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贻盾:通过改造氮肥工业产业结构 节能减排

陈贻盾:通过改造氮肥工业产业结构 节能减排

中国网海峡频道6月20日讯 6月19日,第十六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期间,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陈贻盾做客中国网海峡频道高端访谈间,接受专访。

中国网海峡频道:我们知道您独创了合成氨和氮肥工业绿色生态发展技术,那么请您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陈贻盾:肥料是粮食的粮食,我们国家合成氨跟尿素还有碳铵产量大概6000多万吨到7000多万吨。尿素施到土壤里马上就融到水里,如果植物没吸收就会被水流流走,所以每年施肥尿素的用量流失率大概40%~45%。这个量是大概施肥6000多万吨相当于流失快3000万吨的尿素碳铵。尿素在地里作物吸收后如果用量太多会超标,粮食、蔬菜如果吸收氮肥多了以后,吃到我们人体对人的身体是有害的。所以要想办法能够改造它,肥料要不流失、而且不污染环境。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瞄准了这个课题,为了改变我们国家氮肥工业落后的这个状况而奋斗。把它改造成用气体分离技术直接把一氧化碳和氢分开。氢和氮做合成氨,物耗能耗可以节省三分之一。草酰胺是草酸酯跟氨反应以后变成草酰胺,只要过滤一下然后烘干就可以撒到地上,它就不会流失,我泡了3个月了,底下有的颗粒还好好的。它是溶一点吸收一点,溶解度只有0.016。不像尿素一样撒下去马上溶了,如果没吸收下雨就全流走了,所以江河湖海为什么都污染就是这个原因。做这个技术主要就是把氮肥工业的产业结构跟工艺流程都给改了。物耗人耗可以省三分之一。农民施肥的时候肥料可以少施三分之一,照样增产。这个三分之一省下来,从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还有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这个效益是很可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