壓抑和恐懼外在世界的鼓勵。

這意味著,社會進步使女性擁有外出工作的平等對待,同工同酬、民主決策、平等受教育、生育保障、生命健康等婦女權益,是女性應當被保護的基本國策。

但同時也證明著,在這個時代,女性有更多選擇的權利,是走出去工作,還是留守家庭,並不會因任何的選擇而遭受歧視和不公正的看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