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階級家庭如何擺脫「中慘」命運?拒絕投機,也能跑贏通脹

自媒體很喜歡兩個類型,一種是拼了命鼓吹努力實現財富自由的“雞湯”,另一種則是誇大貧富差距打擊年輕人生活積極性的“毒雞湯”。其實往城市裡面一看,財富自由和一貧如洗都和我們離得很遠,多的是三口之家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生活,籠統來說就是中產。

但千萬別自以為是“中產階級”就沾沾自喜,我一直都跟朋友說:50萬家庭年收入很多嗎?稅後到手也就38萬,去掉18萬房貸,還剩20萬。小孩上個私立學校、學學鋼琴什麼的,10萬就去掉了,可能還不夠。夫妻兩人一年可自己支配的也就10萬左右,平均到每個月每個人也就4000多。

所謂的中產階級家庭,在安安穩穩的社會背景下,沒有金融危機、沒有失業、沒有重疾侵襲,也許生活質量還不錯,但只要趕上其中一樣,生活質量必然坐上跳樓機,淪為“中慘”。隨著年齡增長,我個人對於家庭資產的配置,越來越傾向從進攻轉變為防守。

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股神”,曬單時候恨不得100倍收益給大家看。實際上呢?賺一次不夠長遠賠的,更別說權益投資在各種危機中的流動性問題了。說到這裡,為了有各路“股神”在評論裡跟我抬槓,我先插一句,要跟我討論權益投資能不能抵禦風險的,我不回應的,謝謝。

用文華拉了一下,我在期貨市場的成功率大概是70%,哪怕只是薅盤口羊毛,小錢還是能賺到的。但我覺得投機太累了,業餘做的話別說我這種資質平平的小蝦米覺得累,大佬們也都覺得做投機傷神又傷身(有色金屬凌晨1點收盤)。

在基本放棄期貨投機之後,我現在的大體思路就是跑贏通脹,抵禦風險。投資理念是一個很容易“吵架”的事情,人生每個階段都還會有不同觀點。這篇我只簡單講講我現在的觀點,如果有用最好,覺得沒用的,也不用跟我吵架,再次謝謝。

總體配置:偏固收為主,小倉位權益投資博取超額收益

按照我現在的思路,金融資產能跑7%-10%的收益率就不錯了(比爆雷的P2P要低不少)。但真要完成這個數字,其實也不簡單,關鍵是低風險資產收益率不會太高。

中產階級家庭如何擺脫“中慘”命運?拒絕投機,也能跑贏通脹

標普象限圖在國內會“失真”

很多人知道上面這張標普家庭資產象限圖,大媽也有文章介紹。不過我感覺標普的方式太過全局,尤其把不動產算進來對於大部分只有一套房的家庭來說意義不大,而且中國的房價會導致比重失真。我傾向於把日常花銷和不動產扣除,只考慮可以中長期配置的理財資金。

我現在的大概配置是60%偏固定收益+40%權益投資。40%權益投資中的一半是中低風險的對沖型基金,另一半是股票多頭配置,也就是說實際上博取超額收益的“倉位”也就20%左右。

中產階級家庭如何擺脫“中慘”命運?拒絕投機,也能跑贏通脹

我的資產配置圖

固定收益類:重視底層資產

分項來說,首先是偏固定收益的配置,傳統主要出路無非是銀行系理財產品、貨幣基金、螞蟻京東代銷的理財產品、P2P。這4類產品簡化起來說,底層資產都是“債”。

1. 貨幣基金持有的債券最透明,以國債、國開、同業存單、優質地方/城投債、優質公司債等為主,以華夏沃利為例:

中產階級家庭如何擺脫“中慘”命運?拒絕投機,也能跑贏通脹

華夏沃利拿了較多的同業存單

2. 螞蟻京東代銷的理財產品、銀行理財產品的底層資產也比較透明。不過近年來銀行理財也出過不少么蛾子,銀行有責任,投資者也有責任,買之前不看產品資料的人大有人在。

3. P2P的持有的債務關係基本屬於說不清的狀況。很多P2P你的錢放進去根本不知道底層資產是什麼,或者說你根本不知道有沒有底層資產。這也就是為什麼錢寶等公司爆雷的原因,原本每一筆出借人的錢都應該對應到一筆債務,但P2P公司的老闆直接把錢捲走了,整個過程不透明,也缺乏約束。

