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劃分爲3區1縣的5線城市,自古有「西北煤都」之稱

陝西省劃分為3區1縣的5線城市,自古有“西北煤都”之稱

陝西省劃分為3區1縣的5線城市,自古有“西北煤都”之稱

地處陝西省中部、關中盆地和陝北高原的接交地帶,與延安、渭南、咸陽3個地市毗鄰。歷史源遠流長。

銅川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溫月季變化明顯。銅川市是陝西省省轄市。交通便利,是關中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通往人文初祖黃帝陵及革命聖地延安的必經之地,距西安市區 68公里、距西安咸陽國際機場72公里,西安至黃陵高速公路穿境而過,鹹銅、梅七兩條支線鐵路與隴海大動脈相連。銅川市總人口數為86萬,其中非農業人口45萬人,城鎮人口占全市總人口的53%,面積3882平方千米。

全市下轄宜君縣、王益區、印臺區、耀州區和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區。銅川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國家衛生城市。

陝西省劃分為3區1縣的5線城市,自古有“西北煤都”之稱

陝西省劃分為3區1縣的5線城市,自古有“西北煤都”之稱

陝西省劃分為3區1縣的5線城市,自古有“西北煤都”之稱

歷史沿革

古代時期

銅川,原名“同官”,因與“潼關”同音,治所又設在銅水之川,故更名銅川。銅川夏、商隸屬古雍州。秦屬內史地。前155年(西漢景帝二年)開始設置縣,隸屬左馮翊。三國魏時隸屬北地郡。446年(北魏太平真君七年)設置銅官縣,隸屬北地郡。575年(北周建德四年),銅官縣改名同官縣,隸屬宜州。隋、唐曾隸屬雍州、京兆郡。從925年(五代後唐同光三年)起,歷經宋、金、元、明、清,均隸屬耀州。

陝西省劃分為3區1縣的5線城市,自古有“西北煤都”之稱

中華民國時期

民國初年,同官屬西安府。1913年(2年),屬陝西省關中道。1927年(16年),屬關中區。1936年(25年)7月,屬陝西省第七行政督察區。1940年(29年)初,屬第三行政督察區。1944年(33年)4月,屬第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6年(35年)7月,同官改稱銅川。1947年(36年)10月,屬第三

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8年5月,根據中共路東工委指示,成立同官縣政府,歸屬陝甘寧邊區政府領導;11月,歸屬關中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領導。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陝西省劃分為3區1縣的5線城市,自古有“西北煤都”之稱

陝西省劃分為3區1縣的5線城市,自古有“西北煤都”之稱

陝西省劃分為3區1縣的5線城市,自古有“西北煤都”之稱

1949年4月銅川解放,5月,關中分區行政督察專署改為三原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同官縣歸其領導。7月7日,縣名改稱銅川。1950年5月1日,銅川縣改屬咸陽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53年1月20日,銅川縣改屬省人民政府直接領導。1958年4月5日,國務院決定,撤銷銅川縣建制,成立銅川市,歸省管轄,11月1日,中共中央批准,撤銷富平縣、耀縣建制,將富平縣、耀縣的行政區域及宜君縣部分地方併入銅川市。

1961年8月,中共陝西省委通知,恢復富平縣、耀縣建制,銅川市改屬渭南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管轄。

1966年8月1日,銅川市改為省轄市。

陝西省劃分為3區1縣的5線城市,自古有“西北煤都”之稱

陝西省劃分為3區1縣的5線城市,自古有“西北煤都”之稱

1980年1月1日,將蒲城縣的廣陽、高樓河、阿莊、肖家堡4個鄉和耀縣劃歸銅川市,同年5月1日,分設縣級建制的城區、郊區。

1983年10月25日,又將宜君縣劃歸銅川市。

1992年7月,創建銅川市新區,1993年11月,經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設新區並享受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一切優惠政策。2000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銅川市城區更名為銅川市王益區,銅川市郊區更名為銅川市印臺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