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造假惊动药监局,疫苗之祸百姓之殇!

如果不是长生公司出了内讧,外界怎么知道它的疫苗造假呢?监管部门应该知道。然而,他们恰恰不知道,或者,知道了也装不知道。药品和疫苗,老百姓是根本无从辨别真假的。信息不对称,在这个涉及千家万户人生命的领域,显得格外的突出。

没有别的办法,为药品和疫苗把关,只能交给从前的药品监督管理局,现在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个普通百姓,就算人家药厂让你进去,就算你有这个闲工夫成天守在生产线上,你什么也看不出来。就算不断爆出打了狂犬病疫苗,人还是死掉了的新闻,要想怀疑到疫苗头上,这里面,还有千山万水,总会有专家告诉你,例外是会有的,别担心疫苗质量。

疫苗造假惊动药监局,疫苗之祸百姓之殇!

作假瞒不了行家,监管部门,理所应当是行家,负责把关,为百姓的生命把关。然而,我们看到,这个关卡失守了,还不是一次。

企业出于趋利的冲动,偷工减料,改变程序,的确有内在的动力。如果销售公关所需费用过高,为了减少成本,这样的动力就更强劲了。无论国企还是私企,说社会责任,说企业良心,说到最后,在攫取超额利润的诱惑面前,都相当的苍白,白到像一张废纸。

所以,监管部门若没有高压态势,认真负责起来,关口就是容易被人偷偷溜过去的。在这里,工作马虎,甚至玩忽职守,其实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监管什么,就把这种监管的权力,视为一种攫取好处的机遇。这样的事情,在古代,在王朝岁月里,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官员,这样的机构。

疫苗造假惊动药监局,疫苗之祸百姓之殇!

我们的监管部门,是不是也出了这样的问题?当初,药监局可是出了名的黑,从落马的负责人的事迹中,我们能知道一点点端倪。机构改革了,人员调整了,大头目也落马了,现在,情况好转了吗?

对小百姓来说,依旧是信息不对称,可能还不止是信息不对称。漫说药品和疫苗生产过程我们不知道怎么回事,就算监管部门的监督,我们也不知是怎样进行的。前者,我们是看不明白,后者,干脆就是黑箱。一个小百姓,想要知道黑箱里面发生了什么,怎么可能?当年三聚氰胺事件时,在当事厂家三鹿企业的荣誉室里,是满屋子的奖杯奖状,以及食监局颁发的免检标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现在我们还是不知道。

疫苗造假惊动药监局,疫苗之祸百姓之殇!

过去,杀人越货的土匪,干的买卖,就是杀人越货,但据说他们也有底线,比如病人不抢,鳏寡孤独不抢等等。但是,今天生产治病救人药品和疫苗的人,干的买卖,是救人不是杀人,却没了底线,从救人变成了谋财害命。这个过程,如果没有监管部门有意无意的起作用,能到这一步吗?

现在,事发至今,估计药企和监管部门,都在忙于危机公关,其实,对百姓而言,这事儿,查清楚,说个明白就好。处理当事人,是后来的事儿。不说明白,单单抓几个人平息事端,显然是不行的。查清说明,而后才好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