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移送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特点:有的披上“创新”外衣 有的出现新“变种”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刘佳)7月24日,四川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五次会议。省审计厅厅长陶志伟受省政府委托,作关于四川省2017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时透露,各项审计发现并移送重大问题线索900多起,涉及责任人员1800多人。

谈及审计移送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特点,陶志伟认为,第一是农村基层“微腐败”问题易发多发。审计移送的问题线索中,涉及乡镇和村社干部的占60%。充分说明,随着脱贫攻坚等工作的深入推进,大量资金项目密集下达,给监管相对薄弱的基层带来严峻挑战,截留挪用、虚报冒领、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微腐败”问题易发多发,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影响党和国家政策落实效果。

“围猎”对象集中于重点领域是另一大特点。审计移送的问题线索中,涉及工程项目建设和财政资金分配的占80%。充分说明,一些资金密集、权力集中、与市场主体交集多的领域行权制约机制还不健全,监督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另外,审计移送的问题线索中,涉及部门下属单位的占55%。充分说明,有关部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还存在薄弱环节,对下属单位的监管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管党治吏的压力传导还需强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笼子还有待进一步扎牢筑密。

值得关注的是,审计发现,违纪违法行为呈现新型化隐蔽化趋势。审计移送的问题线索中,新情况新问题明显增多,一些弄虚作假、利益输送方式大都经多层嵌套、迂回操作,有的甚至披上“创新”外衣。充分说明,在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形势下,违纪违法行为也有新表现新“变种”,执纪监督需要更加注重“穿透”策略,实现精准揭示和查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