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小麥還有很大上漲空間

市場化的小麥關注託市收購動向

7月份中旬,主產區新小麥收購進度依然偏慢,普通小麥價格整體維持穩定,局部價格穩中有跌;優質小麥市場由於擔憂後期供應可能偏緊,價格繼續保持上漲勢頭。中華糧網數據中心監測顯示,7月19日,全國主要糧油批發市場三等白麥交易均價2425元/噸,周比上漲2元/噸。

我國小麥市場供需整體顯得的寬鬆,但不可否認的是,市場的寬鬆更多的表現為普通小麥,而優質小麥供給的短板並沒有改變。由於今年部分地區小麥受災較重,市場擔憂後期優質小麥供應可能偏緊,貿易商及制粉企業採購積極性較高,後期優質小麥價格或仍有上行的空間。

普麥價格穩中有跌,優麥價格延續漲勢

近段時間以來,主產區新麥市場購銷不溫不火,由於擔心後市市場風險,一些貿易商繼續追漲的情緒已經不高,加之存在清償債務的壓力,出貨較前期有所增加,普通小麥價格整體維持穩定,局部價格穩中略有小幅回落。

7月20日,山東德州地區麵粉企業普通小麥進廠價格為2470元/噸,河南鄭州地區為2430元/噸,江蘇徐州地區為2400元/噸,均與上週同期持平。河南新鄉地區麵粉企業普通小麥進廠價格為2430元/噸,安徽宿州地區為2370元/噸,均較上週同期下跌10元/噸。

相對於普麥價格的一波三折,今年夏收以來主產區優質小麥價格始終保持強勁上漲態勢,即使在近來普通小麥行情趨於穩定的情況下,優質小麥價格依然維持上行,貿易商及制粉企業採購積極性較高。

7月20日,山東菏澤地區濟南17優質小麥進廠價為2680元/噸,濰坊地區進廠價為2690元/噸;河北石家莊地區藁優2018優質小麥進廠價格為2690元/噸;均較上週同期上漲20—30元/噸。當前華北地區優普小麥平均價差262元/噸,較上週同期的252元/噸擴大10元/噸,較新季小麥上市初期擴大95元/噸。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全國夏糧生產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夏糧總產量2774億斤[1],比上年減少61億斤,下降2.2%。其中,小麥產量2567億斤,比上年減少62億斤,下降2.4%。

政策收購同比大降,收購進度整體偏慢

截至7月15日,主產區小麥累計收購2973.2萬噸,同比減少1695.9萬噸。其中:河北收購265.1萬噸,同比減少21.4萬噸;江蘇收購797.7萬噸,同比減少272.7萬噸;安徽收購319萬噸,同比減少416.8萬噸;山東收購508.1萬噸,同比減少68.6萬噸;河南收購624.4萬噸,同比減少850.7萬噸;湖北收購105.1萬噸,同比減少91.3萬噸。

就主產區整體收購狀況看,小麥收購進度較上年同期下降了36.32%,而政策性收購數量同比出現大幅下降則是收購進度偏慢的主要原因。

7月20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等六部門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受災地區夏糧收購相關工作的通知》,明確指出糧食收購事關農民切身利益,事關社會穩定大局。要求受災地區各級糧食部門和有關中央企業,要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妥善處理超標小麥等問題,避免出現農民“賣糧難”, 切實保護種糧農民利益。

安徽近日正式出臺最低收購價真菌毒素超標小麥劃轉處置方案。方案指出,對各地市最低收購價真菌毒素超標小麥劃轉給省級政府處置數量,佔該市收購的最低收購價小麥總量比例不足10%的,相關費用由省級財政負擔;劃轉比例超過10%的部分小麥,其處置費用按照5:1:2:2比例,由省、市、縣財政和收儲企業分別承擔。

農業農村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司長唐珂近日表示,今年大量質量偏差的小麥達不到最低收購價收購標準,銷售價格偏低,購銷進度偏慢。為防止出現“賣糧難”,河南等主產省已出臺了促進小麥收購的有關措施,預計後期收購進度將會上來。