既然是把自己大部分資產都放在固收裡了,安全是第一位的。P2P我不會一棍子打死。回到小標題說的,無論買貨幣基金、銀行系/螞蟻京東代銷理財產品或者其他產品都一定要擦亮眼睛,看一看產品資料,知道底層資產是什麼。在國家打破剛性兌付的情況下,買錯了一款產品,哪怕機構有錢可以全額賠付一款失敗的產品,新規也是不允許兜底的。

中產階級家庭如何擺脫“中慘”命運?拒絕投機,也能跑贏通脹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裡,我介紹了一些流動性好的固收產品。這些固收產品我自己也有配置,不過支付寶的那幾款都限購了,單筆1萬還要搶,我最早買的時候敞開供應……

我要再強調一次的是,固收產品期限越長,收益率越高,這是用收益來彌補流動性的缺失。除非你能保證,在產品持有期中,不會需要用到大錢,否則就不要為了高收益,全數購買1年期以上的產品。我建議可以用

5-3-2配置:50%的1年期及以上;30%的90天及180天期;20%的90天期以下。

中產階級家庭如何擺脫“中慘”命運?拒絕投機,也能跑贏通脹

按照目前優質底層資產產品的收益率,以上配置一般來說可以達到整體年化5.2%的收益率。既保證了跑贏通脹,也保證了資產的高流動性。

權益投資 (1):對沖型基金平滑收益曲線

市面上大多數的基金是股票多頭策略,沒有避險手段,淨值漲跌看市場環境。從根本原因上來說,基金類型中的股票型始終接近滿倉,偏股型混合基金不能低於50%的倉位,也就是說股票多頭策略在下跌時也不能空倉。而對沖型的基金,通過股指空頭頭寸,能夠抵抗下跌風險。我個人配的基金是比較少的,但對沖型基金甚至是有打算加大配置的。

中產階級家庭如何擺脫“中慘”命運?拒絕投機,也能跑贏通脹

某對沖型基金近半年收益曲線

上圖是我隨便找的一款對沖型基金,在滬深300近半年單邊下跌的情況下,該基金還能賺取2.41%的收益。你可以說對沖型基金賺錢能力一般般,但它的收益曲線非常平滑,單邊下跌市場還能賺錢。總的來說,在市場環境不是太極端的情況下,對沖策略可以獲得比固定收益略高一些的回報。好的對沖型基金經理能讓年化回報率達到9%或更高。

在整個配置中持有對沖型基金,是充分考慮風險收益比之後,我認為它可以小的風險去賺股票市場可能帶來的大收益。不過要注意的是,對沖型的基金歸根到底是防守中賺點錢的產品,基於對市場大環境的擔憂才去多配。真正的大牛市中,對沖型基金很難賺錢,如果指數開始大漲,就可及時贖回換成股票多頭策略的基金。

權益投資 (2):價值投資,就算虧時間也不虧錢

在A股市場,“價值投資”是很容易被人誤解的一個詞。我想說的是,盯著上證50買不叫價值投資,尤其是非要追高買茅臺、買格力的不叫價值投資。

曾經的上海機場(600009.SH),它的市值(當時20多元/股)比不過上海一箇中端小區的房產市值,這是極端不合理的。對於價值投資者說,應當優先考慮這樣的價值遠遠低於市值的股票。這當中需要一些估值分析的方法和工具,相對來說比較專業,一本書都未必寫得完,我不打算詳盡展開。

對於普通散戶來說,比較簡單的分析工具就是PE估值,包括行業板塊PE,個股歷史PE等都可作為參考。如果有Wind等專業客戶端的話,這些數據都很容易查到,如果只有同花順這樣的客戶端,PE歷史就比較難差,但可以通過新浪財經的繪圖工具來查:

歷史PE圖 http://biz.finance.sina.com.cn/company/compare/img_syl_compare.php?stock_code=股票代碼

歷史PB圖 http://biz.finance.sina.com.cn/company/compare/img_sjl_compare.php?stock_code=股票代碼

例如,上海機場的歷史PE走勢就是把“股票代碼”處換成600009,得到的走勢圖如下:

中產階級家庭如何擺脫“中慘”命運?拒絕投機,也能跑贏通脹

上海機場在2017年1月進入歷史低估區域

2017年進入低PE區域之後,看看股價走勢如何?

