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中院召開「2018年愛民實踐服務承諾」新聞發布會

信陽中院召開“2018年愛民實踐服務承諾”新聞發佈會

7月13日下午,信陽中院召開“2018年愛民實踐服務承諾”新聞發佈會。中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院長王玉明及中院各部門相關同志參加發佈會。中院新聞發言人、政治部副主任金波主持發佈會。東方今報、河南法制報、大河報、河南經濟報、映象網、信陽日報、信陽晚報、信陽電視臺等媒體應邀參會。

信陽中院召開“2018年愛民實踐服務承諾”新聞發佈會

信陽中院召開“2018年愛民實踐服務承諾”新聞發佈會

會上,王玉明發布信陽中院《2018年愛民實踐服務承諾事項》”。

信陽中院召開“2018年愛民實踐服務承諾”新聞發佈會

一是堅持有案必立,實現群眾訴權。嚴格落實立案登記制改革要求,對於起訴材料齊全,符合法律規定的,當場登記立案,對起訴不符合要求的當場補正或告知當事人一次性補正的材料,當場登記立案率達到97%以上;開通網上立案,完善網上繳費,在立案大廳配備POS機;為當事人提供訴訟指南系列手冊、訴訟風險提示書資料,配備各種訴訟便民設施和工具,設置案件查詢電子設備,開通12368訴訟服務熱線。

二是堅持公正司法,實現群眾滿意。認真落實中央關於堅決掃除黑惡勢力的決策部署,嚴格按照法律賦予的司法職責,依法從重從快嚴懲黑惡勢力犯罪分子,讓人民群眾更安全、更幸福、更有獲得感;公正高效審理涉及民生的各類案件,依法及時解決關係民生的民商事爭議,及時高效做好涉金融審判工作,有效化解金融企業與當事人之間的矛盾糾紛,平等保護各社會主體的合法權益;廣泛接受群眾監督,完善審判流程、庭審活動、裁判文書、執行信息四大公開平臺,對依法應當公開的審判流程和具有重大社會影響的案件信息通過互聯網或其他方式向公眾公開;審理有重大社會影響的案件、重大執行行動邀請代表委員旁聽庭審或見證執行,以公開促公正,通過公正司法促進人民群眾對司法滿意度的提升。

三是堅持司法濟弱,實現群眾救助。加大家事審判化解家事矛盾的力度,維護婚姻家庭穩定和諧,保障未成年人、婦女、老年人合法權益;持續開展“送法進校園”活動,依法嚴厲打擊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和校園欺凌現象;暢通農民工維權綠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法治服務;依法審理“三留守”民事案件,切實維護“三留守”弱勢群體合法權益;對申請國家司法救助的,快審快決,解決涉訴群眾面臨的急迫生活困難。

四是堅持服務大局,實現群眾利益。主動服務市委、政府和人民群眾關注的中心工作,及時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踐行知識產權強市戰略;依法快速高效審理破產案件,服務國企改革,服務供給側結構改革;深入推進行政訴訟異地管轄、非訴執行裁執分離“兩項改革”,方便群眾行政訴訟,促進政府機關依法行政的公信力。

五是堅持重點保護,實現群眾關切。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觀念,充分發揮環境資源審判職能作用,助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嚴厲打擊破壞環境資源的犯罪活動,促進行政機關依法及時履行法定職責,大力推廣“環保禁止令”,持續推進“復植補種”生態修復司法機制,及時遏制汙染行為危害後果擴大;實行巡迴審判機制,發揮“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積極開展環境資源保護普法宣傳,引導形成全民參與環境保護的局面。

六是堅持攻堅克難,實現群眾期盼。打好基本解決執行難攻堅戰,兌現對人民群眾的莊嚴承諾;加強網絡查控各類財產的工作力度;加大對失信懲戒力度,讓失信被執行人一朝失信,寸步難行;保證有財產可供執行的案件執行到位,沒有財產可供執行的案件依法終結本次執行,終結本次執行後發現財產線索的隨時恢復執行。

七是堅持特殊呵護,實現群眾需求。深化涉軍維權“信陽模式”工作,認真落實涉軍維權工作“十項機制”;堅持國防利益優先原則,嚴厲打擊侵害國防利益和軍人軍屬合法權益的犯罪行為,對涉軍民事、行政案件優先立案、優先審理、優先執行;持續開展“送法進軍營”、走訪慰問“五老”人員、軍地聯誼等活動,發揮涉軍維權“信陽模式”展覽館的教育作用;進一步完善、深化和創新涉軍維權“信陽模式”內容和措施,推動此項工作納入雙擁創建、綜合治理、黨管武裝考評體系。

八是堅持改進作風,實現群眾好評。接待當事人做到文明禮貌、主動熱情、耐心細緻,對每一名來訴來訪群眾做到一聲問候相迎、一杯熱茶讓座、一張笑臉相送;定期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廉政監督員通報法院工作,增進他們對法院工作的瞭解,增強社會參與司法活動的透明度和互動性;嚴格執行庭審規範化管理規定,讓當事人及訴訟代理人把話說完,努力營造有話好好說,有事依法辦的良好氛圍;加大巡迴審判力度,選擇有典型教育意義的案件,開展庭審進鄉村、進社區、進工廠活動。

九是堅持廉潔司法,實現群眾認可。在司法實踐中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嚴格落實法官職業道德和行為規範,持續加強黨風廉政建設,進一步完善監督制約機制,嚴厲查處違法違紀行為,確保辦案公正廉潔。

十是堅持樹好形象,實現群眾公信。適應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特點,大力加強法院互聯網門戶網站、信陽法院官微等新媒體建設和應用;開設方便群眾訴訟與瞭解司法活動的欄目與通道,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組織現場見證執行、法官風采展示、講好法院故事等集中採訪和宣傳活動,增進人民群眾對司法工作的瞭解和認同,增強滿意度。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章繼軍 萌友 陳思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