麵粉價格維持穩定,麩皮價格穩中有漲

7月19日,河北石家莊地區特一粉出廠價為3080元/噸,京津地區特一粉出廠價為3060元/噸,山西太原地區特一粉出廠價為3040元/噸,與上週同期基本持平。據瞭解儘管當前處於麵粉銷售淡季,但為維持合理的加工利潤,大部分麵粉企業沒有調整面粉價格,麵粉價格基本維持穩定。

7月19日,山東濟南地區麩皮出廠價為1370元/噸,安徽宿州地區麩皮出廠價為1480元/噸,均與上週同期持平。河北石家莊地區麩皮出廠價為1330元/噸,江蘇徐州地區麩皮出廠價為1460元/噸,均較上週同期上漲10元/噸。近來部分地區價格穩中有漲,主要原因是制粉企業開工率回落,麩皮市場供應量減少。

監測顯示,7月19日,華北地區麵粉企業平均開工率為46%,較上週同期下降1個百分點。

據市場反應,近日主產區麵粉價格基本保持穩定,小麥、麩皮價格均穩中有漲,然而原糧價格上漲對加工利潤的影響更為顯著,麵粉企業理論加工利潤小幅回落。按目前價格計算,華北黃淮地區制粉企業理論加工利潤為-14元/噸,較上週同期減少5元/噸。其中,河北石家莊地區制粉企業理論加工利潤為16.4元/噸,山東濟南地區為-54.8元/噸,河南鄭州地區為-4.4元/噸。

優麥產需存在缺口,後市行情仍可期待

今年夏收以來,由於國家政策性收購力度減弱,再加之各地小麥質量良莠不齊,主產區優質小麥一改往年跟漲、跟跌普麥的現象,自新麥上市以來就一直表現出強勁的上漲行情,優質小麥市場的運行走出了一條有別於往年的軌跡。市場認為,擔憂後期優質小麥供應可能偏緊,後期優質小麥價格或仍有上行的空間。

近年來,國內小麥市場整體供需形勢相對寬鬆,政策性庫存數量增加,年度供需存在結餘。國家糧油信息中心7月份預計,2018/19年度全國小麥新增供應量12650萬噸,消費總量為11470萬噸,小麥供求結餘量為1179萬噸。據瞭解,目前國家臨儲小麥庫存仍在7401萬噸,同比增加1648萬噸。在高企的政策性小麥庫存中,普通小麥佔據著絕對的大頭。

據有關市場機構調研預估,近年來我國國產優質強筋小麥的總量估計在350萬-450萬噸,而市場需求量在600萬-800萬噸,市場供給側的結構性矛盾大多體現在優質小麥上。

而從市場消費結構來看,隨著國內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轉變,消費結構的升級使得居民由以往的注重“數量”轉變為更注重“質量”,市場對優質小麥的需求在不斷增加。受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近年以來國內麵粉銷售持續低迷,但專用粉市場銷售程度卻一直較好、企業開工率也較高,這說明市場對優質小麥存在剛性需求。

初步統計,近三年制粉企業整體開工率在基本在30-55%之間,而專用粉生產企業開工率則在60%以上,個別大型企業開機率達到80%左右,遠遠高於社會平均開工率不到50%的水平。

據瞭解,受異常天氣的影響,今年河南北部、山東西南部地區優質小麥減產明顯。市場反映,山東省菏澤地區優質小麥減產幅度為40%以上,河南省濮陽市、蘭考縣減產幅度為30%以上。

農業農村部表示,今年我國優質小麥播種面積所佔播種總面積的比例增加2.5%,達到30%,全國優質小麥播種面積增幅在10%左右。儘管優質小麥種植面積較去年增加,但部分地區優質小麥因災單產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市場預計優質小麥總產量或小幅下降,優質小麥市場供應缺口依然存在,新年度小麥進口量將會增加。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7月份預計,2018/19年度我國小麥進口量為400萬噸,較上月上調100萬噸,較上年度增加31.5萬噸,增幅8.5%。美國農業部(USDA)最新公佈的7月供需報告顯示,預計中國2018/19年度小麥進口為450萬噸,較6月預估上調50萬噸。

筆者認為,受優質小麥市場供需相對偏緊的影響,尤其在市場化改革以質論價、優質優價體現明顯的大環境下,後期的優質小麥價格或仍有上行的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