中產階級家庭如何擺脫“中慘”命運?拒絕投機,也能跑贏通脹

雖然沒有立即開始瘋狂的上漲,但此時買入上海機場最多是輸時間不輸錢,待到估值修復就是拋出兌現盈利的好時機。當然,上海機場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個例,從20多一路漲到60多。

其實對於很多藍籌股都是這樣,破淨或者進入歷史低PE區間,買入很難被套牢,即便套住,回撤幅度也非常有限。如果把超額收益目標定在20%-30%,埋伏一個低估版塊/個股,靠一個版塊/個股的漲幅來完成是完全可能的。我現在基本很少看盤了,安心持有2-3支低估股票的組合。普通人使用價值投資不一定能像巴菲特一樣賺大錢,但在省時省力也不影響本職工作的情況下賺錢是大概率事件。

總體收益估測

經過以上的3個分項的投資,分情況對總體收益估測一下:

  • 60%的固收投資得到5.2%的回報;
  • 20%的權益投資悲觀情況下獲得4%的回報,中性情況下獲得7%的回報,樂觀情況下獲得10%的回報;
  • 20%的權益投資悲觀情況下獲得-15%的回報,中性情況下獲得10%的回報,樂觀情況下獲得20%的回報。
中產階級家庭如何擺脫“中慘”命運?拒絕投機,也能跑贏通脹

即便在悲觀情況,股市虧損15%的條件下,總收益依然為正

在本身配置相對保守、安全的情況下,權益投資的收益大概率會中性和樂觀之間,比較接近我預設的7%-10%的總體收益率目標。

保險保障:抗風險第一,理財第二

以上說的是我的理財賬戶如何配置,抗的是金融風險,不會因為“股災”“P2P爆雷”等危機事件損失自己的投資本金。但我們一生還有許多意外事件,比如最近大火的《我不是藥神》,就讓很多人看到疾病如何拖垮一個家庭。大媽上有很多系統介紹保險的文章,可以參考,我這裡只說說我現在的做法。

首先,我選擇了儲蓄型的重疾險。因為儲蓄型產品沒有續保的問題;消費型的重疾和醫療險,出了一些小病,續保時也有可能被拒保。儲蓄型的保險除了保障之外,也可以當成留給子女的理財產品,而且即便未來遺產稅出臺,保單賠付也大概率不被納入遺產稅範疇。

其次,買保險不是為了收益率,保險的目的是不讓家庭因病致貧。

很多人會說保險的收益率很低,如果考慮現金價值的話,確實如此,但買保險首要還是看保險覆蓋風險的能力,合同規定的重疾/輕疾有多少種。

我目前為我們兩夫妻購買的是一款為企業客戶定製的重疾險,價格比市面上直接面向個人客戶的重疾險便宜,但也有缺點,就是無法“夫妻互保”。考慮到這一份保額並不太大,未來還會追加購買一份可以夫妻互保的保險。

所謂“夫妻互保”指,夫妻雙方要互相作為對方的投保人,其次投保時都要附加投保人保費豁免。有了投保人保費豁免,在保險合同規定,投保人因為某些特定情況身故、重疾、輕症等,由保險公司獲准,同意投保人可以不再繳未交保費視後期未交保費已交,保險合同仍然有效。

【案例說明】陳先生,38歲。為35歲太太李女士購買了**保險公司**重大疾病保障計劃,並附加了投保人豁免。李女士每年繳納保費2萬元,繳費20年。可不幸到了第6年,陳先生出險了,患有合同簽訂中的**重大疾病,那麼,陳先生為太太購買的**重大疾病保障計劃剩下的那14年(14年*2萬=28萬元)可以豁免(免交),保單不受影響,則繼續有效。

從保險保障構築的角度來說,應當先為經濟收入較高的青壯年購買保險。不過要考慮一個現實問題是,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供養4個老人,我們當然不希望老人有意外,然而一旦有一些狀況出現,負擔就很大,不知道多少人還記得之前的10萬+熱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真正抵禦風險,還必須考慮到保險沒有覆蓋到的地方。由於老年人的保險非常貴,我還沒有想好這部分保險保障應該如何去做,暫時對我來說也是空白。


通過以上的資產配置構建,我不敢立什麼flag,但至少我的風險敞口已經做了一部分的管理,餘下的部分我還在繼續考慮如何去做好管理。如果有什麼疑問,歡迎在評論區交流切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